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鳏夫的四合院 > 第201章 丐版·衣锦还乡

第201章 丐版·衣锦还乡

傍晚时分,许玉叶终于等回了父母,说来也是不凑巧,她上午到家后,发现父母居然进城了。

双方完美错过。

许江氏和许继元之所以要进城,一方面是想看看小女儿怎么样了,这丫头进城后连个口信都没梢回来;

另外一方面,老俩口也想顺便看看外孙和外孙女们,特别是看看小丫,上次看小丫头,还是大女儿过世那会儿。

许玉叶听到父母的喊声,赶忙迎了上去,忍不住抱怨道:“爸、妈,你们进城,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早知道,我就不回来了。”

“死丫头,我和你爸还不是担心你?你说你进城了,怎么也不捎个口信回来?我和你爸都快担心死了。”

许江氏没好气道。

“有姐夫在,我能有什么事?”

许玉叶不以为然道。

许江氏挥了挥手:“行啦,时间不早了,你赶紧扶你爸进屋休息一会儿,我现在就去烧饭。”

今天是中秋节,不管怎么样,全家人肯定要吃顿好的。

“爸,我扶你。”

许玉叶立马扶住了老爸,老爸今天进城,估计走了不少路,这要是放在去年,根本想都不敢想。

说起来,都是姐夫的功劳。

许继元一边走路,一边问起了小女儿工作的事,亲家母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来,知道得并不多。

“爸,你放心,我工作很好。”许玉叶先安慰了一句,然后挑了一些重点说了:“工作不累,太阳也晒不着,总之比下地轻松多了,其他人也都很照顾我,我在街道办干得很开心。”

为了能早日转正,许玉叶工作十分卖力,就连周末都抢着加班,面对如此勤劳的小姑娘,没有人不喜欢。

“你现在是不是在你姐夫家吃饭?”

许继元紧跟着询问道。

这也是从亲家母嘴里听到的,许玉叶点点头:“恩,现在城里粮食紧张,街道办没办法帮我解决口粮问题,只能先在姐夫家对付一阵子。”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姐夫也不容易,一个人要养一大家子,你应该早点说的,我让你妈进城给你送粮食。”

许继元埋怨道。

女婿经常送吃的过来,他们将腊肉、鱼干啥的,全部拿到市集上换成了粮食,家里存了不少粗粮。

“爸,我跟你说实话,姐夫家生活很好,真没咱们想的那么困难,你看我最近长胖了没有?”

许玉叶说完,当场转了个圈。

许继元仔细打量了一下,小女儿脸上确实长了一些肉,就连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眼中有光。

许玉叶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姐夫家伙食很好,一天三顿馒头管饱,晚饭还能吃到肉,比支书家过得都好。”

支书家是整个生产大队,日子过得最好的人家,不只是单纯的支书身份,对方还有一个在部队当排长的儿子,每个月都会按时寄钱回来。

“天天吃肉?真有这么好?”

许继元错愣道。

“姐夫是厨子,主要帮领导烧小灶,隔三差五还会帮人做席,几乎每天都能带回来一些剩菜,别看只是剩菜,里面有不少大肉片子。”

许玉叶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

在姐夫家的这半个月,是她从小到大过得最滋润的一段时间,乡下年景最好的时候,也不可能天天吃肉。

不等许继元说话,许玉叶突然跑向了橱柜,从里面拿出了月饼:“爸,这是姐夫做的月饼,你赶紧尝尝。”

“月饼?”许继元哪里舍得吃,赶忙摆了摆手:“别糟塌了好东西,明天让你妈拿出去换点粮食回来。”

“爸,咱们家很缺粮吗?”

许玉叶皱眉道。

“家里还好,就是你大嫂娘家那边又跑过来借粮了,你说咱们家又不是城里人,哪有那么多粮食借给他们?”

许继元满脸无奈道。

他现在虽然能走路了,但干不了重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工分,要不是有女婿接济,日子不知道苦成啥样。

许玉叶原本就对这个大嫂有意见,闻言更加不乐意了:“大嫂真是的,现在哪家不困难?怎么好意思来咱们家打秋风?再说,这借了能还吗?”

