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大汉小吏 > 第263章 刘彻,我伸手要个县令,你不会不给吧!?

第263章 刘彻,我伸手要个县令,你不会不给吧!?

第263章刘彻,我伸手要个县令,你不会不给吧!?

“那你可愿意到郎中令去当中郎,六百石可比你现在的二百石高了许多,已经算是超迁了,还能得到县官栽培。”

“是刘平大兄想为我疏通这官职吗?”樊千秋心中顿时一热,连忙再问道。

“是。”内官答道。

“那还请使君转告刘平大兄一声,就说下吏并不适合到郎中令出任郎官。”樊千秋故意向看黑暗把声音抬高了。

<

“为何?”内官问。

“我出身寒微,平时言行上难免狂妄和放肆,若添列郎官,恐怕日日都要被侍御史弹劾啊。”樊千秋笑着答道。

“在此事上,你倒是看得透彻,还有一些分寸。”内官再次传话道。

“为官亦是国之大事,岂可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尸位素餐呢?”樊千秋这每句话都在塑造看自己的形象。

“””

黑暗中暂时安静下来,刘彻没有新的指示,内官自然无话。

樊千秋和刘彻都不会知道,在此刻的牢室中,他们二人陷入到了一种诡异的猜疑链中,利用对方又被对方利用。

樊千秋看出了刘彻的身份,所以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刘彻的心上,以此塑造自己干吏的形象,拓宽他的仕途前程。

但是,他不知道刘平便是刘彻!这便埋下了一个隐患,日后他若在“二刘”面前言行不一,极可能触犯到天怒。

另一面,刘彻有刘平的身份为掩护,可从侧面探听樊千秋的真实想法,博取对方的信赖,以此作为驭臣的手段。

但是,他不知道樊千秋此刻在牢室中已知道自己的身份,便极易被对方的虚与委蛇之言所迷惑,被奉承所蒙蔽。

两人明明都极想获得对方的信任,都希望对方能向自己讲真话。

可是算计过多,倒头来却只能以虚假的身份“骗”对方的信任。

刘彻是刘彻时,樊千秋是优势;刘彻是刘平时,樊千秋是劣势。

当然,自然是樊千秋更为危险,他一日看不明白刘平便是刘彻,那一日便处在危险之中。

而且,他越是信任“刘平”,这种危险便越大。

解除这危险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快一些升官!

只要樊千秋能够参加廷议,刘彻便不可回避了。

樊千秋自然可预知历史的走势,但此刻他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所面临的风险亦会变大。

投身到历史的洪流之中,何人又能滴水不沾身?

“你不想当郎官,又想当什么?”内官的声音再从黑暗中传过。

“我想当一县的县令不瞒使君,我确实想到前殿去参加廷议,但是我也想从郡县开始,先做出一些政绩。”

“县令?这可是一个苦差事。”内官的声音仍中听不出喜和怒。

“这为官者苦一苦,是好事。”樊千秋笑着道。

“那你想去哪个县?”对方问得更加细致了。

“下官想去阳陵县。”樊千秋在黑暗中舔了舔嘴唇,有些贪婪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阳陵县,就在关中,距长安不远,仍可以操控万永社。

而且那里的人才极多,更有许多豪猾可以整治作政绩。

不管从何看起,阳陵县一个混资历丶出政绩的好地方。

但是,樊千秋说完这句话之后,对方并没有接着答话,窃窃私语之声也并未再传来,

但似乎从榻上站起来了。

接着,这两个人便在黑暗中走到了门边,此时他们才再次耳语,内官才说道:“此话会转告刘使君,你放心。”

“谢使君!”樊千秋心中一喜,看来自己刚才的那番表演说服刘彻了。

只要樊千秋能找人将自己察为廉吏,这六百石的陵县令就十拿九稳了。

在樊千秋恍惚的时候,牢门便一开一合,两个人影又闪出去,樊千秋仍未看清他们的面孔。

但也无所谓了,今日已经有意外之喜了。

约莫过了半刻,牢室的门再一次打开了,一个狱卒走了进来,将木栅栏上的门锁也打开了。

“樊千秋,你可以出来了。”牢门外响起了张汤的声音。

“诺!”樊千秋答完之后,轻松地走出了牢室的两道门。

此时,他发现外面的乌云竟然已散去了,日头当空照耀!

