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和卡车卷着漫天黄尘,一路咆哮着冲进桐峪山谷。陈旅长心急如焚,几乎是车还没停稳就跳了下来,周参谋长和王政委紧随其后。然而,当他们站定身形,看清眼前的景象时,满腔的急切和疑问瞬间被巨大的震惊所取代,三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愣在了当场。
眼前哪里还是他们印象中那个荒僻隐蔽、仅有一条简陋土跑道的小山谷?
一条宽阔平整的跑道,沿着山谷走向延伸出去,足有近千米长!跑道表面并非简单的夯土,而是铺着一层看起来相当规整的灰白色岩板,在清晨的阳光下泛着坚实的光泽。跑道两侧,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开凿在山体上的巨大洞口,洞口呈拱形,边缘整齐,明显是经过精心修整的飞机洞库,足以容纳体型不小的轰炸机。一些洞口还装着简易却结实的木制或铁制大门。
山谷两侧的山坡上,依稀可见新开挖的机枪阵地和防空掩体的轮廓,虽然还在建设中,但已初具规模,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号子声、敲打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清晨的山风带着凉意吹过,扬起些许尘土,却更衬托出这片山谷中蕴含的惊人力量与改变。
“这…这…”陈旅长张大了嘴,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指着那条跑道和一个个洞库,看向周参谋长和王政委,“老子没走错地方吧?这是桐峪?什么时候冒出这么大一个机场了?!这岩板哪来的?这洞子什么时候挖的?”
周参谋长也是一脸匪夷所思,他扶了扶眼镜,仔细环视四周:“没错啊,地形是桐峪没错……可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王政委眼神锐利,他注意到机场边缘还有一些临时搭建的窝棚和工棚,显然建设者们在此已经驻扎了不短的时间。“老陈,老周,你们看,这规模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出来的。兴华这小子,瞒着咱们搞了这么大一个工程?!”
他们的疑惑并非没有道理。桐峪机场的建设,宋兴华确实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建设所需的大部分关键材料,如水泥、钢筋、以及那些规格统一的岩板(实则是宋兴华从系统商城兑换的高强度复合材料板,外观仿造岩石),都是通过【储物空间】夜间运输,直接【空间投放】到施工现场,几乎不留痕迹。参与建设的,主要是绝对可靠的新二团工兵部队、部分后勤人员以及从根据地精心挑选、政治可靠的民工队伍,并且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更重要的是,在主体工程初步完成后,宋兴华就让新二团的政治工作者老王,挨个走访了桐峪周边所有的村庄,郑重告知乡亲们:山谷里是新二团在修建重要的防御工事和秘密仓库,为了大家的安全和保密需要,千万不要靠近围观,以免被可能的敌特分子察觉或发生误伤。新二团在辽县、在晋东南名声极好,打鬼子护百姓,深得民心。老百姓们一听是宋团长带队搞建设、打鬼子用的,都非常理解和配合,不仅自己不去,还会自发地帮着留意有无陌生面孔在附近窥探。因此,尽管工程浩大,消息却被牢牢限制在了桐峪山谷之内,甚至连近在咫尺的旅部,也未曾听闻风声。
“这个宋兴华!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惊喜’!”陈旅长喃喃道,语气复杂,既有震惊,也有掩饰不住的赞赏,但更多的还是疑惑——这么大的工程,人力物力从何而来?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就非同一般的“岩板”!
很快,他们找到了刚指挥完飞机入库、一脸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宋兴华,以及那些激动之情仍未平复的飞行员和机械师们。
在一间临时充作指挥部的宽敞窑洞里,旅部三位首长面色严肃地开始了问询。
“宋兴华,你给老子老实交代!这桐峪机场,怎么回事?还有,长治机场的飞机,到底是怎么弄到手的?详细过程,一字不漏!”陈旅长开门见山,目光如炬。
宋兴华早有准备,立正敬礼,然后开始“汇报”,内容半真半假:“报告旅长、参谋长、政委!关于长治机场的行动,主要是依靠冈田同志领导的扶桑反抗军。他们全部换上了日军军装,利用夜间和内部接应,伪装成换防或检查的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机场。然后趁敌不备,发动突然袭击,迅速控制了机场守卫和地勤人员。飞行员和机械师同志们随后进入,花费了几个小时紧急熟悉飞机操作,最终成功将飞机开了回来。”他刻意淡化了过程的神奇色彩,将功劳主要归於扶桑反抗军的勇敢和飞行员的专业。
陈旅长眯着眼睛,手指敲着桌面:“内部接应?扶桑反抗军一百多人,就能无声无息拿下守卫森严的机场?连个枪声都没有?宋兴华,你小子是不是觉得我们几个老家伙好糊弄?”
