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朕摆烂后,满朝文武都疯了 > 第128章 王爷们卷商界:开酒楼!搞物流!

第128章 王爷们卷商界:开酒楼!搞物流!

宗室改革的诏书一下,整个宗室圈层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老派保守的王爷郡王们如丧考妣,联合起来想找太后、皇后说情,甚至暗中串联想施加压力。然而,如今的夏桓威望如日中天,国库充盈,军权在握,更重要的是,他这套“创业论”居然还得到了不少寒门出身、靠实干上位的朝臣的暗中支持。太后再心疼娘家人,也知道如今这儿子翅膀硬得狠,劝不动。几番挣扎下来,反对的声音渐渐被压了下去。

既然反抗无效,那就只能想办法适应。毕竟,陛下虽然断了固定的“皇粮”,但也给了补偿款(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和“创业扶持”的承诺。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成了摆在所有宗室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奇观出现了:一群原本高高在上、西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王爷、贝勒、镇国将军们,被迫放下身段,开始琢磨着怎么“做生意”。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几位比较年轻、平时就有点不安分、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的郡王和辅国将军。他们敏锐地发现,餐饮业门槛相对较低,且与他们的“品位”似乎能沾上边。

一位好口腹之欲的瑞郡王,首先在京城最繁华的东市盘下了一座三层酒楼,取名“御香楼”。他利用自己的人脉,从御膳房挖来了两位退休的老御厨(高薪诱惑),主打“宫廷风味”和“创新菜式”(比如用新式调料烹饪的番邦食材)。开业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请了不少朝中官员和文人墨客捧场,声势浩大。虽然菜品价格昂贵,但“王爷开的酒楼”、“能吃到御膳房风味”的噱头,还是吸引了大批好奇的富商豪绅前往尝鲜,生意竟十分红火。

另一位脑子灵活的肃郡王,则看准了随着铁路和航运发展而日益繁忙的货物运输需求。他联合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宗室子弟,利用补偿款和部分家底,成立了一家“迅风货运商行”。他们购买了大量新式的西轮马车(用了滚珠轴承,更轻便),还租赁了几条内河货船,专门承接京城与周边城镇之间的货物运输。肃郡王甚至拉下脸,亲自去拜访各大商号揽生意,凭借其宗室身份带来的些许信誉便利(至少不用担心被黑道骚扰),倒也很快打开了市场。

有这两位“先行者”的成功例子(至少开局不错),其他观望的宗室们也坐不住了。一时间,各种由宗室开办的商铺、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有开绸缎庄的,利用身份从江南织造局拿点好货;

有开古董字画店的,本身就有收藏,真假掺着卖;

有投资新兴工坊的,比如玻璃厂、火柴厂,当个甩手掌柜股东;

甚至有位贝子,因为爱好养鸟,干脆开了个大型鸟市,专门经营各种珍奇禽鸟和相关用品,倒也自成一家。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一帆风顺。一位养尊处优惯了的王爷,开了家高档茶馆,却因为不懂经营,定价太高,服务又跟不上,没多久就门可罗雀,差点亏掉底裤。另一位郡王投资煤矿,却遇上了矿难,赔钱又惹上官司,灰头土脸。

但无论如何,这群曾经的“特权阶级”,算是被陛下硬生生赶下了“商海”,开始扑腾起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因其特殊身份而产生的影响力、人脉和关注度,客观上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繁荣和竞争。

《大夏八卦周刊》自然不会错过这等热闹,专门开辟了“宗室商海浮沉录”专栏,追踪报道各位王爷老板们的生意经和趣闻轶事,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新的谈资。大家津津乐道于瑞郡王酒楼又出了什么新菜,肃郡王的货船又开通了哪条新航线,哪位王爷做生意又闹了笑话

夏桓通过周刊和密报,看着这帮亲戚们手忙脚乱地开始“创业”,觉得十分有趣。

“不错不错,总算有点事干了。”他满意地对小柱子说,“你看,朕就说嘛,逼一逼,还是能出点潜力的。总比整天闲着惹是生非强。告诉户部,对他们别卡太死,该给的优惠给点,但也得盯着点,别搞垄断欺行霸市那一套。”

他仿佛看到,除了“人才韭菜园子”之外,他又多了一片“宗室创业试验田”。虽然这块田里的“庄稼”长得歪歪扭扭,但好歹也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再只是消耗养分了。

而被迫卷入职场的王爷们,在经历了最初的阵痛后,有些人渐渐发现了经商赚钱的乐趣和成就感,甚至比当年遛鸟斗蛐蛐更有意思。一种新的价值观,悄然在这个古老的特权阶层中萌芽。当然,也有更多人一边拼命算账拉生意,一边在心里默默吐槽:陛下,您这躺得是真舒服,可把我们给卷死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