在漆黑的牢室里呆得不久,但是樊千秋仍然适应了片刻,才看到不远处的两个人一两个任上的九卿。

廷尉张汤和卫尉李广。

好啊,都在此处,樊千秋和他们二人各有一笔帐要算呢。

樊千秋先四处张望了一番,并未看到刘彻的身影,却见张李二人膝下沾了泥水,再坐实刘彻刚才来过。

“樊千秋,你可离开诏狱了,我等已查明清楚,你与发生在武安侯府外的事无关。”张汤威严地说道。

“使君啊,下吏现在还不想走。”樊千秋笑嗬嗬地说道。

“不想走?你倒是头一个来了不想走的人。”张汤笑道。

“因为,”樊千秋看了看面色不自然的李广道,“我和李将军有笔赌帐要算,最好在此处算清了再走。”

“赌帐?”张汤极不解地看了一眼李广,后者不得已就点了点头。

“李将军,那你二人自便,本官告辞了。”张汤说罢就要离开了。

“张使君且慢”樊千秋叫住了张汤,用同样的笑脸再次说道:“我与使君也有一笔帐要算上一算。”

“与我也有帐算?”张汤虽然有些吃惊,但是经过几日前的相交,他此刻对樊千秋倒是变得很和善了。

“正是,还请张使君先回避几步,待我与李将军把帐算完,再与你算帐。”樊千秋亦看出对方的变化。

“好,本官倒想看看你有什么帐与我算。”张汤笑着走远了几步,看得出来他因为升官心情非常愉悦。

在大汉官员的品秩体系中,千石之后便是比二千石或二千石:看似只差一级,但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张汤如今越过这一道鸿沟,任途也就进入三公九卿的阶段了,自然很是愉悦。

樊千秋等张汤行远了之后,他才看向了按剑而立的卫尉李广,行礼笑问道:“将军,

我进去多久了?”

“六刻钟。”李广不动声色答道。

“六刻钟,就是不到一个时辰咯?”樊千秋笑吟吟地反问道。

“自然是不到一个时辰。”李广白须之下的表情似乎很不悦。

“那刚才的赌局是不是我赢下了。”樊千秋再次进一步问道。

“自然是你赢下了赌局。”李广道。

“李将军认输愿便好啊,三日之后,我亲自登门收取保护费,亦会把入社券约带去,

将军备好一钱。”樊千秋笑道“你可放心,本将愿赌服输,三日之后,定在北阙甲第府中恭候。”李广冷道。

“那我与将军的帐便算完了,也就不眈误将军的功夫了,将军自便即可。”樊千秋作揖行礼道。

“恩。”李广应了一声,很不情愿地僵硬地回了一个礼,铁青着脸离开了。今日是输了这赌局,所以心情不悦吧。

樊千秋看着李广那挺拔的身影逐渐远去,露出了不易觉察的笑容,这是他顺手要做的另一件事:要在汉军中落子。

樊千秋虽然已与卫青交好了,但对方毕竟是刘彻小舅子。有朝一日,樊千秋若遭刘彻忌惮,卫青未必站出来力挺。

所以,他得在这汉军中再准备一条后路。李广有威望有军功,为人也耿直,只是在汉匈战争中缺少了一点点运气。

若樊千秋替他把这缺少的一点运气补上,让他不再被迷路之事困扰,封侯便指日可待,更可在汉军中与卫青抗衡。

这不仅对樊千秋是一件好事,对卫青同样也是一件好事,对刘彻更是一件好事:汉军若有人独大,大家都睡不着。

李广带着兵卫离开了,樊千秋又走到了张汤的面前行礼。

“樊社令,你与李将军帐算完了吗?”张汤神态平和的授着胡须笑道,樊千秋这才发现对方竟是个面冷心热之人。

“张使君,此处是诏狱,还是莫称什么社令,当称游徽。”樊千秋笑着摆手道。

“那樊游徽,你与本官又有什么帐要算呢?”张汤再问道。

“敢问张使君可还认自己是万永社同子弟?”樊千秋问道。

“本官在名籍簿上画了押,也交了保护费,当然是万永社同子弟。”张汤说道。

“那我前几日是不是帮了张使君一个大忙?”樊千秋意有所指地笑道,很得意。

“这自然也是记得的,若不是樊游徽提醒本官趁机弹劾田,本官亦不可能得到拔擢而成为廷尉,添列九卿。”

