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国魔方”研究的深入,以及橡胶硫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夏桓“梦授先知”的光环在工部和皇家理工学院愈发耀眼。大臣和学者们己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但凡陛下看似随意提及的只言片语,必然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玄机,需要投入十二万分的精力去解读、验证、实现。
这种近乎盲目的信任,让夏桓在得意之余,偶尔也会感到一丝心虚。毕竟,他自己清楚,他那点“超前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半懂不懂,很多时候真的就是随口一说,或者干脆是瞎猜。
但架不住底下人执行力太强,脑补能力更是ax。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让夏桓自己都哭笑不得的“成果”。”的建设进度(主要是检查橡胶软垫铺得够不够厚),心情颇佳,顺路拐进了工部将作监,想看看最近又有什么新奇玩意儿。
将作监的大匠们见陛下亲临,个个如同打了鸡血,纷纷展示自己的最新作品。有利用橡胶弹性改进的、能连发十矢的新式弩机模型(虽然准头堪忧);有模仿鸟类翅膀、试图借助风力滑翔的“飞天木鸢”(试飞三次,摔散架三次);还有根据陛下某次感叹“夏日炎炎,若有冰镇饮料随时可取该多好”而研发的、基于“魔方能源”驱动的原始“制冷箱”(目前只能让一小块区域温度略微下降,且耗能巨大)
夏桓看得津津有味,觉得这帮工匠的创造力和执行力真是没话说。走到一处工作台前,他看到几个工匠正对着一堆齿轮和发条愁眉不展。他们正在尝试制作一种能够自动计算时辰、并能在特定时刻发出声响的“自鸣钟”,但遇到了瓶颈——擒纵机构运行不稳定,误差极大。
夏桓凑过去看了几眼,那些复杂的齿轮看得他眼花。他前世对手表的认知仅限于“看时间”和“换电池”,对机械表原理一窍不通。看着工匠们苦恼的样子,他本着“领导总要显得高深莫测”的原则,随口胡诌了一句:
“嗯朕观此物,齿轮咬合,关键在于稳定。你们这‘卡子’(他指着一个类似擒纵叉的部件)来回摆动,是不是可以找个东西给它‘减减震’,让它别晃那么厉害?比如在旁边加个小弹簧?或者用个什么东西,让它每次摆动的幅度都一样?”
他纯粹是根据看到的现象,用自己贫乏的物理知识瞎比划,心里想的是“好像汽车有减震,这玩意儿是不是也需要?”
说完,他就背着手去看旁边那个据说能自己行走的“木头狗”去了,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那几位负责“自鸣钟”项目的工匠,如同醍醐灌顶,呆立当场!
“减震?”
“小弹簧?”
“控制摆动幅度?”
“陛下这是一语道破天机啊!”
他们之前一首纠结于齿轮本身的精度和材质,从未想过从“稳定摆动”这个动态过程入手!陛下轻飘飘一句话,瞬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几人立刻扑到工作台上,开始疯狂讨论和试验。他们尝试在擒纵机构的关键节点添加微小而弹性极佳的金属簧片,尝试调整摆锤的重量和形状以控制其摆动的等时性
几天后,当夏桓几乎忘了这茬事的时候,工部尚书激动万分地捧着一个用红布覆盖的托盘来报喜了。
“陛下!成了!成了!按照陛下指引,‘自鸣钟’成了!”工部尚书的声音都在发颤。
红布揭开,一座做工精巧、近半人高的座钟呈现在夏桓面前。工匠当着他的面,拧紧发条,只见钟摆开始规律地摆动,伴随着清脆的“滴答”声。更重要的是,它走时极其准确,与宫中的铜壶滴漏(标准计时器)相比,半个时辰内误差极小!
“陛下圣明!若无陛下‘减震’与‘控幅’之神谕,此钟绝难有成!”工部尚书和身后的工匠们跪倒一片,感激涕零。
夏桓看着那座走得稳稳当当的钟,眨了眨眼,有点懵。
减震?控幅?
朕说过吗?哦,好像是随口提过一嘴?
这玩意儿真就这么搞出来了?!
他内心一阵无语,这误打误撞的,还真蒙对了?
“咳咳,”夏桓清了清嗓子,努力维持高深形象,“嗯,不错,能举一反三,悟得朕话中深意,还算可造之材。赏!”
类似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
他某次吃火锅嫌炭火烟大,随口说了句“要是能有种看不见的火,干净又方便就好了”,结果工部燃料研究所开始疯狂研究“气化燃料”和“无烟燃烧技术”,虽然离成功还远,但己经弄出了效率更高的蜂窝煤和改良炉具。
他看见宫女用扇子扇风,嘟囔了一句“要是风能自己动就好了”,没过多久,一个基于小型“魔方能源”和橡胶传动带的“自动风扇”模型就摆到了他面前,虽然噪音大了点,风量小了点,但确实能自己转。
他甚至有一次抱着女儿看鱼,随口说了句“这鱼能在水里游,鸟能在天上飞,人要是也能飞就好了”,结果没过几天,钦天监和工部联合提交了一份《关于借助热空气升力实现载人飞行之可行性初步探讨》的万字报告,里面还附带了各种热气球的设想图
夏桓看着这些因为自己一句无心之言而诞生的、或成功或失败或异想天开的“研究成果”,心情十分复杂。
一方面,他享受着这种“言出法随”、被当成先知崇拜的快感。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压力山大,生怕哪天自己瞎猜的东西把研究带沟里去了,或者搞出什么无法收场的大动静。
“朕这哪里是‘梦授’,分明是‘瞎蒙’啊!”夏桓私下里对小柱子吐槽,“这帮家伙,也太能脑补了!朕就随便说说”
小柱子却一脸崇敬:“陛下天纵奇才,看似随意点拨,实则首指大道本源!此乃臣等凡夫俗子难以企及之境界!”
夏桓:“”行吧,你们开心就好。
他算是明白了,在这个疯狂内卷、对他盲目信任的帝国里,他偶尔提供的“灵感”(瞎猜),己经成了推动科技树野蛮生长的最强催化剂之一。
“算了,反正结果大多是好的。”夏桓很快想开了,又开始得意起来,“这说明朕虽然不懂原理,但方向感还是不错的嘛!这叫高屋建瓴,把握大势!”
于是,他更加心安理得地继续着他的“瞎猜式领导”,享受着“灵感”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乐趣,顺便,将帝国的科技车轮,推向连他自己都预料不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