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茶杯之后,乡正大人习惯性的先喝一口,确定不是陈茶,就说明花婆婆是欢迎自己的,才放心的聊天。
花婆婆看着乡正大人,这人又在思考什么。
跟乡正大人接触的多了,就能发现这是一个武夫,脑子简单,平时有什么动作,多半是县令大人告诉他怎么做。
又在品茶,花婆婆能猜到乡正大人在想什么,估计是自己头几次的陈茶让他心里有想法。
这事,花婆婆不好解释,那些茶都喝完了,现在喝茶,都是在上山采的野茶,每年都都是新的。
乡正大人美美的喝上一口,没放下茶杯,就这么端着跟花婆婆说话。
“花婆婆,这是梅儿。”
乡正大人在比对自己脑中的信息,这梅儿变化挺大,看着不像是临死之人。
“是,现在叫小梅,乡正大人应该没见过。”
“是没见过,我之前看过人牙子那留的信息,身子骨好像没这么好。”
乡正大人倒是没怀疑什么,就是好奇,人牙子那边可是说了,这梅儿活不了几月。
现在看不像是有大病的,只是有一点虚,县令大人说的没错,这花婆婆果然是有能力的。
“之前带我去人牙所那的郎中给了三副药,我让小梅吃着,效果不错。
又舔着脸去买了两次,第三次的时候,郎中没让,说好好养着就好。”
嗯,大江郎中的医术,乡正大人是认可的,花婆婆这么说,也是个理由。
乡正大人这次来找花婆婆,也不是为了这件事,多说两句,是出于一个武者的直觉。
问过一遍,心里有数之后,乡正大人说上正题。
“花婆婆,这次来找你,是想问一下,你现在还有没有额外的精力,我想找你帮忙。”
有事找自己,花婆婆想想,自己身上还有什么特殊的,估计脱不开兔子和辣椒。
“有什么事,您就说吧,老婆子现在闲,还有小梅帮衬,能做不少事。”
花婆婆没直接拒绝,那就是有戏,乡正大人直说了。
“花婆婆知道,咱们大刘乡就是靠兔子和辣椒,秋日宴的时候,跟行商那边还有沟通不顺畅。
刘有学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说是弄个集体化,集体做事,集体分钱。”
刘有学,花婆婆听到这个名字神经就跳,这人八年时间弄了不少事情,在大刘乡上蹿下跳的。
这人就跟五指山下的猕猴一样,怎么跳都跑不出大刘乡,可着这一块霍霍。
听这意思,是有想弄规模种植和养殖,这样也有好处,但是,花婆婆只能说,不合适大刘乡。
这事不适合农户,适合那些有田有人的大人们,他们才能承担风险。
“乡正大人,什么叫集体做事,集体分钱,老婆子之前没听说过。”
花婆婆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不能理解是在常理之中,乡正大人简单说了一下。
“大人是说,大家一起种辣椒,卖了之后一起分钱,这事听着稀奇。”
花婆婆的态度不像是赞成的模样,乡正大人又按照刘有学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第三次说给花婆婆听。
听完之后,花婆婆满脑子都是做大做强,大家一起赚钱一起富裕。
刘有学给乡正大人画的饼,他是一口不落的吃下去了,这会依着刘有学的饼给自己画。
“乡正大人的考虑,老婆子不懂,天下能有这样的好事?那怎么之前没听说过。
单说种辣椒,大家都知道我这最好,一个大辣椒能有两文钱,剩下的卖一文。
别人那,卖干的还只有两文一斤、一文一斤,大家一起种,都能种成五文钱一斤的?”
这事,就是乡正大人犯嘀咕的地方,所有才找花婆婆。
乡正大人不事生产,想的一切都太简单了,不能自己的种植能力是八,别人是一,放一起能成为四。
能把别人扒拉到二三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还吃力不讨好,花婆婆有这个能力也不会去做这件事。
“不能?花婆婆种的辣椒我是见过的,这样的技术在大刘乡是独一份的,带一下大家,不就行了?”
