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四合院:开局1941逃难四九城 > 第261章 捐款大会

第261章 捐款大会

贾东旭的头七刚过,贾家那原本就阴郁的气氛,更是沉得能拧出水来。

抚恤金虽然拿到了,但那是贾张氏的养老钱,她是不会拿出来补贴家用的。贾张氏总觉得象是有蚂蚁在心上爬。那三百五十块钱,还有每月十块的补助,在她看来,远远不够填补儿子离去留下的窟窿,更不够保障她未来“舒心”的养老生活。必须开源!而最快的来源,就是这满院的“肥羊”。

这天下午,她瞅准易中海下班回家的空档,鬼鬼祟祟地溜进了易家。

“他一大爷,”贾张氏堆起一脸凄苦,眼泪说来就来,“东旭这一走,我们这家算是塌了天了!淮茹怀着孩子,棒梗还小,我这把老骨头不中用……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您可得帮帮我们啊!”

易中海端着茶缸的手一顿,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不想接这茬,现在家家都困难,号召捐款?那不是惹众怒吗?可他也清楚,如果自己不帮贾家想办法,按照贾张氏的性子,最后这负担大概率还是会转嫁到他这个“师傅”兼“干爷爷”身上。

为了自己的钱袋子,只能让全院一起来担这个风险了。大家看着贾家孤儿寡母“可怜”,多少总会出点血。

“老嫂子,你的难处我知道。”易中海放下茶缸,面露难色,“但现在这光景,大家日子都紧巴,直接号召捐款,怕是……”

“怎么就不能捐了?”贾张氏声音拔高,“我们贾家这么惨,他们帮衬点不是应该的?你不仅是院里的一大爷,还是轧钢厂的八级钳工,德高望重,你开口,谁敢不听?” 她眼珠一转,“再说了,又不是白要,是借!等淮茹上班了再还!”(这话她自己都不信)

易中海沉吟片刻,他知道这事光自己点头不行,还得搞定另外两位大爷。“这事……得和二大爷、三大爷通个气。二大爷那人好面子,以关心大院困难户,体现集体温暖的名义去说,让他来主持大会,他肯定乐意。三大爷嘛……”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给他点甜头就行,一两块钱,足够他闭嘴了。”

贾张氏心领神会,连忙点头:“我懂,我懂!那我先回去,等您消息!”

送走贾张氏,易中海揉了揉眉心,分别去找了刘海中与阎埠贵。

果然不出他所料。刘海中一听要以“关心大院困难户,发扬集体精神”为主题开大会,由他这位“二大爷”主持,顿时觉得脸上有光,挺着肚子就应承下来,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全院大会上挥斥方遒的威风场面。

而阎埠贵,在易中海隐晦地表示“不会让三大爷白忙活”后,那小眼睛里精光一闪,扶了扶眼镜,假模假式地叹道:“贾家确实不容易啊,作为院里管事的大爷,帮扶困难邻居,义不容辞!这个忙,我帮了!” 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这一两块钱能买多少斤棒子面了,而且还要易中海先付一块钱定金!

傍晚,刘光天和刘光福俩兄弟就被他们爹派出来,挨家挨户通知:“吃完饭中院开会!一家至少来一个主事的!二大爷主持,有重要事情宣布!”

这阵仗,让院里的人都嘀咕起来。

西跨院里,林雪晴一边给李耀宗喂着米糊,一边不解地问:“平安,这突然开什么会?”

李平安给儿子擦擦嘴,淡淡道:“还能为什么?贾家那点事呗。以后这院里,怕是更‘热闹’了。”

林雪晴更疑惑了:“给困难户捐款,不是得街道审批,还有街道办的人在场才行吗?他们这么搞符合规定?”

