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落将编辑好的信息审视一遍,确认没毛病后,将其发送至世界频道,用掉了今日的发言额度。
不用白不用,苏落每天都会发条信息。
苏落抿了一口清茶,目光扫过后续刷新的相关信息,在最后一条上略有停留。
差不多就是这个思路,苏落得出这个结论就是找到了自己文明科技发展和试炼副本科技发展的趋同性。
趋的什么同呢?
学术造假。
或者说,是根植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系统性缺陷。
尤其是论文。
就拿论文举例。
自己世界中浩如烟海的论文中,苏落是有筛选的。
近十年的论文中。
社科类不要,时效性与争议性过大。
非顶级期刊或领域内公认权威出版物上的论文不要。
非处于学科前沿或非涉及基础理论构建的研究不要。
十年前的大批量论文也是认真筛选,那些已被后续研究明确证伪的,或仍在学术界存在重大争议、悬而未决的论文不要。
再筛掉灌水的,仅剩下一成。
这部分,苏落认真看了一遍,部分简单的会丢给小落。
然后又用同样的方式把试炼副本的论文筛了一遍。
这层层筛下来的论文中,自己世界有26%的论文是伪科学和在苏落看来明显错误的,试炼副本有30%。
这部分剔除之后,苏落再次压榨小落,在梦境的实验区和计算区对剩馀论文进行数据与实验过程追朔分析,反正除了过于微观的都能回溯仿真。
这些造假行为,大量都是基于缺省结论反向编造支持性数据与过程,猜结果编过程。
许多在教科书上被奉为圭臬的经典实验、被尊为学科奠基人的着名学者,其原始研究数据好象不太对劲……
而且这种数据造假现象越靠近现代越严重。
其中,医学与材料学领域堪称重灾区。
当然,没算社科,这玩意的论文苏落不看,数据没有参考意义。
可给苏落气坏了,感觉浪费了时间。
事实证明,在文明自然演进的道路上,谬误与歧路并非偶然,而是常态。
现代科学方法虽强调严谨与可证伪,但其部分赖以创建的基石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关键节点,本身就可能创建在并不牢固,甚至是被粉饰过的沙土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穿越前很多人叫嚷着人类的科技树早已歪了。
在这片掺杂了虚假的土壤上,固然也生长出了诸多璀灿的科技果实,但人类文明的后续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耗早期奠定的、相对稳固的科学根基所积累的红利。
而中间层的许多理论支柱,正变得越来越泡沫化。长此以往,整个文明很可能在迈向更高阶段时,因基础不牢而遭遇重大挫折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当然,现在不用担心了,现在人类文明能否存续下去都是个问题。
“玛币的,小落,将所有已识别出存在数据造假或根本性错误的文献,全部打上标记,丢到垃圾堆。图书馆知识体系只允许保留目前无法证伪且逻辑自洽的正确部分。”
苏落气得爆粗口。
“好的,你没必要生气。”
“我没生气,我脾气很好。”
“你要换位思考,现在很多大学生水一篇论文不容易。”
“哦,这个啊,这种只用来毕业的论文压根没进我的数据库啊。大家都知道没什么价值,互助会都没有带回来。”
“唉,那他们写论文有什么用呢?”
“当然是为了写论文。”
“这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毕业。”
“毕业之后呢?”
“就失业啊。”
“……”
苏落没有丝毫尤豫去修正这些错误知识的念头。即便其中可能混杂着某些天才的设想或局部的真知,他也决定果断舍弃。
他没有足够的精力与必要,去屎里淘金。
举个例子,假如穿越前的人类社会被某个存在下了“主人的命令”,要求修改夯实自己的科学体系。
那么至少需要整个社会耗费数以十年计的时间和不计其数的资源进行回溯纠错与重建。
且成功率低,其时间成本与执行难度,高到令人绝望。
将手中一块能量波动强烈的精密构件稳妥地嵌入实验室中央的大型魔力池接口后,苏落的心情才逐渐平复。
“相比之下,还是数学与基础物理更为纯粹。”他轻叹一声,“在这些领域,一个方向钻研到极致,面临的也只是‘暂时无解’或‘最终被证伪’,至少鲜少遭遇如此系统性的造假。”
这两天苏落不是在改造实验室,就是在系统性地整理、吸收并甄别现代科学知识体系。
哦,对了,还有一项:
驾驶着实验室将局域逛了大半圈,绘制了当前局域中【危险地形】的分布图。
【危险地形】在局域内呈现 “多点开花” 的分布态势,总体较为均匀。
初步统计,局域内存在的【危险地形】超过一千个。其中大型的占地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公里,而较小的也有数十平方公里。总计起来,【危险地形】已占据了局域总面积的约2%。
就象培养皿中成长时间不同、大大小小的培养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