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山庄通异界古人来打工 > 第173章 开大会

第173章 开大会

简星夏馀额减7188,剩3412。

不过她只算到已经落袋的钱,象是失眠小组和张哥玉姐预定的客房给的钱,她都单独放到另一个账户上。

等到实际发生收入的那天,再转过来。

免得因为收了太多预付款,错误估计自己的经济形式。

毕竟,她可是经历过的——

手里一万八,

心里乐开花,

欠债一还完,

原来全白搭。

还是分开算,只算落袋为安的钱比较合适。

这样她才好知道,到底能支配多少钱,改善民宿的条件,和临时工的待遇,以及真正属于自己的存款。

……

领完钱,村民都没走。

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看简星夏还要收什么。

简星夏笑着拿出一摞计划表,一一向大家宣布。

“第一个计划是民宿的物资收购计划。”

“目前星夏山庄三天试营业结束,要休整四天,这周六正式开业。”

“民宿正式开业之后,我每天会提前出具第二天的物资须求清单,交给陆阿婶,统一收货、处理、送货。”

“物资的价格由村队每周根据时令、市场价格拟定,会比现在的价格高一些,但质量要求也高一些。”

简星夏提高了一些收货的价格,用以要求质量。

并且品类和数量由她来定,避免村里人临时有啥送啥,不方便胖婶进行餐饮安排。

胡大从旁解释定价问题:“村队大致按照赶集的价格定,比尾货、卖给菜贩子的要高些,比超市的低一些。”

这样大家都能赚一点,也能让村民有供货的热情。

齐珊做补充:“大家放心,我们会提前拟定好物资收购的标准,也会按标准映射的价格收购。”

齐珊在农村工作,已经很清楚如何跟这些老头老太大爷大妈沟通。

“比如山庄今天要做烤红薯,就要最高质量的红薯收购,价格也会提升,根据这一周的市场价格,八两到一斤二两一个、无破损、少坑洞结疤的红薯,价格能卖到三块钱一斤。”

“如果是民宿早餐用的蒸红薯,就要四两到六两之间的,不能太大,但卖相要好,价格可以在两块钱一斤。”

“熬红薯粥,蒸红薯饭的,一块五一斤。”

“去老柴家磨浆做红薯粉和红薯淀粉的,五毛八毛一块的都有,按品质和个头定价。”

村里人竖起耳朵听。

胡林奶奶瞪大眼睛,惊诧出声:“乖乖,夏夏要出三块钱收红薯?这孩子,会不会做生意啊!”

胡林奶奶心疼简星夏,忽然就一个翻身,爬上板凳,站在板凳上大声朝简星夏嚷嚷。

“夏夏,用咱家的红薯!挑好的,一块钱一斤给你!”

周围的村民顿时看过来,目光和脸色五彩斑烂的。

胡林头都大了,连忙把他奶奶从板凳上抱下来。

“奶!你就别掺和了!村队说啥是啥,行吗!这是开大会!不是扯闲篇!”

胡林都无奈了。

自家老奶霍霍自己家人就算了,这一开口,一会儿把全村人都得罪了。

好在齐珊专门负责代表村里对接民宿的工作,早有准备。

“大家不要着急,村队跟夏夏已经开过会,统一制定了计划。”

“咱们提高了价格,映射也提高了质量标准。”

“之后我会跟陆阿婶一起检验收货,制定一个村里农产品的收购名单。”

“提供货物不合格一次的,打回去改正。”

“不合格两次的,停止他家货物的供应一个星期!”

“不合格三次的,剔除名单,不再收购!”

村里人一凛:“这严格啊!”

胡大板着脸严肃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自己说说,咱们村多少年没有象这几天这么热闹了?”

“咱们村好不容易干成一件事儿,大家都齐心协力,好好干起来,别给陆安村丢脸!别叫子孙后代一起受穷!”

胡大苦口婆心:“大家好好想想,如果光靠种地,一亩地扣掉成本,能挣几个钱?再好好想想,光这几天,大家挣多少了?”

村民们齐齐点头。

这钱还在手上捏着呢!新鲜的,热的!

“所以,接下来我们还有几项计划,要全体村民共同配合——”

大家竖起耳朵听。

“陆安村农副产品集中统一采销计划——”

“陆安村农副产品检测、认证、定价计划——”

“陆安村住宿及游乐项目经营计划——”

“陆安村手工业发展计划——”

村民们茫然了,这每个字儿都认识,但连在一块儿,说的是啥?

