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本想查巫蛊,却查到皇后好女色,汉宫有些乱!
“你直问便是。”卫子夫点了点头说道,
“此事案发前,夫人和公主身体可有什么不适?”樊千秋问。
“并未有不适。”卫子夫答道。
“那案发之后,可有什么不适?”樊千秋再问。
“亦没有不适。”卫子夫答道。
“那—殿中服侍值守的宫人,可有何人病重,或者—或者死于非命?”樊千秋继续问道。
“去年入秋后,倒也时时有人偶感风寒,但不日便痊愈了,并未有人感染什么列毒的恶疾。”
卫子夫答道。
“如此看起来,幕后岁人只是咒诅而已,还未来得及下毒蛊,否则便会不妙了。”樊千秋稍稍松了一口气。
看来,那陈皇后没有选对正确的“诅咒”方式,若是用“毒蛊”的方法来行诅咒,效果自然比扎小人有效。
“樊使君,看来你对这巫蛊之术倒很是熟悉。”卫子夫饶有趣味地问道。
樊千秋愣了愣,意识到自己刚才竟然是失言了。
用后世眼光看,用各种毒虫毒物磨成粉末的“蛊”才对人体有直接危害,而用桐木刻成的“偶”自然无害。
但在大汉黔首的眼中,这两者的“杀伤力”却是一致的,只是路径不同。
他刚才说的话,却几乎是在说“毒蛊”更有害,这难免会让卫子夫觉得其中有蹊跷。
于是,樊千秋只能略尴尬地笑了笑,然后说道,“县官命微臣查办此案,微臣特意去间巷间问了问,听说这毒蛊更岁毒。”
“原来如此,樊使君倒费心了。”卫子夫淡淡地说道,并没有把刚才的事放在心上。
“从今以后,昭阳殿饮水吃食,都要格外谨慎,莫要疏忽,以免被列人再得手。”樊千秋再提醒道。
“恩,此事,我已经嘱托过了,如今操持此事的奴婢,都跟随我许久,当不会有纰漏。”卫子夫道。
“还有一事,若是—”樊千秋秋想了想,才接着道,“若是皇后送来的吃食器物,最好莫沾染。”
“””
卫子夫未言语,一直都很柔和的眼神,忽然冷了。
“—”既然终于说开,樊千秋倒是少了顾虑,直接再道,“即使皇后下旨召见,那椒房殿也莫要去了,遇到,亦绕着走。”
“樊使君,你是何意?”卫子夫似不明道,
“夫人知道我是何意。”樊千秋笑着答道,
“”卫子夫又沉默,她的视线越过樊千秋,飘向外间,看向在屋檐下筑巢的几只新燕,柔美的容颜上竟流露出了艳羡。
“想来夫人也疑心幕后指使,是皇后吧?”樊千秋小心道。
“何止是疑心?只是不可说。”卫子夫苦笑着摇摇头再道,“入宫以后,我侍中与人为善,除了他,从未招惹过旁人—”
“再者说了,我又何时招惹过她呢?反而是她处处叼难我,我处处避让,亦不能平息其怒,以至用巫蛊之术来诅咒我———
卫子夫居住在这昭阳殿之中,虽然可以享受锦衣玉食,却定然是孤寂的:刘彻宠幸她不假,但日理万机,又能来呆多久呢?
久居深宫中,荣辱富贵皆系于皇帝一人的身上,没有哪个宫中女子没有怨意的,只是有人是“自怨”,有人则是“怨他”。
樊千秋的直言直语勾起了卫子夫积压许久的郁结徨恐,开口之后,便不易停下,自顾自地便说了下去,怒意也是越来越浓。
“徜若她只是是诅咒我一人,那我便可象过往那样忍,可如今我有孕在身,她咒我,便等同于咒我的儿,我便不能忍了。”
卫子夫说罢,视线从门檐下的那窝燕子身上收了回来,坚定不疑地看向樊千秋,决绝说道:“请樊使君,查明此案真相。”
二人都知道,真相只有一个,所以卫夫人的这句话便是句废话了,她此时此刻真正说的是:“请樊使君,扳倒那陈皇后!”
