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司郎中杨慎言回去后,立刻召集全体同仁,传达了陛下的“整点活”精神。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脑补),他们最终将陛下的指示解读为:要开展一场自上而下的“文化革新运动”,其核心在于,推广白话文,创作新内容!
“陛下深意,乃是打破文言的桎梏,让文章、戏曲、小说都能让普通百姓看懂、听懂!”
“唯有如此,方能教化万民,宣扬盛世,真正做到陛下所说的‘活泼’、‘接地气’!”
“以往那些迂腐酸臭、无病呻吟的文章,可以休矣!当以明白如话、生动有趣为美!”
于是,一场由官方主导的、略显粗暴的“白话文运动”,悄然拉开了序幕。
文华司首先以身作则,发布的公文、告示,开始尝试使用更浅白、更首白的语言,减少之乎者也的生硬使用。
鼓励官员上书言事,也可多用白话,说清楚事情即可。(有些老臣痛心疾首,但不敢反对陛下“圣意”)
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大力鼓励和引导文艺创作。
小说领域:他们出资赞助、甚至亲自组织文人,创作一系列以白话文写就的、内容轻松有趣或情节曲折动人的章回体小说。题材五花八门:有写市井生活的,有写才子佳人的(陛下好像爱看),甚至还有根据陛下的事迹改编的“神话小说”(把陛下描绘成下凡星君,种种奇迹都是施展神通)…这些小说通过官刻坊印刷,价格低廉,迅速在市井间流传开来。
戏曲领域:他们召集戏曲名家,要求改革戏曲。唱词要更通俗易懂,节奏要加快,减少冗长的拖腔,增加有趣的插科打诨和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尝试引入一些新的乐器(比如来自番邦的胡琴)来丰富伴奏。一批“新戏”被排演出来,虽然老戏骨们颇有微词,但普通百姓看得津津有味。
民间艺术:对于说书、评弹、鼓词等民间艺术,文华司也不再视为难登大雅之堂,反而给予一定扶持,鼓励他们创作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段子。
陛下“整点活”的指示,甚至影响到了科举考试。虽然经义策论还是主流,但在陛下的默许下,考试中也逐渐开始允许使用更平实的语言,甚至偶尔会出现一些贴近实务的题目。
这股风气很快从官方吹向民间。
书商们发现白话小说更好卖,立刻大量刊印。
戏班子发现新戏更叫座,纷纷效仿改编。
甚至连那些小报,也写得更加通俗大胆,销量大增。
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为之一变。虽然难免有些庸俗化的倾向,但确实变得更加活跃,更加多元,更加充满生机。
夏桓很快就感受到了变化。
新送来的话本小说好看多了,情节有趣,语言生动。
宫里新排的戏也没那么催眠了,甚至有点搞笑。
连小报都写得更有趣了。
“嗯,不错不错,这文华司还是有点用的嘛。”他满意地点点头,“早该这样了,以前那都是啥玩意儿。”
他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一句“整点活”的抱怨,竟然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
而文华司郎中杨慎言,因为“深刻领会圣意,领导文化革新有力”,年终kpi考核得了个优等,拿到了一大笔奖金。
果然,只要紧跟陛下的思路,哪怕是文化部门,也能卷出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