周参谋长也补充道:“兴华,此事关系重大,细节必须清晰。你们是如何解决哨兵、如何避免警报、如何确保在飞行员熟悉飞机期间不被发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宋兴华面露“难色”,支吾了一下:“这个……具体战术细节,冈田同志他们更清楚。他们利用了日军的口令和规则漏洞……而且,我们行动非常迅速,敌人没反应过来。”他巧妙地把锅甩给了还在返回路上的扶桑反抗军。
三位首长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看出了宋兴华有所保留。王政委沉吟片刻,开口道:“那桐峪这个机场呢?你别告诉我,这也是靠扶桑反抗军和‘内部接应’变出来的!这些材料,这些工程量,你从哪儿弄来的?什么时候开始的?”
宋兴华这次回答得稍微“实在”点:“报告政委!机场建设,其实从上次我提出用‘火箭炮图纸’跟苏联换飞机生产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秘密筹划和准备了。咱们八路军别的不多,就是人手多,都是挖窑洞的好手。同志们日夜奋战,进度很快。就是……就是撑顶和铺跑道的材料确实不好找,费了很大心思,想了很多土办法,也牺牲了不少同志。”他再次模糊了关键材料的来源,强调是“土办法”和“牺牲”。
陈旅长盯着宋兴华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窑洞里的气氛有些凝重。他何尝不知道宋兴华身上有秘密?从最早那些形形色色的武器弹药,到后来精准至极的情报,再到这次神奇机场和诡异夺机……每一次都超出常理。但他更知道,宋兴华对党的忠诚无可置疑,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击日寇、壮大八路军。有些秘密,或许不知道比知道更好。
终于,陈旅长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脸上的严厉神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无限感慨和信任的神情。他重重一拍宋兴华的肩膀,力道大得让宋兴华龇了龇牙。
“行了!老子也不逼你了!你小子的秘密,老子懒得刨根问底!”陈旅长声音洪亮,“你只要记住,你宋兴华是386旅的人,是八路军的人!你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革命胜利!这就够了!”
周参谋长和王政委也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宋兴华的信任和保护之意。王政委温和地说:“兴华,你的功劳,党和人民都记得。有些事,你不便说,我们就不问。但此事太大,我们必须立即向师部汇报。”
“对!”陈旅长对旁边的报务员命令道:“立刻给师部发报!急电!汇报新二团团长宋兴华同志,率部夜袭长治机场,在新近归国的飞行员和机械师同志们英勇努力下,成功夺取日军九七式战斗机16架,九七式轻轰炸机4架,并已安全转场至我辽县桐峪秘密机场!后续如何处理,请师部指示!”
129师师部,刘师长拿着刚刚译出的电文,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正在看地图的邓政委。
“政委!你快来看!386旅急电!宋兴华!宋兴华这小子……”刘师长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邓政委快步走来,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了一遍,即便以他的沉稳,眼中也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
“20架飞机?长治机场?桐峪机场?这……这才几天功夫?飞行员刚到啊!”邓政委抬起头,和刘师长对视,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狂喜。
刘师长用力一拍桌子:“我就说这小子当初为什么死活非要飞机生产线!为什么那么急着催我们要飞行员!原来他早就计划好了!甚至连机场都偷偷修好了!就等着飞行员就位,直接去鬼子家里‘拿’飞机了!这小子……这小子简直是个战略家!”
邓政委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布局深远,环环相扣!我们都小看他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这意味着,我们八路军,从此有了和日军在天空一较高下的可能!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可能,其政治意义和军事威慑力也是无法估量的!”
“没错!”刘师长激动地来回踱步,“必须立刻上报!上报总部,上报延安!这是天大的好消息!至于后续……这已经远远超出一个师甚至一个战略区的决策范围了!”
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传遍八路军高层。
八路军总部,彭老总拿着电报,愣了半晌,猛地哈哈大笑,连说了三个“好!”字,“这个宋兴华,真是一员福将!猛将!奇将!竟然不声不响就给老子弄回一支空军来!快!给延安发电!给主席、老总他们报喜!”
延安,枣园。几位最高领导人接到电报时,也同样是震惊不已。
“人才回来不到三天,飞机就有了?还连机场都备好了?这个宋兴华同志,效率高得吓人啊!”主席拿着电报,笑容满面,连连赞叹。
“我记得他,就是用那个‘火箭炮图纸’跟苏联人换回整整几个苏械师装备和飞机生产线的那个团长嘛!这才过去多久?又立下如此奇功!不得了!不得了!”朱老总抚掌大笑,“看来我们当初同意他用图纸换装备,这步棋是走对了!换来的是一个会下金蛋的凤凰啊!”
“是啊,此子大才!不仅敢想敢干,而且总能干成!看来我们对他的重视和信任,还要再提高一个级别才行。”另一位领导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