“夫人宽心,微臣定会秉公严查,不管是谁在背后为非作列,微臣都会一查到底。”樊千秋再道。
“使君办案,我很放心,县官亦很放心,你只管去做。”卫子夫眼圈有些泛红,不是因为樊千秋忠心,而是因为心中委屈。
樊千秋无旁的事要问了,便起身告退。他来到前院后,又托一内官带话到中院,让卫广和卫布留在昭阳殿,不必陪他查案。
他托付完这几句话之后,才终于走出了昭阳殿的正门,一直守候在此处的李敢,连忙便迎了上来。
‘樊使君,卫广和卫布呢?”李敢问道。
“他们与卫夫人许久未见,本官让他们留下了,两个时辰后,他们会到东门等本官。”樊千秋道。
“使君考虑得周到,那——”李敢尤豫片刻接着问道,“那接下来要去何处?是否便去椒房殿?”
樊千秋没有说话,而是抬起头看了看瓦蓝瓦蓝的苍穹。此刻,已快到午时,日头几乎已经爬到苍穹顶端了。
他回想着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再联系史书原本的记载,几乎已经能确认这巫蛊之案的背后主谋定是陈皇后。
但是,只知道真凶可不够,他得把陈皇后和巫蛊之案连起来:这其中便需要人证和物证,尤其是活的人证。
若是张汤或者别的什么人来查此案,定然要从昭阳殿开始查:那桐木人偶能埋入昭阳殿,殿中定然有内应。
只要找到了内应,便可以顺藤摸瓜,一点点地摸到椒房殿去。想来,历史上的张汤便是通过此法查清楚的。
这条路最易想到,但是也最难执行。毕竟,昭阳殿有百馀人,一个一个盘问,不知多久,牵扯定然会很广。
顺着此路往下走,历史上的张汤能查清真相,樊千秋亦能查清真相,但是,又不是最好的查明真相的路线。
樊千秋看过史书,便算是一个优势,这优势可以让他更精准地查案,尽可能不要让太多的无辜之人受连累。
这可不仅仅是他的隐之心在作票,还因为“精准办案”更能显示他的能力,让刘彻对他的青踩再多儿分。
根据史书的记载,与陈皇后有直接关联的,是一个叫做楚服的女巫。
这女巫是皇后亲信,伺奉皇后身侧十馀年,助其建淫祠,专用来诅咒卫子夫。
而且,楚服平日素爱穿戴男子的衣冠帧带,更与陈皇后同寝而眠,形若夫妻。
男男相恋,女女相爱,在大汉帝国不少见,若史书可信,那陈皇后魅惑刘彻的“媚术”说不定也是她教的。
因此,必须要先找到楚服,然后再分头往两边查。
一头可以查到皇后,另一头可以查到内应:如此一来,大案可破,牵扯不多。
所以,这当务之急,便是要找到女巫楚服,
樊千秋并不担心这楚服已经被灭口了,因为,在原来的历史在线,一直等到皇后被废之后,她才最终伏法。
不仅是因为陈皇后相信其有神力而不敢灭口,更可能是因为陈皇后确实与其关系“亲厚”,以至不舍得杀。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樊千秋的机会,他要以此作为突破口,将此案查明白。
“李敢,本官有一事不明,想要问你。”樊千秋未回答李敢刚才的那个问题,
“使君直问便是,下官知无不言。”李敢道。
“李将军担任未央卫尉已有三年,这三年里,四处的宫门是否把守得严格?”樊千秋问道。
“家父行伍出身,做事一板一眼,调任卫尉,更深知肩负甚重,执法极严。”李敢忙答道。
“—”樊千秋点了点头再道,“听说进出宫门,皆要案验竹符,是不是人人都要案验?”