“也不能这么说你大嫂,她娘家那边确实困难,听说快过不下去了,咱们家也没借多少,就借了十斤苞谷。”

许继元喉声叹气道。

眼下这世道,越来越看不懂了。

“过不下去?不是还有救济粮么?现在又不是过去的旧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哪有饿死主人的道理?”

许玉叶振振有辞道。

在她看来,大嫂娘家就是故意过来占便宜的,原因很简单,嫉妒自己能进城工作,虽然只是一份临时工,但也比留在乡下刨土强太多了。

她依稀记得自己进城的那天,大嫂看她的眼神,就跟要吃了她似的。

许继元挥了挥手:“好啦!别说了,赶紧把月饼收起来,这玩意儿精贵,今天我和你妈本来想给大毛他们带点月饼的,结果一问价格,一盒月饼居然要六块钱,往年只有一块多。”

“这么贵?”

许玉叶吓了一大跳。

敢情她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两盒月饼,这也太夸张了点。

“听人说,今天月饼供应特别少,所以价格贵。”许继元解释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离开的时候,亲家母想送他们一些月饼,最后被他们坚决拒绝了。

许玉叶满脸不舍道:“爸,姐夫亲手做的月饼,很好吃的,特别甜,咱们就尝一个吧?”

“唉,那就拿一个出来,等下你给大壮他们分一点。”

许继元没能过小女儿。

再说了,今天好歹过中秋,也让家里的几个孩子吃口月饼。

“嘻嘻,太好了!”

许玉叶一脸欢喜地点了点头。

中秋晚饭,许江氏做的还算丰盛,上次女婿送的鱼干,没有全部换成粮食,还剩了一些,正好拿出来煮了。

另外,还有一道腊肉炒大白菜,腊肉很少,总共也就五六片,小女儿加之几个孙子孙女,正好每人一片。

剩下的全是素菜,主食是窝窝头。

饭桌上,贾红霞一边帮孩子们夹肉吃,一边向小姑子问东问西,在问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后,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

“玉叶,我和你大哥没本事,挣不到钱,你看你每个月工资都有十二块,能不能向家里交十块钱?”

“凭什么?我的工作又不是你们帮我找的,况且城里干什么都要钱,我自己也要留着钱过日子,十二块钱都还不一定够呢?

许玉叶一听,立马炸毛了。

姐夫都没朝她要钱,大嫂凭什么?

贾红霞顿时面露不满:“两块钱还不够你花的?真把自己当成金枝玉叶了?别以为进城了,就是城里人。”

“老大媳妇,怎么说话的?”

许江氏冷哼了一声,儿媳妇刚刚这番话,连过世的大女儿也一起嘲讽了,她这个当妈的心里当然不舒服。

贾红霞撇了撇嘴,没有再说什么。

正所谓吃人嘴短,自己娘家那边还需要婆家接济,肯定不能闹翻了。

等到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许玉叶将五仁月饼拿了出来,用刀切成十块,全家所有人都分到了一小块。

几个孩子拿着小姑分的月饼,小心翼翼地舔食着,城里月饼真甜,比糖水还要甜,他们长大后,也要去城里工作。

就这样,虽然闹了点不愉快,但一顿饭吃得还算尽兴,好不容易吃顿好的,几个孩子高兴得就跟过年似的。

饭后,一家人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大队里的媒婆突然串门来了。

媒婆一进门,便把许玉叶一顿猛夸,然后拉着许江氏说起了悄悄话。

“民正妈,你们家玉叶许人了没?”

“还没呢!”许江氏摇了摇头。

她虽然有意撮合大女婿和小女儿,但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如果有合适的对象,让小女几见见也无妨。

媒婆闻言,顿时眼睛一亮,连忙说道:“支书家的老四赵晖还没娶媳妇,你觉得他们俩怎么样?”

