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义纵,酷吏中的老炮,也挺狠!
樊千秋知道义纵所指为何,立刻答道:“今日聚集在此的刁民,估摸着有两千人,要捉住真凶恐怕不易。”
“恩,捉不住最好。”义纵点点头,他对这答案很满意,“还有那四个社令,上了正堂,会不会再翻供?”
“他们知晓使君的威名,不敢翻供,下官也已经与他们交代过了,翻供那就得死!”樊千秋对答如流。
“闹事的刁名只有死伤,这还不够,还当有被捉拿到的从犯轻犯,此事又怎么办?”义纵又再次问道。
“依下官所想,是让院主和寮主交些人到县寺去,充当这轻犯和从犯,使君意下如何?”樊千秋答道。
“他们可交多少人?”义纵言语中有些起伏,他竟对此事非常上心。
樊千秋先是不解,但转瞬便想明白了,如果真是刁民作乱,而不是顺民请命,那轻犯数量,也算业绩。
“三五百人,总能交出来的。”樊千秋试探着说,如此一来,牵扯其中的贼人就一千多了,是个大案。
破了这么大的案子,义纵不只是脸上有光,在丞相府的功劳簿也能记上一笔,日后升迁,那都用得着。
“死伤六百多,却只是生擒三五百,这人数对不上,得加人!”义纵咬牙道,脸上露出了贪婪的神情。
“使君英明啊,你以为当加到多少人?”樊千秋笑着问道。
“八百人!”义纵果断地给出了答案,这三个字,意味着这八百多人将会被判为完城旦春,吃点苦。
“那——”樊千秋有一些尤豫,而后说道,“如此一来,有三成院和斗鸡寮会因缺人手开不了门。”
“你们万永社的子弟多,将这些营生接过来!”义纵这句话超出樊千秋的意料,这好事简直不敢想。
“你用钱买下来,他们若不答应—-就当作李去病的同党关起来!本官做主,你放心!”义纵冷道。
“那——下官试试———”樊千秋压抑着自己的激动,尽可能平静谦虚地答道。
“旁的就不说了,让赵德禄跟本官回县寺写爱书,此事交给公孙敬之办,他精于此道。”义纵答道。
“使君考虑周到,那本官明日就让那四个社令和那些主寮主,将轻犯从犯送往县寺。”樊千秋道。
“不必了,这样不真,本官现在就派人冲进去,将人直接捉走,来都来了,
得办真些。”义纵答道。
“义使君高明啊。”樊千秋发自内心地赞叹道,这义纵不愧是酷吏中的老炮,办事比自己老练多了。
此时,赵德禄刚好将留在间门外的巡城卒带过来了,这些卒和亭卒门卒一样,其实也是正卒和更卒。
正卒服役两年,可分两次服役,也可连续服役,他们按照身高和才能,有优劣之分,去处自然不同。
其中的优者会有两个去处。
一个去处是留在本郡国当郡国兵的材官丶骑士丶射声士和楼船士,另一个去处是来长安当天子卫士。
剩下的劣者也有两个去处。
一个去处是在本郡国充当五花八门的“卒”,另一个去处则是到边郡的长城上充当驻守长城的隧卒。
每年服役一个月的更卒又不同,只需在本郡国轮换,所从事的职责都是打杂之事,更谈不上有战斗。
总之,不管是正卒还是更卒,被调来担任“卒”的,战力都不强,与北军丶
卫士和郡国兵无法相比。
但是,长安毕竟是帝国首都的所在地,所以,义纵手下这三百巡城卒也是矮子里面拔出来的高个子。
不管是在战斗力上,还是在军纪上,都还有可观之处。
他们在义纵身前排好了军阵,一个头戴武弃的年轻人便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持剑叉手行礼候命。
这年轻人左不过二十四五岁,身形匀称,朗目剑眉,很是英俊,但是眉眼间却流露出一股冷漠。
“王温舒,带人砸开那些院和斗鸡寮的大门,抓人!”义纵说道。
“抓多少?”王温舒问道。
“八百人。”义纵笑答道。
“能杀吗?”王温舒再问。
“拒捕者,杀无赦!”义纵摆了摆手答道。
“诺!”王温舒未再多言,向身后亭卒训诫两句,便指挥亭卒分两路冲入了甲字巷和丙字巷。
带头冲在最前面的,自然便是这个王温舒。
接着,砸门声丶怒骂声丶惨叫声便从两条岔巷中源源不断地传了过来。
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槐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樊千秋倒是放松下来了,此间有义纵这个长安令坐镇,闹出再大的乱子也与他没有直接关系了。
今日要办的几件事情,全部都已经办妥了,而且异常顺利。
首先,杀了院和斗鸡寮的气势,为日后向其征收婚租和赌租扫清了障碍。
日后万永社别说是要征够十成的唱租和赌租,就是多收一两成也不是问题。
其次,提前震住了曹不疑他们这几个私社,加快了吞并这几个私社的进程。
一旦吞并这几个私社,那长安城三分之一的私社就算落入樊千秋的掌控了。
再次,千净利落地杀掉了郑得膏这个无耻的小人,一解樊千秋的心头之恨。
此事在三乡两亭官更中传开后,他们想对樊千秋阴奉阳违便要掂量掂量了。
最后,光天化日之下,杀了几百人,不管有没有借口,都可让万永社和樊千秋的名声传遍长安城。
也许一时还不能让豪猾勋贵忌惮他们,但像曹不疑这种普通的私社,想来不敢再来招惹万永社了。
除了这几件事外,还有个额外的收获,便是在义纵的首肯之下,万永社可直接强买清明南乡的院和斗鸡寮。
多的不敢说,至少李去病这几个死人的院和斗鸡寮是完全可以收入囊中的。
光是这一批,加起来起码有二十多家,每年产生的收益,最少也要有近千万钱,当是一笔极其诱人的横财了。
对这个结果,樊千秋自然非常地满意,这几日,提心吊胆和整戈担待带来的罪,那是没白遭。
而此时此刻,樊千秋又看到另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义纵带来的这王温舒可不是个无名之辈,那可是在史书上留了名的人,日后更会成为与义纵齐名的一代酷吏。
酷吏也许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在此时的大汉,他们却是最具实干精神的一个人群。
更是敢直接与勋贵豪猾争强斗狠。
这样的人,樊千秋也很缺啊。
樊千秋想了想,便走到义纵的面前,行礼笑问道:“义使君,这位王上吏现居何职,下官未在县寺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