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对民间小报的默许态度,如同给这些原本在灰色地带挣扎的办报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小报行业迎来了野蛮生长的黄金期。
办报人胆子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放飞自我。除了八卦猎奇,他们开始尝试触碰一些更“敏感”的话题——评论时政,甚至臧否人物。
这些评论大多水平不高,要么是拾人牙慧,要么是偏激之见,要么就是为了博眼球而故意唱反调。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来自底层的、粗糙却真实的观察。
这一日,一份名为《京华闲谈》的小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三问漕运司:新渠竣工,旧税依旧?》的文章。
文章作者自称是一名常往返南北的行商,他质疑:连接南北的新漕渠早己贯通,运输效率大增,损耗大减,为何过往商船的税率却纹丝不动?朝廷减免的损耗成本,是否都变成了漕运司的额外收益?其中有无贪腐?
这篇文章数据详实(对于小报标准而言),逻辑清晰,首指要害,在一堆风花雪月和八卦谣言中显得格外刺眼。
文章一出,顿时在商贾圈子和部分市民中引起不小反响,漕运司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漕运司的官员又惊又怒,立刻上奏,痛斥该报“捏造事实,诽谤朝臣,煽动民意,其心可诛”,要求严惩办报之人。
奏折照例送到夏桓这里。
夏桓看了那篇《京华闲谈》的文章,又看了漕运司气急败坏的辩驳,摸了摸下巴。
“这小编有点东西啊,说得好像有点道理?”他转头问小柱子,“漕运的税,确实没降吗?”
小柱子赶紧去查,回来汇报:“回陛下,漕运新税率…户部好像还在议,尚未施行…所以目前确实还是旧税率。
夏桓乐了:“哟,还真被他说中了?这小编是个人才啊!”
他非但没生气,反而觉得有点意思。这帮小报,偶尔还真能起到一点“扒粪”的作用?
于是,他大笔一挥,在漕运司的奏折上批道:“所言是否属实,查查便知。与其堵人之口,不如自证清白。漕运司即刻配合户部,公开新漕运成本核算,尽快拟定新税率方案上报。至于那小报…文章写得还行,下次别瞎编宫里的伙食就行。”
批示传出,朝野再次震动!
陛下非但没有惩治小报,反而责令漕运司自查?还肯定了那篇文章“写得还行”?
这信号太明显了!陛下这是鼓励…甚至是在利用民间小报进行舆论监督啊!
《京华闲谈》的办报人,一个叫孙快嘴的落魄秀才,得知消息后,激动得差点晕过去。他原本己经做好了跑路甚至掉脑袋的准备,没想到竟然得到了陛下的变相肯定!
他顿时觉得自己肩负起了神圣的使命!陛下这是借他之口,敲打漕运司啊!
他立刻奋笔疾书,又写了一篇《皇恩浩荡,泽被商旅——浅析陛下责令漕运改制之深意》,把夏桓夸成了千古明君,同时不忘继续敦促漕运司尽快落实降价。
其他小报一看,这风向变了?骂官…呃,是“舆论监督”不但没事,还能得到陛下关注?
顿时,所有小报闻风而动,纷纷开始转型,试图从八卦小报向“时评小报”靠拢。一时间,各种针砭时弊、批评官员、建议政策的文章层出不穷,虽然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很多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但确实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民间声音。
甚至有些胆子大的小编),在采访某些官员时,会试探性地问:“大人,您看我上期骂…评论您部门的那篇文章,写得对吗?陛下会不会看到?”
搞得官员们哭笑不得,压力山大。
夏桓则定期翻阅这些小报,看得津津有味。
“嗯,这个骂工部路修得慢,有点道理。”
“嘿,这个说京兆府断案不公,估计是瞎扯。”
“啧啧,这个建议朕应该选秀扩充后宫?拖出去,下次不准他进宫采访!”
他将这些小报当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民意反馈”,虽然嘈杂、扭曲,但偶尔也能发现点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