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三国:岭南王的种田日常 > 第三十章 扬名

第三十章 扬名

水力带来的变革,正如春潮般席卷交州。

白水陂塘下游,巨大的水轮日夜不息地转动,发出轰鸣。

与之相连的水碓坊内,景象更令人叹为观止。

数个沉重的杵头,借水力精准起落。

咚咚巨响不绝于耳,臼中稻谷应声脱壳,雪白的米粒迅速堆积如山。

以往需妇孺耗费整日辛劳的活计,如今只需一两个老农添谷、收米,从容照看即可。

人力既省,生机遂现。

妇女们得以聚集在新设的纺纱、织布工坊中,以交州盛产的葛麻、蚕丝织造出更多布匹。

街市间,粮足物丰。

各类手工业制品渐次增多,一派蓬勃气象。

……

而真正令士燮、凌操等深感振奋的,是水力鼓风所带来的冶铁巨变。

百工坊内核局域的冶铁工棚,已成为交州最“火热”之处。

鼓风机巨囊在水力驱动下发出咆哮,将强劲气流不断压入炼炉,炉火竟呈炽白色!

张铁牛与几位新来的中原匠人、本地学徒围在这前所未见的高温炉边,既紧张又兴奋。

矿石更快熔化,铁水质地愈发纯净。

张铁牛用长柄铁勺舀起一勺翻滚的铁水,激动地向士燮展示。

“府君您瞧!这成色、这流动,远非往日可比!以此锻制犁铧,必更深入耐磨。打造刀剑,必更锋锐不易卷刃!”

在士燮的默许和凌操的亲自监督下,工巧曹内一处更为隐秘的“兵械所”也开始运转。

借水力驱动的大型锤锻设备,正尝试进行标准化制作。

虽仅是初步摸索,但一批批形制、重量几乎无差的三棱箭镞与制式枪头,已从特制模具中不断产出。

凌操拈起一枚冰冷箭簇,仔细端详其锋锐与对称,眼中光芒闪动。

这意味着更远的射程、更稳的弹道、更强的杀伤,以及未来大规模快速列装的可能。

至此,他对士燮不止是知遇之恩,更多了由衷的敬畏。

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迁,许靖也常驻足于百工坊外,感受那热风扑面、机械轰鸣,心中慨叹不已。

他不再视之为“奇技淫巧”,而真切体会到何谓“经世致用”。

于是,他于太守府书斋内再次展帛提笔,所作却非风月诗赋,而是一篇考据详实、论述犀利的《交州工巧述略》。

文中,他以精深的文笔细述水车、水排、水碓之妙,更将其升华至“格物致知,利济万民”的高度。

“夫工巧者,非雕虫之技,乃厚生之本,强国之基也……”

此文经南下士人、往来商旅争相传抄,迅速传至荆州,继而辐射中原各地。

交趾郡内,那些曾对士燮新政心存疑虑、甚至暗怀抵触的地方豪强与旧吏,至此已近乎绝望麻木。

士家本就根基深厚,如今更借工巧尽收民心、广积粮储、暗强军备,中原鼎沸,朝廷失统,谁还能制?

这位年轻的士家之主,已是交趾名副其实、言出法随的“无冕之王”。

诸多观望者不得不彻底收起心思,认真思索如何在新秩序下谋一席之地。

就在水力机械轰鸣运转、交州一派欣欣向荣之际,却发生了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郡中一位姓邓的豪强,素来以家资丰厚、田产广阔自矜,对士燮大力推崇的“奇巧之技”颇不以为然,常于宴饮间讥讽。

“府君兴师动众,搞些哗众取宠的把戏,岂不知耕读传家、俭朴守成方是正道?”

然而,今岁秋收,邓氏庄园却因人力短缺陷入窘境。

庄客多被百工坊和新兴的纺织坊以优厚待遇吸引而去。

留下大片稻谷亟待收割脱粒,邓公急得嘴角起泡,高价临时雇人亦无人应募。

眼看金灿灿的稻穗就要烂在田里,老邓拉不下脸面去求官营的水碓坊,只得咬牙令家仆用最原始的杵臼日夜舂米。

效率低下,杯水车薪。

其幼子邓涣,年方十六,却是个心思活络、不囿于成见的。

他早对百工坊那些神奇机械心向往之,只是苦于父命不敢明言。

见家中窘状,他暗中揣上私蓄钱币,寻到百工坊一位相熟的学徒,塞了些好处,央其说动张铁牛师傅。

张铁牛是个实在人,闻听此事,哈哈一笑,也不计较邓公往日言论,只道。

“府君造此物,本就是为便民。岂有见困不助之理?”

遂瞒着士燮,私下让学徒们趁着轮休,抬了一架小型的、可在牛车上移动的脚踏式舂米机送至邓家庄园偏僻后门。

邓涣如获至宝,连夜组织心腹家仆操作。

此机虽不及水力驱动那般磅礴,却远胜人力,一夜之间便将堆积的稻谷处理大半。

翌日清晨,邓公见仓中突然堆满白米,惊疑不定。

邓涣这才据实相告,并带父亲观看那架仍在咔嗒作响的“小神器”。

邓公围着机器转了三圈,看着轻松踩踏便可带动木杵起落的家仆,再对比前几日人仰马翻的景象,老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长叹一声。

“老夫……老夫竟不如一小儿有见识!此物确省人力十倍!”

沉默半晌,忽又急道:“快!速备厚礼!不,老夫亲自去拜谢张师傅!还有……打听一下,府君可还允准私人购置此等机械?”

此事后来传开,成为交州士民茶馀饭后的一桩趣谈,人人皆笑邓公迂腐之后终开窍。

而经此一事,那些原本对“工巧”持观望甚至排斥态度的豪强也彻底抛下成见,纷纷打听如何也能用上此等省力利器。

士燮闻之,不过莞尔一笑。

吩咐工巧曹可酌情仿制一批小型人力机械,以满足民间须求。

这小小的舂米机,竟无形中成了推广新式农具的最佳gg。

……

讨董联军大营内,曹操正为联军内耗不前、粮械匮乏而忧愤难平。

一日,有颍川士子携许靖《交州工巧述略》抄本呈阅。

曹操初时心不在焉,但越读越是心惊。

“假水力以代人力?永不疲竭?竟有如此奇思!”

文中水力鼓风冶铁、自动舂米之述,尤令他震撼,“若我军中得此利器,何愁兵甲不精、粮秣不继?惜乎!惜乎地远万里,山川阻隔!”

夏侯敦在一旁粗声道:“这交趾太守倒会躲清闲!”

曹操却摇头,目光深远。

“元让谬矣。此非闲情,实乃真知卓见!乱世之中,兵甲粮秣乃根本。能沉心夯基者,方为明白人。这位士府君,所图非小啊。”

他郑重收好帛书,心中暗忖。

他日若得局面,必设法通使交州。

即便不能结盟,若能购得精良器械与粮草,亦是大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