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画中界,睁着眼睛说瞎话
“太师,您也来了————”
蔡京到皇宫的时候,礼部尚书薛昂和户部尚书孟昌龄已经早早在一边等侯。
见到他在蔡绦的搀扶下缓缓走来,两人赶紧迎上去。
薛昂和孟昌龄的靠山,都是这位已经垂垂老矣的老人。
蔡京的身体状况,还有他最近的运势,仿佛就如他的年龄一样,逐渐走了下坡路。
但就目前为止,他依然是权倾朝野,架空宰相的朝廷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你们也在啊,陛下今日怎么找了你们,王诜王大人呢?”
蔡京总觉的今天的事情有些不对劲,他也不是第一次被宋徽宗邀请到宫里赏画了。
作为最了解皇帝的人之一,他身边常常赏画的人总有那么几个。
可如今,除了他,其他人一个都没来,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回太师,王诜王大人没来。
其实微臣也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今日来的人,似乎————
都是我户部和礼部的同僚!
且,平日里,陛下赏画,也不会叫我等前来!”
薛昂和孟昌龄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也看出了今天皇帝的不对劲。
不过众人虽然有疑问,却也没人解答,只能将问题放在心里。
过一会,宦官缓缓从里边走来,宣百官觐见。
众人鱼贯而入,却见诺大的大殿中,已经有被搬空的样子,里边密密麻麻,挂着许多画。
不是一幅画,是许多画————
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幅人面画,上边画着许多人的脸————
啊————
饶是蔡京,也被宋徽宗布置的这诡异的画面,吓了一跳。
尤其是他在这些画中,首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画象。
画象中的自己,垂垂老矣,眼神中却闪耀着十分灵动的光芒。
他被吓着的原因,是因为画中的他,太象了。
蔡京几乎就以为自己是在照镜子,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类似的场景,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
许多同进的官员,也找到了自己的画象。
薛昂丶孟昌龄丶蔡绦,梁师成————
宋徽宗的画,带着一种不真实的像,震撼所有人的心灵。
太象了,太象了————
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画法。
蔡京本身就是鉴赏家,一眼认出了这些画的价值,他突然想起张择端说过,皇帝发明了一种新的绘画技巧,想来就是这种。
老实说,就算是不懂画画的人,也会被宋徽宗给震撼住。
因为对比他以前的画法,这种类型的绘画技巧,简直就是走了另外一种极端。
但皇帝偏偏,画的挺好!
“太师,诸位爱卿,你们看朕画得象吗?”
宋徽宗从一副巨大的画后走出来,百官这才回过神,纷纷朝着皇帝拱手作揖,行礼问安。
“这些画,想必是传说中陛下新开的一脉画法,臣从未见过如此象自己的画,陛下这画法,是开天辟地啊!”
蔡京反应最快,率先给宋徽宗拍了一记马屁。
其他人闻言,纷纷夸奖。
“陛下开一脉先河,真圣人也!”
“陛下这画,若非臣知不配,都想倾家荡产,求一副回去————”
这些人在拍着赵佶的马屁,但也有几分真心实意。
主要是这种画,实在太震撼了。
倒不是说其中的艺术性有多高,而是一个像字。
谁不想请这么一幅画回去,百年后供后人观礼,膜拜————
这种画象,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它应该有的用法。
赵佶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显得十分淡然。
他的态度,让几个有心人越发没底。
以前的皇帝虽然很努力想要表现得有城府的样子,但跟在他身边的人,想要看透他其实不难。
但现在,他明明爱眩耀,却开始让人看不透。
为君之道,首在神秘!
赵佶越发象一个皇帝了,虽然这话听起来很别扭,因为他本来就是个皇帝。
“你们再看看这些————”
皇帝被夸奖,似乎很喜悦。
他带着众人继续往里走,里边的花,开始变成风景画。
皇宫的每个角落,都记录在皇帝的画中。
众人欣赏着宋徽宗画中的世界,啧啧称奇。
他们渐渐忘记了猜度皇帝叫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艺术总是让人沉迷。
直到,随着越往里走,画里表现出来的世界,变得逐渐阴沉,阴暗————
这些画的出现,让官员们多了几分不详的预感。
随着赵佶带领众人走到尽头,一幅很大的画,立在众多画中央,那画中的世界,是一片破败的景象。
所有人都围在这画边上,看着画中的景象。
这幅画毫无疑问是赵佶所有画中画得最好的一副,用心程度也完全不同。
画卷上,一座不知名的小院里,一种破败的死气扑面而来,那画象中的建筑,许多已经年久失修,看着随时倒塌的样子。
可是从门窗的黑暗中,却出现了一道道明亮的眼睛,怯生生地偷窥外界。
那些眼睛仿佛隔着时空,和赏画的人对上。
众人能感受到画中世界,门窗后的人,那悲伤的命运和他们身上的悲伤。
“这画————”
如此具有感情的一幅画,让蔡京有种不详的预感。
“这是朕梦中的画面,朕记下来了!可是朕却不知道这里是哪,诸位大人能认出来吗?”
