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沉浸在贞观年间的阳光里。
朱雀大街青石板最少宽十来丈,坚硬的路面被无数行人的脚步,磨出玉般的温润光泽。
在晨雾与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冷光。
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钟声传来的方向让黄卫国忽然想起,那远处的慈恩寺中应该就是玄奘今后居住之地。
不过按照诡异的贞观十三年,此刻的他应该还是个小蝌蚪。
若此时他有望气术,定能望见庙顶那冲天的佛光。
黄卫国指尖暗凝灵力,以最简的异形术重塑了容貌,龟息术之下如果在凡俗世界鬼都看不到。
面部轮廓儒雅象三十来岁文士的模样,无论是外形还是穿着,恰是长安街头最不惹眼的那种。
虽不知这粗浅术法能否瞒过高人的推算,终究是多一分小心便多一分稳妥。
行至一处酒楼前,忽见道旁斜倚着一个麻衣道人。
老道背抵侧门坐在木椅上,身前支着张矮桌,案上摆着个竹筒插着几支竹签。
身后斜倚的幡旗褪了色,“天机算” 三字却仍苍劲有力。
他发须灰白相间却根根分明,眼角虽有皱纹却亮得惊人,精神矍铄一看就不象寻常老者。
路人多是匆匆瞥过便挪开脚步,老道也不招揽只眯着眼晒着太阳。
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案沿,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子。
直到黄卫国走近,他原本半阖的眼缝突然绽开一线金芒,漫不经心的笑意凝在脸上化作几分疑惑之色。
黄卫国早看见了他心中微动,起初只当是寻常江湖术士,仗着几分相面伎俩混饭吃。
直到那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似有实质的穿透感好象已经看破他的伪装,让他莫名生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心中微沉:长安果然藏龙卧虎,竟连街边算卦的老道都有这般能耐。
黄卫国不动声色压下心神,装作浑然不觉的样子路过,耳中却飘来老道清淅的声音。
“这位公子请留步,老朽今日尚未开张,愿为公子卜一卦,分文不取公子意下如何?”
黄卫国指尖微顿既已被盯上,倒想看看这老道究竟有几分真本事。
随即转身上前,一脸淡然地在案前石凳坐下。
呵呵,如果他猜的没错,眼前之人很有可能就是术士袁守城。
唇角含着浅笑道:“道长好眼力,只是长安城内道门势微在下这点微末道行,怎值得道长破例免费卜卦?”
黄卫国也不来虚的直接单刀直入,他可不想跟这些奇人异士有过多交集。
麻衣道人抚须而笑,目光在他面上观察片刻。
“公子过谦了,老朽观你眉宇间隐有玄黄紫气流转,绝非凡尘俗子定是道门中人,且在师门中身份地位还不低。”
“只是这紫气出现在道门式微的长安,实在蹊跷故而老朽才愿破例为公子算上一卦。”
黄卫国心中一凛:对方竟一眼看穿他的道门身份,连玄黄紫气都能瞧见绝非寻常术士。
他在大秦开山门立了玄一教,称一声道门中人也能说得过去,如果单论大秦的身份他就是天师。
那可是秦皇旨意钦定,但这老道的眼力未免太过于惊人。
玄黄之气能说的过去,但这紫气又从何说起。
小说中紫气不是天命之子,就是王侯将相之流。
而在玄幻世界就更加玄乎,功德,气运都能说成紫气东来。
这更加坐实眼前之人,百分之八十就是袁守城。
黄卫国脸上则淡然的一笑:“道长既然这样说了,那我也就让你算上一算,但不知又是如何个算法。”
麻衣道人微笑的开口:“小友,只需在这张黄纸上写下一字即可,本人测字之后自有妙算。”
黄卫国也没有尤豫拿起毛笔,在黄纸上刷刷几笔写下一个玄字,然后随即搁笔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麻衣老道接过一看脸色一变,五根手指快速掐动念念有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字里藏着三重门。”
“一重是泫,遇水则混沌开,或能上听古之真意。”
“二重是‘眩’,逢光则心智迷,未来恐要栽在眼见为实的坑里。”
“三重是‘炫’,力盛则光华泄,须知炫极必晦,做人需低调否则过刚易折。”
“小友,好大的愿景与抱负。”
当老道准备测算黄卫国居住之地时,突然脑海传来一阵刺痛,眼前险些一黑嘴角溢出鲜血。
不禁骇然。
好一会才缓过神来。
“小友竟然不是这世上之人,难道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那岂不是金仙之上的人物?”
等他抬头眼前之人早已失去踪影,桌子上摆着一本厚厚的书籍。
连忙压下心中的惊骇,擦去双眼渗出的鲜血拿起书细细一看。
《西游记》三个字映入眼帘,压下好奇仔细的翻阅起来。
开篇: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复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整个人顿时陷入到这本小说之中,结果越看脸色越是苍白,当看完大闹天宫猴头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了解一男婴被放入澡盆随波逐流,被一僧人相救起名江流儿之时,眼睛一黑象似窥破天机遭到严重的反噬。
一口鲜血直接喷出栽倒在地。
术士之流最怕的就是未知的天机,何况这是西游量劫中的迷障,灾劫期间仙人都不可推算何况是他。
就当他昏迷的那刻桌上的那本书,化作一道流光向着九霄直飞而去。
老子睁开眼。
手里拿着的书正是西游记,本来平静无波的脸上荡起一层涟漪。
书本随便一翻脸上神情有了变化,旁边的玄都露出疑惑的神色。
多少个元会过去,从来没见过老师脸上有过变化。
正当他不解之时,那本书朝他飞了过来。
“玄都,看看这本书,看完之后跟为师说说心得。”
玄都一愣。
还有什么书能引起圣人的注意,难不成天地之间又出了本奇书不成。
连忙弯腰一礼:“弟子玄都,谨遵圣人法旨。”
拿在手中翻阅起来。
起初他还不在意,毕竟石猴最多算一只天地造化的产物,跟上古洪荒相比先天生灵不知凡几。
那时随便一个大罗金仙的跟脚,哪个不是天生地养,甚至连伴生法宝都有。
区区一只妖猴,还不至于引起准圣大佬的注意。
但一想到自己的老师都让他阅读,显然有其他用意。
于是定下心神迅速翻阅,准圣大佬当然不用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
只是在快速的翻阅之间,整个事件的始末迅速的清楚明了。
心中不禁一阵骇然。
西游量劫就是针对玄门势力的一次洗牌,到了他们这个位置自然清楚天道的循环,西方二圣导演的量劫经过了道祖的允许。
而玄门只能眼睁睁看着,佛门将这次功德分润在手中,气运更不用说从此佛门大兴。
到了他们这个境界进无可进,只有气运和功德还能提起一丝兴趣。
奈何上古经历龙凤大劫,巫妖量劫,直至封神量劫之后天地进入末法时期。
从此立下圣人不出的规矩,而他也只能跟随蜗居在八景宫。
再也没有了上古时期的繁荣。
没想到这本书,竟然详细阐述了西游量劫的整个过程。
要知道量劫期间天地混沌一片,就算是圣人也无法预估量劫具体走向。
也只能知道一个大概。
而被这本书描述的活灵活现,揭露了佛门虚伪的面目。
哪能不让他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