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大汉小吏 > 第113章 入编当差佬,福利多,规矩更多

第113章 入编当差佬,福利多,规矩更多

第113章入编当差佬,福利多,规矩更多

“如何?义使君有何安排?”公孙敬之急忙问道。

“嗬嗬,有劳大兄记挂,义使君擢我为游了,掌管北清明亭和南清明亭两亭三乡治安。”樊千秋说道。

“当真?”公孙敬之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脸上表情变幻莫测。

“当真,我现在就要去功曹领取组绶和官印。”樊千秋笑着道。

“喷喷,贤弟仕途顺畅啊,那日在院初见,我便知你非同常人,定能有番作为。”公孙敬之讨好道。

樊千秋心中冷笑,那日的事情他也记得很清楚,当时这公孙敬之威逼方永社低头,那是猖狂得很。

此子当时恐怕绝不会想到,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私社子弟,有朝一日竟然真能与他平起平坐了。

更何况,公孙敬之用了七八年才当上这二百石,可樊千只用了半年就到了二百石,速度相差太大。

“大兄,以后还要你多提携。”樊千秋行礼笑道。

“哪里哪里,以后你我同寺为官,相互提携才是。”公孙敬之这寒喧的话语之间,很有几分酸意。

樊千秋又耐着性子与公孙敬之应付了几句之后,就穿过整个院子,来到了正堂右边的那排厢房前。

他在这几间厢房面前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就确定了功曹阁的位置。

樊千秋理了理自己的袍服,然后便走到门前,先往里面张望一番。

功曹阁和户曹阁一样,也是狭小逼仄,横纵不过四五步,还被帷幕分成了左中右三间室。

中间坐着一个白发苍颜的老者,右侧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左侧是三个弯腰驼背的老书佐。

这几个人正伏在案上处理公文,堆在案头的竹简木读堆得一尺高,几乎将他们遮挡住了。

眼前的这一幕,不禁让樊千秋想起了数月之前,他在东市市楼里见到东市主记的那一幕。

于是他不由得再次感叹,大汉基层的属官吏员当真也是辛苦啊。

“敢问此处可是功曹阁?”樊千秋站在门外,不卑不亢地问道。

“此处是功曹。”坐在中间功曹有些吃力地抬起头,眯着眼睛看向樊千秋,“你是樊千秋?”

他这句话脱口而出之后,阁中其馀几人也都抬起了头,朝樊千秋这边看了一眼,眼中有羡慕。

“禀告上吏,小人是樊千秋,义使君让我来登记吏籍,并且领取组绶和官印。”樊千秋如实答道。

“我是功曹蒋平安,以后你我同寺为官,品秩上亦无太大差别,也不必用谦称敬语。”蒋平安摆手道。

“谢过蒋曹。”樊千秋见其和善,当下对其多了几分好感。

“不必多礼,先坐等片刻。”

“诺!”樊千秋进门后再次行礼,便与蒋平安隔案坐了下来。

蒋平安转身在身后的书橱中地搜寻了片刻,便将吏籍簿寻了出来。

他在吏籍簿上找了许久,才寻到游严封的名字条目,在其后加之“获罪,

因免”这几个字。

蒋平安又寻出了义纵提前写好发来的手书,再次与樊千秋仔细核对姓名丶户籍和爵位等细节。

过程虽然有些刻板和木纳,但那一丝不苟的样子,仍然让樊千秋觉得钦佩。

大汉官吏若都能这样细致,世间当少许多冤假错案。

一切核对无误后,蒋平安终于动笔,在更籍薄最新的那块竹读上,另起一列写下樊千秋的名字。

“长安清明北乡大昌里编户籍公乘樊千秋,元光三年十二月初七,辟为县寺游徽,品秩二百石。”

【讹正:元光年是后来追补的年号,所以当时不该这样记,历法之事极为复杂,我简单一些写】

看着蒋平安缓缓落笔写下此句,樊千秋心潮有些澎湃,这区区二百石的游激,确实来之不易啊。

两百石的官员,在整个大汉起码有上万人,但也算是入了流,比私社社令的地位那就高太多了。

这意味着樊千秋有了编制,妥妥算是考公上岸了,而且级别不低,至少与后世的科级不相上下。

半年就从临时工升到科级,放在后世想都不敢想,后世的衙门里不知有多少满头白发的副股级。

接着,蒋平安又让功曹史从饵室找来了组绶和官印,连同写在竹简上的一份除书递给了樊千秋。

组绶是一丈五尺长的土黄色组绶,官印是一寸大的鼻钮通官铜印。

拿在手中,轻飘飘的,但是意义非凡,像征着权力。

“绶印和除书都在此处了,至于袍服,就要你私下自己寻人来裁制了。”蒋平安徐徐地说道。

“多谢蒋曹提点。”樊千秋拜谢道。

“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琐事要与你交代,你且仔细听着,莫要有疏漏。”蒋平安再次说道。

“诺!”

“寻常官吏,每日卯正到寺里点卯,酉正方可放衙,不可迟至,亦不可先退,夏冬时,当有调整。”

“你是游徽,平日要多在乡里巡查,所以倒不必日日都来点卯,这就要你自有一番规矩,莫懈迨。”

“另外,每五日一休沐,若有急事不能到衙,要提前向功曹告归,获批后,

方可脱职,自行安排。”

“你切不可小看此事,均会如实记入功劳簿,成为你日后课考的依据,进而影响你的升迁和奖惩。”

“老朽见过不少年少得志的官吏,许多都会被这些小节所牵连,以至于落得一个丢官入狱的下场。”

年迈的蒋平安说得不急不缓,这番话他也不记得自己说过多少次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听进去。

“你品秩为二百石,月奉为三十斛粟,半钱半粟,每月初一到城南之外的承平仓,凭这除书领取。

“县官若另有赏赐,亦到承平仓凭除书领取。”

就这样,蒋平安非常称职地向樊千秋讲述上任后要留心种种规则,巨细无遗樊千秋连连感叹,他没想到在大汉出仕当官,竟然有那么多需要注意的琐事。

和混私社比起来,所要遵守的规矩实在太多了,绝不是打打杀杀就能升迁的。

“另外最要紧的,就是记住一件事,为官不可只有才,还得有德,只有德才兼备,才算不负君恩。”

说完这句话之后,蒋平安终于才意犹未尽地停下。

“有劳蒋曹提点,以后同寺为官,还望多提携。”樊千秋诚心地再拜谢道。

“走吧,我等现在去正堂,使君当要向你引荐寺中各曹,方便你日后行事2

“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