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三国:岭南王的种田日常 > 第九十四章 江东烟云起

第九十四章 江东烟云起

书房内,新湖的凉茶已散尽馀温。

士燮犹自伏案,对着南海海图勾画思索。

溪娘领命去后,关于船舶改进与护航的诸多细节仍在他脑中盘旋。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却是长史桓邻去而复返。

“主公,”

桓邻拱手一礼。

“江东面,刚刚有消息传回了。”

士燮闻言,立刻从海图世界中抽身,抬起头,目光投向桓邻。

“哦?情况如何?我们派去的,与吴郡、会稽那边谈得可还顺利?”

他心中记挂此事已久,若能打通江东渠道,交州便可北连徐州,东通吴越。

海上贸易这盘棋便能彻底活络,大大缓解财政压力。

桓邻却微微摇头,脸上并无喜色。

他走到案前,从袖中取出一卷细帛密报,双手呈上。

“主公,江东局势,已生剧变。”

“我们此前接触的许贡、王朗,乃至严白虎等地方豪强,怕是·靠不住了。”

士燮眉头一皱,接过密报迅速展开。

帛书上的字迹略显潦草,显是信使在匆忙急迫间写成。

他越看,脸色越是沉静,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了然。

原来,自去岁末至今,那孙策孙伯符,借得袁术部分兵马,以助其舅父吴景攻打刘繇为名,毅然渡江南下。

此子当真如潜龙出渊,猛虎下山,其兵锋之锐,进展之速,远超常人想象。

他先是击败刘繇部将张英、樊能,站稳脚跟,随后便似滚雪球般壮大,连战连捷。

丹阳、吴郡北部已相继落入其手,兵锋直指吴郡腹地以及会稽郡。

那吴郡太守许贡,接连损兵折将,已是岌岌可危。

而会稽太守王朗,虽据城自守,但在孙策凌厉的攻势面前,又能支撑几时?

至于严白虎等地方豪强,在孙策正规军的打击下,更是如同土鸡瓦狗,纷纷溃散。

“孙伯符——果然非池中之物。”

士燮放下密报,轻轻吐出一句话,听不出是赞叹还是忌惮。

他记忆中那些模糊的历史碎片,正与眼前这份急报缓缓重合。

“我们先前通过几家商行,与许贡、王朗麾下一些官吏创建的些许联系,如今怕是随着他们的败亡,都要断了线头。”

“正是如此。”

桓邻接口道,语气有些惋惜。

“我们在吴郡、会稽投入的些许人情与财物,眼看就要打了水漂。”

“而且江东如今战火弥漫,商路阻断,原本谈好的几批药材、铜料交易,也悉数作废了。”

书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

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衬得室内气氛凝滞。

打通江东商路的计划,甫一开始,便遭遇了这等突如其来的变故。

然而,桓邻话锋一转,脸上又露出一丝庆幸。

“不过,万幸主公此前高瞻远瞩,令我们的人不必拘泥于官方,可多方下注。”

“我们有一支商队,在曲阿一带活动时,因缘际会,结识了孙策麾下一位名唤周泰的军侯。”

“当时见他虽职位不高,但勇猛过人,气度不凡,便以交州特产的精铁箭头、上好葛布为礼,结了个善缘。”

“前次孙策与刘繇部将大战,周泰为护主身受重创,我们的人还暗中送去了交州特制的金疮药。“

“据报,周泰对此甚为感激,在孙策面前亦为我交州美了几句。”

“周泰?”

士燮眼中精光一闪。

这个名字他有些印象,乃是孙策,亦是日后孙权麾下不可或缺的猛将,以忠勇剽悍着称。”这步闲棋,倒是下对了。”

他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乱世之中,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

“即便只是些微助力,也能让记挂。”

“主公明鉴。”

桓邻点头。

“只是,如今孙策势头虽猛,毕竟尚未完全掌控江东,仍在四处攻伐。我们是该继续押注孙策,还是——再观望一番?“

“江东本地那些残馀豪强,是否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士燮站起身,在书房内缓缓镀步。

他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沐浴在午后阳光下的葱翠草木,心中已是电光石火般转过无数念头。

孙策的崛起,是危机,也是机遇。

许贡、王朗之流,守成或可,进取不足。

与他们合作,固然稳妥,但利益有限,且易受其内部倾轧掣肘。

而孙策,此人雄才大略,锐意进取,一旦真正掌控江东,其潜力绝非许、王等人可比。

更重要的是,孙策与北面的袁术并非一心,其志向远大,迟早必自立门户。

若能在他尚未完全发迹时便创建良好关系,对交州未来的战略布局,意义非凡。

至于那些地方豪强,墙头草而已,见风使舵是本性,难成大事。

在他们身上继续投入,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士燮已然下定决心。

他转过身,面对桓邻,语气斩钉截铁。

“不必观望了。江东未来之主,必是孙伯符无疑。”

“那些地豪强,数已尽,不必再浪费精。”

“那我们的策略是——”

“全力转向,结交孙策!”

士燮清淅地下令。

“通过周泰这条线,继续加深联系。他不是感激我们的金疮药吗?那就再送!”

“挑最好的伤药,还有我们工巧坊新近打造的百炼环首刀,选上十柄,以我士燮的名义,赠予周泰及其麾下勇士。”

“告诉他,我交州慕其英勇,愿结友好。”

“另外,”

士燮沉吟片刻,补充道。

“孙策连番征战,军需消耗必然巨大,尤其是粮草、箭矢。”

“我们可以试探性地提供一批交州稻米和箭杆用竹,不必太多,显我诚意即可。”

“此事需做得隐秘,通过民间商队渠道进行,避免过度刺激袁术和刘表。”

桓邻一边听,一边默默记下,心中对士燮的决断佩服不已。

这不仅是商业上的选择,更是极具前瞻性的政治投资。

“那——原先与许贡、王朗那边尚有往来的几家商行,该如何处置?”桓邻请示道。

“暂且冷一冷。”

士燮摆手。

“若他们主动来寻,便以路途不靖、商路受阻为由推脱。但要掌握好分寸,不必彻底撕破脸,给自己留一丝馀地便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