这脑子是怎么想的,乡正大人看着也三十多的人,怎么会这么天真,这事他有没有问过那位县令大人。
“乡正大人跟我来吧,我带你见见我种的辣椒。”
乡正大人已经认定了这件事,花婆婆知道,光靠自己说是改变不了的。
“我这一共是八株辣椒,每天都要打理,正好今天还没伺候这八位老祖宗,乡正大人不如看看。”
花婆婆种的辣椒,除了下雪的那一个月不结果,其余时间都在结果,别人家都做不到。
乡正大人也好奇她是怎么做的,就这么在旁边看了一个时辰。
花婆婆的每一个动作,她都没藏私,给乡正大人全部解释了。
这八个辣椒祖宗的矫情,只愿意住单间,对太阳、雨水、风力都要要求,一定不对就掉花。
重新回到堂屋,花婆婆又给乡正大人说了自己的另一个问题。
“老婆子孤身一人,家里只有三亩薄田,又有侄孙们孝顺,从未让我操心地里的事,这才有精力伺候祖宗们。”
花婆婆没说的话,乡正大人已经懂了,这辣椒只有花婆婆能种出来,是有原因的,换任何一家都没有这样的精力。
“我懂了,婆婆不用再劝我,这事难办,我再去问问刘有学,看看他是什么想法。”
在花婆婆这见了听了这么多,乡正大人换位思考,这样的辣椒,要是一起种,大刘乡能爆反。
带着大家一起赚钱,乡亲们没意见,让他们不种地只种辣椒,这事真会引起暴乱。
乡正大人要走了,花婆婆没忘再嘱咐他。
“乡正大人,你想在大刘乡种辣椒养兔子,这都是好事,老婆子想来是没这个福分一起赚钱了。”
花婆婆就差把抗拒这两字贴自己脑门上。
乡正大人只是直,不是没脑子,听花婆婆的话能明白她的意思。
按照花婆婆照顾辣椒的精力,她也没办法指导大家一起种,干脆的向花婆婆保证,不会因为这件事打扰她。
院门关上,小梅脑中闪过各种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花婆婆,是否需要我去给这位刘有学找些事情做。”
“不用,让他弄吧,这事要做成,必须要在理想条件下,不过,他说不定能排除万难。
小梅,你参考山下里的土地情况,综合几位侄孙家家庭条件,给个方案。”
小梅是快穿局出产的高级智能机器人,不是只会给花婆婆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种地养兔。
小梅的算力,不用白不用,不用用,每天做这些事情,花婆婆怀疑她的主板要生锈。
“在集体种植辣椒和养殖兔子两者之间选选,看看哪个最合适,不用两全其美。”
贪多嚼不烂,花婆婆没那么大心思。
“好的,婆婆还有没有其他需求。”
乡正大人想在大刘乡弄这个种植基地,这事不太现实,大刘乡的土地都是朝廷的,农户只有使用权。
不过,这事分在正要分家的几个侄孙这,还有可行性,等文书下来,他们就能自己去开荒。
只要不出意外,这些地就是他们的,哪家后继无人,也是在自家里面转。
提前规划好,用这些地弄个种植基地或者养殖基地,那风险就很小。
花婆婆想到什么就补充什么,等全部说完,方案也就出来了。
小梅分析的资料,花婆婆看了一眼,确定有可行性,心里有数,就记下这件事。
等过几天,把这消息拿去问问侄孙们,要是有心动的,他们就自己弄,要是不感兴趣,那就拉倒。
没等花婆婆去找侄孙们,他们组团过来了。
“姑奶奶,乡正大人又来找你了?”
