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四合院:开局1941逃难四九城 > 第232章 粮荒岁月

第232章 粮荒岁月

五八年的秋天,是在一片枯焦与绝望中到来的。

百年不遇的大旱情,象一只无形巨手,扼住了广袤土地的咽喉。河流断淌,田地龟裂,原本应是金黄翻滚的麦浪,只剩下稀稀拉拉、蔫头耷脑的枯秆。

报纸和广播里依旧充满着激昂的口号,但空气中弥漫的焦灼与恐慌,却如同日益干燥的尘土,无孔不入。

炼钢工地上的小高炉,大多已停止了那不祥的嘶吼,象一个个沉默的坟包,散落在荒芜的土地上,宣告着那场狂热运动的失败与代价。

然而,比炉火熄灭更让人心悸的,是粮仓的空虚。

街道办王主任再次踏进九五号院时,脸上已没了年初动员炼钢时的激昂,只剩下沉重的疲惫和无法掩饰的忧虑。

她站在中院,声音干涩地向聚拢来的住户宣布了那个所有人早已预感、却仍不愿相信的消息——粮食定量,再次大幅削减。

具体数字从她口中吐出时,人群中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和绝望的低语。那点本就捉襟见肘的口粮,如今更是被削减到了仅能维持最基本生存线的程度,甚至能否填饱肚子都成了未知数。

“同志们,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王主任试图鼓劲,但话语在眼前一张张菜色惶惑的脸庞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她自己心里也清楚,这已不是靠信念就能熬过去的坎儿

阎埠贵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脸色灰败,嘴里无声地念叨着削减后的数字,仿佛在计算着死神逼近的脚步。

贾张氏这次连哭闹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死死抱着孙子棒梗,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

秦淮茹站在她身后,瘦得脱了形,象一片随时会被风吹走的落叶。连一向咋咋呼呼的刘海中,也耷拉着脑袋,唉声叹气。

四合院上空,仿佛笼罩了一层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灰霾。

李平安沉默地听完了宣布。他握了握身边林雪晴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冰凉。

林雪晴的预产期就在秋末,正是青黄不接最严峻的时候。

“别怕,有我。”他低声说,语气沉稳如山。

当天深夜,万籁俱寂,只有秋风卷着落叶,在空旷的胡同里打着旋儿,发出沙沙的轻响,更添几分凄清。

李平安悄无声息地起身,披上深色外衣,如同融入夜色的影子,离开了西跨院。

他没有走大院门,而是从一处不易察觉的矮墙翻身而出,脚步轻捷地融入了漆黑的街道。

他去的方向,是城外那片传说中时有黑市交易的乱坟岗附近。那里地形复杂,草木丛生,便于隐蔽和脱身。

他必须制造一个去黑市买粮的假象,为他即将拿出的粮食,找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来源。尽管风险极大,一旦被抓,后果不堪设想,但他已别无选择。

在靠近乱坟岗的阴影里潜伏了片刻,确认无人跟踪后,李平安的精神沉入体内那方神秘的灵泉空间。

瞬间,外界萧瑟的秋夜被空间内温暖湿润、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取代。金色的稻谷堆成小山,麦粒饱满,玉米棒子粗壮,一旁圈舍里,鸡鸭肥硕,猪仔哼哼,鱼塘里波光粼粼。

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灵气,那汪永不枯竭的灵泉,汩汩流淌着。

他没有多拿,只用意念取出了一小袋约莫二十斤左右的精细白面,一小袋同样分量的金黄小米,还有用油纸包好的几条风干肉和几十个鸡蛋。

这些东西,在眼下,每一份都是能救命的珍宝。他将这些物资塞进一个准备好的旧麻袋里,又故意在麻袋外面蹭上些泥土和草屑,制造出奔波仓促的痕迹。

做完这一切,他迅速离开这片危险局域,绕了几个圈子,才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西跨院。

李平乐一直没睡,提心吊胆地等着,听到轻微的响动,立刻开门。看到哥哥肩上那个沉甸甸的麻袋,她惊得捂住了嘴。

“哥!这……这太危险了!”她压低声音,带着哭腔。

“没事。”李平安将麻袋放进厨房角落,用柴火小心掩盖好,语气平静,“记住,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我托了以前部队的老关系,花了大价钱,才从外地弄到这点救命粮。别的,一概不知。”

李平乐用力点头,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既是后怕,也是看到希望的心酸。

从这天起,西跨院的伙食,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饭桌上,偶尔会出现一个金黄的玉米面贴饼子,虽然为了不显眼,掺杂了大量野菜,但那扎实的口感和平和的粮食香气,与院里其他人家清汤寡水的饭食形成了鲜明对比。

偶尔,林雪晴的碗里会多一个嫩滑的蒸鸡蛋,或者汤里会飘着几片实在的肉星。李平安和李平乐依旧以粗粮野菜为主,但至少,那致命的饥饿感被驱散了。

李平安极其谨慎。每次“补充”粮食,都控制在极小的量,而且必定选择深夜,制造出外出的假象。

家里日常饮用的水,也早已被他悄悄换成了稀释过的灵泉水。林雪晴的气色在孕期依旧保持得不错,甚至比院里许多没怀孕的妇女还要红润些,李平乐干活也更有力气。

这细微的差别,在普遍面黄肌瘦的人群中,其实有些扎眼。

果然,院里开始有了些窃窃私语。

“西跨院李家……好象不怎么见他们去排长队领粮票?”

“我看林医生脸色还挺好……”

“听说李处长门路广,是不是……”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李平安耳朵里。他不动声色,在某次和阎埠贵闲聊时,似是不经意地叹道:“唉,家里这点底子都快掏空了。前阵子托了个生死战友的关系,人家从牙缝里省出点粮食接济,价钱贵得吓人,也就够雪晴孕期吊着命。这日子,难啊!”

阎埠贵将信将疑,但李平安“保卫处长”的身份和往日里沉稳可靠的印象,让他更多的是羡慕,倒没往别处想。

只是这话传开,院里的议论便渐渐变成了对李平安“有本事”、“疼媳妇”的感叹,以及对他那“神秘战友”的羡慕。

然而,李平安心中的弦却绷得更紧了。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空间里的粮食虽多,但他不能大量拿出来,那会引来灭顶之灾。他只能像沙漠中的旅人,小心翼翼地啜饮着甘泉,既要维持家人的生机,又不能暴露这眼泉水的存在。

秋风愈发凛冽,卷起漫天黄沙。

四合院在越来越严峻的粮食危机中艰难喘息,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在这生存的试炼下,被放大得淋漓尽致。

西跨院那点不同寻常的“宽裕”,如同黑暗中的一点微光,既带来了希望,也潜藏着未知的风险。

李平安如同走在钢丝上的守护者,每一步都必须精准而谨慎。他知道,这个漫长的寒冬,才刚刚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