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桓那道旨在“省事”和“高效”的圣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为席卷整个帝国的浪潮。帝国的工业机器,第一次为了一个单一且宏大的目标,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动员起来。无数的人流、物流,如同百川归海,向着北境那片被命名为“黑金谷”的宝地汇聚。
最先抵达的是规模庞大的施工先遣队。他们带着炸药、铁镐、铁锹,以及最为关键的,数十台经过改良、体型硕大的蒸汽抽水机。黑金谷虽以露天矿藏为主,但地下渗水和雨季积水仍是首要难题。巨大的蒸汽锅炉被点燃,轰鸣声中,活塞带动着粗大的泵管,将汩汩的地下水抽排到远处的洼地,日夜不息。很快,一片相对干燥、坚实的作业面被清理出来,为后续建设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工部几乎将京城和各大匠作监的顶尖工匠搜罗一空,组成了一支技术攻坚队伍,浩浩荡荡开进黑金谷。他们随身携带着陛下那份充满了抽象线条和奇特标注的“概念规划图”。若是外人看去,定然一头雾水,但这些早己习惯了从陛下“灵魂画作”中领悟精妙构思的能工巧匠们,却开始了疯狂的“脑补”与再创造。在简陋的工棚里,图纸被铺开,激烈的讨论声常常持续到深夜。他们结合现有的蒸汽机技术、齿轮传动原理以及矿山实际需求,开始设计并制造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巨物,超大型蒸汽动力挖掘机。
最初的原型机无比笨重,需要多个锅炉提供动力,铁铸的铲斗动作缓慢且显得有些滑稽,但就是这原始的钢铁手臂,每一次落下再抬起,所挖掘的土石量都远超数十名强壮矿工一整天的工作量。与此同时,基于皮带和滚轮原理的初级传送系统也开始架设,虽然故障频发,效率低下,但总算实现了将矿石从坑底运送到地面的半自动化,避免了最耗费人力的肩挑背扛。
得益于矿脉的浅露和伴生煤矿的便利,开采工作迅速步入正轨。煤矿区率先产出优质的煤炭,这些“黑金”立刻被投入蒸汽锅炉,为所有的抽水机、挖掘机、简易起重机以及后来建立的鼓风机、锻锤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铁矿的开采规模更是空前,巨大的矿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西周和深处扩张,裸露的赤红色岩层在阳光下闪耀,仿佛大地敞开了充满财富的胸膛。
一座完全因工业而生的崭新城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片曾经的荒原上拔地而起。这里没有传统的城墙和市集中心,有的只是功能分区:采矿区、选矿区、冶炼区、工匠居住区、管理仓储区。一座座高大的炼铁炉、炼焦炉如同钢铁森林般矗立起来,日夜喷吐着浓密的黑烟(陛下虽然提过环保,但眼下显然顾不上了),将天空都染上一层灰蒙蒙的色调。机器的轰鸣声、钢铁的碰撞声、蒸汽的嘶鸣声交织成一首粗犷而充满力量的工业交响曲,昼夜不息,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这里生产出的钢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大夏朝前所未有的高峰。传统的土法炼铁炉与之相比,如同烛火之于烈日。而这些优质且廉价的钢铁,立刻成为了滋养帝国工业血脉的最佳养料。它们被就近的工坊迅速加工成更多的蒸汽机,型号更大、功率更强、效率更高;被轧制成一根根标准化的铁轨,开始铺设连接矿区与外部、乃至矿区内部的试验线路;被制造成各种型号的车床、刨床、钻床,使得金属加工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还被用来制造坚固的齿轮、连杆、锅炉以及各种此前因材料限制而无法实现的工业设备。
“黑金谷”就像一颗被强行激活的强大心脏,它泵出的不再是血液,而是钢铁与机器的洪流。这些工业成果,通过初步修建的、平坦坚硬的水泥路面,以及正在不断延伸的铁路试验段,被源源不断地输往帝国的西面八方,深刻地反哺和改造着各个传统行业。
沿海的造船厂,得到了规格更大、质量更均匀的优质钢板,开始尝试建造结构更复杂、船体更庞大坚固的远洋帆船,甚至开始了早期蒸汽明轮船的探索。朝廷的军工坊,获得了几乎无限的铁料供应,标准化生产的燧发枪、各式火炮的产量首线上升,制式盔甲和刀剑的补充速度也大大加快。甚至连民间的工坊也受益匪浅,廉价的钢铁使得农具(如更耐用的犁铧、锄头)、工具(如铁锤、锯条)以及一些简单的早期机械(如水力纺织机的铁制部件)价格显著下降,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为手工业的进一步机械化提供了可能。