这许家老幺如今进城工作了,虽然不是正式工,但这条件比附近这一片的小姑娘们好多了,被支书家看上也很正常。

“赵晖?他今年三十了吧?”

许江氏皱眉道。

这么大年纪还没结婚,不是性格有问题,就是身体有问题。

媒婆点了点头:“年纪确实大了点,但人家如今是排长,每个月都有五十块钱的津贴,这工资不比城里人少了。”

“你等下,我去问问我们家老三。”

许江氏有些拿不定主意。

很快,许玉叶就知道了相亲的事,她的态度自然是拒绝的,一来对方年纪比她大太多了;二来,她特别向往城里的生活,更想找个城里人结婚。

最终,媒婆带着一脸惋惜离开了。

贾红霞见小姑子如此“不识好歹”,忍不住插嘴道:“玉叶,你这眼光也太挑了吧?

人家赵晖是军官,哪里配不上你一个乡下丫头?”

“我的事,不用你管。”

许玉叶直接了一句。

这个大嫂,怎么啥事都想插手。

许江氏同样瞪了一眼儿媳妇:“要我说,不嫁也好,免得守活寡,听说赵晖如今在西北那旮冕,距离咱们这里好几千里呢,一年都回不来一次。”

“行啦!都别说了,早点睡吧,玉叶明天还要起早进城。”

许继元虽然感觉有些遗撼,但最不济还有女婿打底,倒是没有太多失落表情,真要说起来,女婿的条件虽然没有赵晖好,但起码知根知底。

赵晖离家十几年,回来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隐情。

另外一边,四合院。

晚饭,李兆坤取消了原定的中秋大餐,直接蒸了一大笼子大闸蟹,肥美的大闸蟹,每只都有三四两重,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大闸蟹蒸好后,他顺手又调了一个蘸料,将酱油、醋、糖、姜末、葱花和盐混合后,放蒸笼里蒸上两分钟,出锅冷却后,再淋入一些芝麻油。

闻了闻,两个字“地道”。

等到大闸蟹上桌,一大家子人早就坐好了,李赵氏和李来贵也在,自从三兄弟间产生了不和,每次过节,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小儿子家过的。

开饭之前,李兆坤挑了三只大闸蟹,又拿了三个月饼,让大丫送去了傻柱家;接下来是聋老太太,送了一只大闸蟹,月饼就不送了,毕竟不是亲戚;

然后是一大爷家,送了两只大闸蟹;最后是贾家,同样也是两只,贾张氏怎么分,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至于老大和老二两家,送的是活螃蟹,一家送了四只,送月饼的时候一起送的,两家也回了一些东西。

没过一会儿,小家伙们纷纷带回了各家的回礼。

傻柱回了一碗肉丸子,自从何大清开始寄钱后,他们家的生活好了不少;一大妈回了一碗饺子,猪肉白菜馅的;聋老太太回了一个鸡蛋;贾家这次终于大方了一回,回了一双新布鞋。

李赵氏拿着布鞋看了看,一脸嫌弃道:“这鞋估计也就五毛穿得上,要送也送个大点的啊!”

“妈,有就不错了。”

李兆坤看得很开。

大毛看着诱人的大闸蟹,忍不住催促道:“爸爸,什么时候开吃啊?”

上次的梭子蟹,他还没吃过瘾呢!

李兆坤立马大手一挥:“开饭。”

“哇哦,吃大螃蟹了。”

小家伙们顿时欢呼雀跃道。

李兆坤开始分发大闸蟹,坚决不能让小家伙自已动手拿,大闸蟹有大有小,到时候肯定会抢起来的。

这一抢,绝对要闹腾不止。

五毛拿到大闸蟹后,没有直接动手,而是拿起了奶奶盘子里的大闸蟹,脆生生道:“奶奶,爸爸教过我怎么吃大螃蟹,我帮你剥壳。”

“乖乖!咱们家五毛真孝顺。”

李赵氏伸手摸了摸小孙子的脑袋,满脸都是宠溺,多好的孩子啊!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