“下吏帮了使君一次,按照万永社的成制,使君亦要帮我做件事,张使君不会忘了吧?”樊千秋进一步问道。

“有社约在,自然不忘,只是——”张汤的笑意收敛几分才道,“只是不可违背汉律,否则,本官实难从命。”

“使君放心,定然不会让使君难做的。”樊千秋笑道。

“那樊游激直说便是,能办的一定办。”张汤点头道。

“下吏问过长安县寺功曹蒋平安了,今年课考我当可评为最等,县官也有意擢我为六百石县令,只是—”

“只是还需要按照成制走察廉的路子,而察廉的举主必须是九卿,下吏想请使君为我举主,察举我为廉吏。”

樊千秋知道对张汤这种面冷心热丶耿直不阿的人就不必绕弯子了,所以立刻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想求本官替你徇私跑官?”张汤竟有些不屑地笑道。

“不是徇私,是毛遂自荐。”樊千秋又笑着再解释道。

“本官看不出二者有区别。”张汤倒是没有问罪之意。

“下吏课考是最等,略懂汉律,稍通儒经,有些薄名,屡立小功,亦从未贪污受赂,

被察为廉吏理所应当。”

“略懂汉律?稍通儒经?有些薄名?屡立小功?”张汤笑着反问,“樊游徽这么说,

那就未免太过谦了吧?”

“张使君既然觉得过谦,那你以为下吏是否够格被察举为廉吏呢?”樊千秋没有丝毫退缩地再问。

“”—”张汤沉默许久,才问道,“本官有一事想要知道,你若如实回答,今年可以察你为廉吏。”

“何事?”樊千秋炽热地问道。

“那日第一次见樊游徽,你便在堂上大谈春秋决狱之事,敢问你是从何得知这春秋决狱之说的?”张汤冷问。

樊千秋愣了愣,他不知道对方竟然还记得此事,他总不能说自己剽窃了对方的成果吧?那只能味看良心说话。

“张使君,下吏曾在东门市设肆卖棺,偶遇一个给自己买棺的蜀地老儒,是他与我说起这‘春秋决狱”的。”

“蜀地的老儒?你可知道这老儒是谁?”张汤迫不及待地问道,对此事非常上心,想来是怕他人捷足先登吧。

“那老儒并未留下姓名,亦无后嗣,更无再传弟子,今日可能已老死了。”樊千秋连给张汤喂了四颗定心丸。

“如此说来,樊游激便算是这老儒仅剩的关门弟子了?”张汤有些咄逼人地问。

“下吏只草草听得几句,又加了自己的一些胡思乱想,那日拿出来卖弄的,便是所知全部了,不及张使君。”

“本官与董子精研‘春秋决狱”数年,不曾想竟然被蜀之鄙老儒捷足先登,自愧不如阿。”张汤摇头苦笑道。

“使君多虑了,时至今日,只有董子与使君谈论‘春秋决狱”,并未见第三人,老儒之学定然已经断绝了。”

樊千秋说这话只是想打消张汤残馀的顾虑,可没想到张汤竟然用锐利的目光盯看他,

让他不禁心中有些发毛。

不会自己说了错话,让对方忌惮自己吧?若是得不到张汤的举荐,樊千秋便只能去关说窦婴这个百官之首了。

窦婴的要价定然高。

“樊游徽,以后本官会引荐你去见董子,我等可一同精研‘春秋决狱”之说,日后定然可在朝堂上一鸣惊人。”

张汤的这几句话让樊千秋一时之间哑然,张汤这是想拉樊千秋进入司法界啊:既然消灭不了,便邀对方添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