“这是自然,上到这三公九卿,下到那内官奴婢,只要进入宫门,不只要查验竹符,更要记录在案。”李敢道。
“无人例外?”樊千秋笑问道,他刚才进宫门时,亦被案验竹符,其馀没有加官的人入宫,还要有人接引送出。
“当无例外,不只进出要案验,下官身为左都侯,会带剑戟士四处巡查,发现擅闯之人,都要拿住。”李敢道。
“四面宫墙,会不会有缺漏处,让人内外勾连?”樊千秋三问道。
“自然不会,此处可是宫禁啊,怎会出此纰漏?若是出了这纰漏,李家恐怕会被族灭的!”李敢连忙似辩解道。
樊千秋再点了点头,其实他这也是“多此一问”,为了确定而已,因为大汉的宫禁森严,在历朝历代是出名的。
尤其是高台建筑的特点,更让未央宫象一个要塞:二十丈高的夯土台非常人可轻松登顶,五丈高的宫墙亦非徒手可登。
每隔几十步还建有望楼作监视,兵卫则时刻在宫墙内外值守巡查,不会错放任何一个人。
最主要的是,有严法作为保证:擅自出入宫禁者,不论品秩高低,几乎全部以“谋逆”来论处,极容易引来杀生之祸。
大汉历史上,不少勋贵重臣便因为擅自出入宫禁,被杀身或削爵:比如已死的田盼之子田恬比如卫青尚未出生的长子卫伉。
如此看起来,这擅自出入宫禁,便很象皇帝给重臣备下一个圈套,自然更无人愿冒风险擅自进出宫禁。
“使君若是怕有人从宫外潜入,那便可以宽心了,定无人可以擅自进出宫禁。”李敢以为樊千秋不信,再次正色向其保证道。
“不是不信,本官问你这些事,是想让你查一事。”樊千秋说道。
“何事?”李敢不解道。
“去查一查,有没有一个叫作楚服的人进出宫禁。”樊千秋说道。
“楚服?”李敢有些惊讶。
“恩?”樊千秋忙问道,“你识得此人?”
“自然识得,她是皇后身边的亲信,时不时便要来椒房殿留宿,又爱女扮男装,下官验过她的竹符。”李敢不觉有疑地说道。
“常来留宿?有多常来?”樊千秋很好奇。
“嗬嗬”一直一副正人君子模样的李敢竟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又四处张望,最后才将樊千秋拉到昭阳殿正门边的角落里。
“恩?怎如此谨慎?”樊千秋故作不明道“每月至少有十日在椒房殿留宿,听说,县官不在椒房殿之时,都是她与皇后同眠的。”李敢挤了挤眉眼,似乎在说隐秘事。
“此话不可乱说,小心给你招惹来祸事。”樊千秋一本正经斥道。
“宫人都在私传,只是不敢说罢了,县官亦知晓。”李敢不在乎地说道。
樊千秋听完不禁无奈地笑了笑,大汉黔首对“龙阳”“磨镜”的包容超出他的想象啊。
“还是要谨慎些,莫要留下了话柄。”樊千秋故意板起了脸提醒李敢道“诺!下官晓得。”李敢不再戏谑,连忙答道,而后再问,“使君,你怀疑这楚服?”
“恩,她是巫女,皇后又与卫夫人有嫌隙,当有极大嫌疑。”樊千秋毫不隐瞒地说道。
“那皇后岂不是也—”李敢毕竟还很年轻,又不象樊千秋这样能“未卜先知”,听到此事与皇后有关联,仍是膛目。
“本官只是怀疑而已,旁的话你可莫乱说。”樊千秋又提醒一句,才接着道,“本官问你,你已多久未见过楚服进宫了?”
“说起来,最后一次在宫中碰到这楚服,当是十一月下旬,以往,每个月都能碰到。”李敢思索片刻之后,给了一个答案。
“十一月下旬,正是巫蛊之案事发之后。”樊千秋听完后,对自己的推理猜测,更确信了。
“当真如此,定有猫腻!”李敢雀跃拍掌,但是他转而又有些不解地问,“使君,你从未进宫,怎的一下子猜到楚服身上?”
“—”樊千秋一时语结,想了想才接道,“在闾巷间听到了几句传闻,所以才会问一问。”
“使君英明,下官佩服!”李敢真心赞道。
“你我兵分两路,你去四面宫门查宫门籍,看看这楚服最后一次究竟是何时进宫的,最近是否进过宫——”
“本官去椒房殿,拜见皇后,探一探皇后的口风,若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碰到楚服。”樊千秋笑着道。
“诺!下官晓得,查完之后,便去椒房殿等使君。”李敢激动答道。
“正是。”樊千秋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