更具意义的是,工业需求本身成为了技术升级的最佳催化剂。为了驱动更重的挖掘机、更长的传送带、功率更大的鼓风机,对蒸汽机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蒸汽机技术的自我革新和迭代。气缸精度、密封技术、传动效率一系列改进在实践需求的逼迫下不断涌现。一个强大的、具备自我循环和升级能力的工业体系雏形,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开始在北境的荒原上疯狂地生长、膨胀。煤炭与钢铁,这对驱动工业革命的孪生引擎,在大夏朝的国土上,被陛下无意间投下的火种彻底点燃,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而这一切看似突兀的爆发,细究之下,却有其深植于土壤的必然。
如果没有之前农业革命(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的推广)带来的稳定粮食供给和人口稳步增长,就没有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脱离土地,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之中。如果没有之前点亮的初步科技树,水泥提供了坚固的建设材料,玻璃改善了照明和实验条件,基础机械加工业积累了工匠经验和加工能力,那么,制造那些复杂的矿山机械就将是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对蒸汽机数年来的前期探索、试验和在局部领域的应用,就无法为这一切提供最核心的动力源泉。如果没有一个相对高效、能够执行中央意志的行政体系,以及一定程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来调配资源、组织生产、分配产品,如此庞大的国家工程根本无法有效运转。
夏桓登基以来种种看似“懒政”(如放任内阁处理常规政务)和“瞎指挥”(如凭兴趣搞出的各种新奇发明和项目)的行为,如同在棋盘上随意落下的棋子,彼此看似无关,却在时空的交汇点,于黑金谷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壤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汇聚、生长成了工业革命的参天大树。坚实的工业底子,就在这一环扣一环、因果相衔的连锁反应中,悄无声息却又坚定不移地,自己打下了根基。
当工部尚书郑铭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将黑金谷第一期产量的详细报表,上面记录着足以让任何前代君王瞠目结舌的生铁、熟铁、钢材产量以及各类机器产出数据,恭敬地呈报给夏桓时,我们的皇帝陛下正饶有兴致地把玩着一件小玩意儿:那是黑金谷附属实验室利用新炼出的钢材,偶然试制出的亮闪闪的“不锈钢”小叉子。
“哦,产量这么高?”夏桓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报表上那密密麻麻的天文数字,对他来说,这些数字远不如手中这把不易生锈、光泽持久的小叉子来得实在,“挺好挺好。以后朕想造点什么新奇东西,应该不缺铁了吧?”他忽然想到什么,眼睛一亮,抬头看向郑铭:“诶,郑爱卿,那朕之前画的那个自动麻将桌,你说用这种亮晶晶的纯钢来打造怎么样?是不是更耐用,而且看起来更高端?”
郑尚书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看着陛下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接话。陛下,我们正在汇报的是足以改变国运、奠定万世基业的工业伟业,您怎么怎么就又惦记上麻将桌了呢?
但他早己习惯了陛下的天马行空,连忙压下心中的五味杂陈,躬身应道:“臣臣回头就吩咐工匠坊,用新钢材试制一下,定让陛下满意。”
夏桓满意地点点头,不再关心报表,继续低头研究他那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不锈钢叉子,比较着它与传统银叉子的不同。
他并不真正关心什么工业革命、什么国家底子、什么历史进程。在他的认知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让他的日子过得更舒坦、更便捷,让他那些或宏大或琐碎的奇思妙想,能够更容易、更完美地实现。而现在,材料管够,动力也有,这自然是极好的。
而他并不知道,也无心去了解,他治下的大夏朝,己经在他这番“甩手掌柜”式的引领下,伴随着黑金谷永不熄灭的炉火和日夜不休的轰鸣,一只脚结结实实地迈入了钢铁与蒸汽奏响的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