宋徽宗赵佶看似无意的说出这幅画的来历,许多人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这是做梦啊!
众人再次仔细观察这幅画,纷纷摇头,他们没见过这个地方。
“这里似乎是一处破败的民居,被流浪之人占领!”
薛昂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人纷纷点头。
他们平日里很少能见到这样阴暗破败的地方,想象力有限。
宋徽宗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道:“真的没有这样的地方吗?朕那个梦境太过真实了,以至于一直想要找到此处!”
“官家,在您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盛世清明,想要找到这种地方可不容易哦!”
“就是,官家治下,丰豫亨大,就算天下偶尔有落魄之地,至少也不在汴梁————”
“陛下,梦与现实互为阴阳,陛下梦见世间之残酷,却映照如今汴梁之清明””
“官家没必要为一个梦纠结不安!”
官员们的声音,却让赵佶眼中的冷意,越发凝重。
他没有理会两位尚书,而是将目光投射到礼部和户部的其他官员。
这些人有侍郎,有更低阶的官员,皇帝故作疑问:“尔等有没有印象?”
其他人也纷纷摇头,说没见过。
这个回答,让赵构心中的火焰,已经处在爆发的边缘。
汴梁城四座居养院,都在户部礼部的管理下,就几步路的地方,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居然没认出来?
也就是说,他们压根就没去过居养院,或者,他们压根没用正眼去看过那些孤寡老人和孤儿们的真正情况。
好啊————
一个个都是魔,是坏他赵佶功德的混蛋!
赵佶的怒火越是炽盛,他人反而变得十分冷静。
“这样啊,对了太师————”
赵佶自然而然,将问题转到处理政务之上。
“关于水利的问题,有没有抓紧,还有痘疹————”
那张画,仿佛就真的只是一副无关紧要的画,随着赵佶的询问,包括蔡京在内,所有人都将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事务上去。
赵佶关心的事,其实内核就是一条。
那就是他道君皇帝身份的推进,这件事薛昂十分上心,给皇帝说得心花怒放。
户部,孟昌龄也赶紧表示,财政方面的问题不需要宋徽宗担心。
饶了许久,皇帝才看似无意的提起居养院的情况,作为天子示以百姓恩德的政策,两位尚书更是拍着胸脯保证,这里绝对没有问题。
“臣亲自巡查过居养院,里边的百姓十分感激陛下天恩,孤寡之人得照顾,安享晚年,全赖陛下之功!”
“是呀,陛下慈悲,此国策前所未有,乃是陛下慈悲,才许下如此承诺!”
“其实这也是我大宋国力昌盛的像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皇帝往天上夸!
皇帝眼中的寒意,几乎凝成实质,但脸上却带着温和的笑意。
“既然如此,那朕就跟诸位爱卿去外边瞧瞧————”
他话音落,现场的官员瞬间没了笑意,只见皇帝果断安排人去准备,孟昌龄和薛昂,分别回头询问自己的属下。
只看他们目光闪躲,脸色煞白的模样,两位尚书就已经知道事情不好。
可是,他们并不惊慌,却上前道:“天子出巡,岂能如此随意,陛下,不如等明日,臣等先安排————”
薛昂给出的理由,毫无问题。
身为礼部尚书,他管的就是皇帝的一言一行,是礼仪。
皇帝出巡这么大的事,他用自己的理由推脱,完全合情合理。
只是今日的皇帝,油盐不进,只是笑道:“可今日朕就是想看看,你们,高太尉已经准备好了————”
最近忙于练兵,闹出不少笑话的高俅,却在此时出现。
皇帝也不理会这些人的所谓劝诫,自古走出大殿。
此时,百官才意识过来,皇帝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从一开始的画,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检查。
蔡京脸色大变,朝着高俅望去,他和高俅的关系是还不错的,只想知道一些什么。
可是高俅冷着脸,压根不跟他自光接触。
众人硬着头皮,跟皇帝朝着宫门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