一大早就过来,看来是昨天就听到了消息,能忍到今天才过来,已经很好。
花婆婆想着,孩子们都有进步,自己是时候该放手,于是,让小梅把昨天的事情说出来。
几个侄孙中,有的是聪明人,不用花婆婆说,就已经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大家都低头不语,只有大侄孙着急的问花婆婆。
“姑奶奶,你没答应吧,这事费力不讨好,庄稼人都是靠天吃饭的,乡正大人找你去又有什么用。”
小梅说完就去端茶了,只留下花婆婆和九位侄孙们在堂屋。
“没答应呢,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地里的事都让你们帮忙了,哪还有这精力。”
“没答应就好,没答应就好,这乡正大人真是,哎呀,我不说,你们别瞪我。”
兴金侄孙说着说着,话音就小了,他知道自己理亏,作为里正,是该管住嘴。
听完消息,花婆婆没留着大家吃饭,也没让他们留下来说什么。
“这事,你们心里有数,不用跟我说,我一个老婆子,到了享清福的时候,没事记得来看我就行。”
花婆婆开摆的事情,只有兴金侄孙没反应,当下应的很好,让姑奶奶享福就好。
这次,是兴金侄孙带着大家出去的,没给花婆婆出难题。
“走了?”
“嗯,都走了,婆婆,我看家里偏房还有位置,要不要养鸡和养兔。”
小梅的性格设定是勤劳型的,没有花婆婆的指令,她也不操心别的事情,整天琢磨怎么让花婆婆过好。
“这不是又回去了,咱们现在只要过好,不追求别的,养鸡、养兔只要够吃。
家里的那几棵辣椒,你会不会分植,选几根枝条,把规模弄起来。”
花婆婆的原则是,少赚钱没问题,够用就行,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出挑,不惹眼。
“分植,婆婆是想在现有基础上,直接用辣椒枝条繁殖,这事需要试验。”
小梅的资料库里面有这个的介绍,对于具体的内容,还要多试验,资料库可没说辣椒植株怎么人工繁殖。
“试验吧,就选最大的那两株,你看着弄,先准备着,数量控制在十六以内。”
同样的辣椒,到了花婆婆手里,成了奢侈品,价格能赶上鸡子。
花婆婆卖辣椒,也从来没有瞒着别人,这个价格,是公开透明的,见了花婆婆家辣椒是什么模样,没人能说出一句不公。
算时间,秋日宴就在半月后,一树的辣椒,又要开始促花促果,增加营养。
花婆婆让小梅把实验的时间定在秋日宴后,实验成功后,等明年开春就把家里的辣椒树规模拉上来。
从第一次秋日宴开始,到现在已经好几年时间,大家都是轻车熟路,办起来很利索。
是刘有学给的灵感,每家每户憋了一年,都有各种创新菜色,辣椒和兔肉在大刘乡被玩出花来了。
一张菜谱就能卖种地一年都赚不到的钱,这个买卖,怎么算都是合适的。
赚钱作为直接动力,大刘乡整体厨艺有了质的提升,这些年,也卖出去不少方子。
这也是一个新出路,乡正大人在县里盘了一家店铺,专门做辣椒和鸡子,一店两用,既是食肆,也卖东西。
食肆以大刘乡命名,乡正大人只赚少部分钱,大刘乡男女老少,谁有本事,谁就能去店里帮忙。
还有里面卖的各种辣椒、兔子,只要是好吃的,不会砸了大刘乡的招牌,经过里正允许,都能放进去卖。
只要有本事,食肆来者不拒。
这是刘有学的主意,也是他这几年上蹿下跳的一个正面效果,赚钱的事情没人会跟自己过不去,大家都承情。
按照刘有学的设想,这大刘乡食肆是自己朝乡正大人借钱借势,由乡民出人出力出物,开起来之后,可以坐等收钱。
三方都能赚,刘有学还能凭借大刘乡食肆圈一波好感,和缓与乡民的紧张关系,去拉动县里的人脉。
刘有学自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没想到,被县令大人一招扼住喉口。
县令大人在县里拉了一片地方,给手底下的每个乡都安排了一间商铺,前期免税,自由买卖。
这事由私转公,变成了县令大人的政绩,县令大人、乡正大人、还有各乡里正都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