“这事儿让夏夏跟大家说说!”胡大将发言位置让给简星夏。

简星夏接着话继续说。

“这几天的游客前后有将近两百人,不少游客都提出想购买地地道道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但我一直没有答应。”

“不是不能卖,但是怎么卖,要有个章程。”

简星夏学着齐珊的说法,给村里的留守老人解释着。

“象是前天,咱们村有人以五十块一斤的价格,卖出去了三斤自家晒的香菇。”

“这本来是好事儿,价钱也合适。”

“但是,就有别的人忍不住了,主动找到游客,说四十八一斤就能卖,到后来,还有出四十五、四十的。”

简星夏摊手:“本来能卖五十一斤的干香菇,最后只能卖四十,而且这个口子开了,昨天就有游客问起来,三十五能不能卖。”

“各位爷爷奶奶婶婶伯伯,大家种地挣钱不容易,如果咱们自己村里开始压价了,大家只有一起吃亏的份儿,没人能占到便宜的。”

“就是第一个降价的,卖出去几斤又怎么样呢?你往后还能按照四十八的价格卖出去吗?”

人群里,有几个人有些不自在地扭了扭身体。

摸头发的摸头发,喝水的喝水,拍灰的拍灰……都想遮掩自己不自觉的脸红。

“所以,咱们村要开展农产品统一收购销售计划。”

“往后,各家有干香菇的,都跟红薯一样,全都送到村队统一筛选、称重、定级、定价。”

“然后由村队统一销售,销售员可以从村里挑,但是不拿提成,只按工时算钱,所以各家谁来都一样。”

“卖出去的香菇收入汇总,再按照各家上交香菇的比例,每周结算。”

简星夏说完之后,胡大宣布:“大家有问题的可以问!”

村里人连忙举手:“支书,夏夏,我没听明白,这是怎么个算法——”

举手的大爷很疑惑:“各家出的香菇都混到一块儿了,谁知道卖的是谁家的?要是卖的是我家的,钱分给了别人怎么办?我找谁说理去?”

“找村队啊!”有脑子转得快的已经明白了。

“不管卖的是谁家的香菇,最后都按大家伙儿一起卖了来算钱。”

“没明白……”

最后还是齐珊出面解释。

对待老人家,讲政策和规矩是不容易讲通的,她很擅长用举例子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让老人家了解。

“陆三爷爷,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家交了三斤上等香菇,和五斤中等香菇到村队,村队给你登记上,你拿着条子就能回去了,等香菇卖出去了,再分钱。”

“这里头呢,我家也交了三斤上等香菇,四斤中等香菇。”

“陆阿婶家交了十斤上等香菇,八斤中等香菇,两斤下等香菇。”

“咱们按一个星期算,这个星期一共收了十六斤上等香菇,如果卖了八斤,一斤六十,就是480,这钱就咱们三家分。”

“怎么个分法呢?就按十六份,你家拿90块,我家拿90块,陆阿婶家出得最多,拿300块。”

“如果是中等香菇,这个星期一共收了十七斤,卖了七斤,一斤五十,就是350,也是咱们三家分,但是就按十七份分。”

“您拿五份,就是350除17,再乘5份,您拿一百零二块九毛多,我是四份,就拿八十二快三毛多,陆阿婶家拿一百六十四块七毛。”

“如果下等香菇卖出去了,那就跟咱俩无关,因为咱们没交下等香菇,卖出多少,就是陆阿婶家的。”

陆三爷爷听明白了:“就是啥都分个股呗。”

“没错!”

但陆三爷爷不大满意:“你咋不说我家出十斤香菇,啥钱都是老二媳妇拿得多!”

齐珊:“……”

得,是她举例不够细致了。

齐珊说:“由村队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卖,统一分钱,大家就不用自己到处去找游客卖东西,免得招人烦,还容易被压价。”

“以后有游客买东西,全都指到村队,只要卖出去了,大家都能分钱,谁也不担心被落下。”

村里听明白的人纷纷点头:“这法子好!往村队一交,等着分钱就行,不愁搁在家里卖不了。”

“对对对,我嘴巴不会说话,要是村里有会说话的人帮忙卖,那更好了。”

劝说终于有效果了,齐珊和简星夏都很高兴。

万事开头难,但难也要迎上去。

现在不被村民质疑追问一番,以后村里的市场乱了,处理起来更麻烦。

齐珊补充道:“村队统一卖,到时候人工、包装的成本也要扣出来,不过一定比大家互相压价,成天追着游客跑要好得多。”

村里人:“嗐,你们年轻人有想法,咱们村以前那么些个人想开店和饭馆,也没见谁开起来,就夏夏开起来了……你们有文化,我们听你们的就是!”

简星夏闻言就是一笑,这不正好方便她接话吗。

“大家说得对!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项计划——”

“山里满打满算,就八间房,根本不够用,好多人想住在村里都没办法,所以我跟胡支书还有齐主任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在村里试点开办民宿和饭店。”

“恩,管理方式嘛,也跟香菇一样。”

“大家轮流做,村里统一定级、定价,每个月统一结算。”

“谁也不用花心思去揽客,也不用担心别人家偷偷动手脚压价、抢客……”

村里人的耳朵又竖起来了。

“这样也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