李平安嘴角勾起一抹嘲讽:“规定?这院里的人,大多不懂这些。那三位大爷,想的可是怎么把院里的大小事都抓在手里,树立权威,很多政策他们巴不得大家不知道呢。”

“那……咱们家捐吗?”林雪晴有些尤豫,毕竟是邻居,面上似乎说不过去。

李平安摇摇头,语气肯定:“不捐。贾家根本不缺钱。轧钢厂赔了三百五十块,每月还有十块补助,秦淮茹的户口也解决了,以后上班就是正式工。他们这是想趴在全院人身上吸血,让大伙儿养着他们一家子。这冤大头,谁爱当谁当去。”

中院,天色擦黑,各家各户搬着小板凳陆续到来,议论纷纷,脸上大多带着不耐和猜测。很快,三位大爷“姗姗来迟”,颇有架势地在八仙桌旁坐下。刘海中甚至还特意带上了他那轧钢厂发的“先进个人”搪瓷杯,阎埠贵也端着学校发的、掉了点瓷的旧杯子。

刘海中清清嗓子,开始了他的“重要讲话”。他挺着肚子,挥舞着手臂,从“国家目前面临的暂时困难”,讲到“我们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超英赶美”,又扯到“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词汇贫乏,逻辑混乱,来回就是那几句口号,讲了快半个钟头,还没切入正题。

下面的人早就听得昏昏欲睡,肚子里空,心里更烦。

“到底要说什么啊?”

“就是,饿着肚子听这些……”

“赶紧的吧,家里孩子还等着呢!”

易中海见火候差不多了,暗中踢了刘海中一下,然后站起身,双手虚按,脸上带着沉痛与“公允”:“各位邻居,安静一下。老刘讲得对,困难是暂时的,精神不能垮!但是,在我们院里,眼下就有一户人家,遇到了天大的难处!”

他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变得无比沉重:“贾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东旭走了,留下淮茹怀着遗腹子,带着棒梗和小当,还有老嫂子,一家子孤儿寡母,没有顶梁柱,没有收入来源!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咱们四合院,向来是文明大院,讲究的就是互帮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持!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邻居饿死吧?我希望大家都能发扬一下风格,伸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点粮,帮贾家渡过这个难关!我在这里,先替贾家老小,谢谢大家了!”

他说得声情并茂,仿佛贾家已经濒临绝境,字字句句都往“道德”高点上攀,让人难以直接反驳。

下面顿时一片窃窃私语,有人面露同情,有人眉头紧锁,也有人暗自撇嘴。

许大茂早就凑到了李平安旁边坐下,他精于世故,看出李平安神色平静,似乎另有打算,便低声试探:“李处长,您看……这事儿,您打算捐多少?” 他想跟着李平安的风向走,既能不得罪人,说不定还能拉近点关系。

李平安心中冷笑,他知道自己不能直接出面反对,否则易中海那顶“没有同情心”、“不顾邻里死活”的大帽子立刻就会扣下来。他需要一把“枪”。而眼前这位,正合适。

他侧过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看似随意地对许大茂说:“大茂啊,你说,贾家真的缺咱们这点捐款吗?我听说,轧钢厂可是赔了他们家三百五十块抚恤金,每月还有十块钱补助,直到秦淮茹生产。而且,厂里还把秦淮茹和孩子们的户口都解决成城市户口了,定量粮有着落。这明明就是个小富翁家庭,却让我们这些真正勒紧裤腰带的人接济,这算不算是……劫贫济富?”

许大茂眼睛猛地一亮!如同醍醐灌顶!

对啊!他怎么没想到这一层!贾家有钱!而且有不少钱!让他们捐款,岂不是成了冤大头?李平安这话,简直是给了他一个绝佳的、不用捐款还能落个好名声的借口!

他顿时觉得腰杆子硬了,看向易中海和贾张氏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审视和不满。这易中海,看着道貌岸然,原来是在这里挖坑让大家跳呢!

许大茂清了清嗓子,准备在李平安的“暗示”下,打响反对捐款的第一枪。而李平安,则好整以暇地坐在那里,仿佛刚才只是和许大茂闲聊了几句家常。

这场捐款大会的走向,因为李平安这轻飘飘的几句话,悄然发生了逆转。暗流,开始在中院这块小小的空地上,激烈交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