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朕摆烂后,满朝文武都疯了 > 第64章 小太监成传声筒:陛下刚打了个哈欠,意思是?

第64章 小太监成传声筒:陛下刚打了个哈欠,意思是?

丞相王朗在高端圈子里搞深度解读,而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小太监小柱子,则成了中下层官员们窥探“圣意”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作为陛下日常的贴身侍从,小柱子目睹了陛下无数“咸鱼瞬间”,也听了无数“咸鱼语录”。在耳濡目染和王朗那本《睿语录》的熏陶下,他也逐渐“悟”了。

他开始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小太监,而是陛下“慵懒治国”理念的近距离观察者和…潜在解读者。

尤其是当他发现,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够不着王丞相的中低级官员,开始有意无意地巴结他,向他打听陛下日常的言行举止时,一种莫名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柱子公公,今日陛下心情如何?”

“公公,陛下最近可有提及水利之事?”

“小柱子兄弟,透露点风声,陛下对上次的提案到底满不满意?”

小柱子一开始还谨守本分,不敢多言。但次数多了,再加上他自己也确实“悟”出点东西,便开始小心翼翼地、半推半就地充当起“圣意传声筒”的角色。

这一日,一位工部的郎中想申请一笔款项修缮某个皇家旧园林,但又怕陛下觉得他没事找事,便来求教小柱子。

小柱子回忆了一下,低声道:“咱家瞧着,陛下昨日路过御花园,看着那荷花池好像叹了口气,说了句‘这池子有点旧了啊’…”

郎中眼睛一亮:“陛下果真如此说?多谢公公提点!”他立刻回去重新写了奏折,重点强调修缮荷花池的紧迫性和对陛下休憩的重要性,果然顺利批下了款项。

另一日,一位御史想弹劾某个官员,但又摸不准陛下近来对吏治的风向,也来找小柱子。

小柱子琢磨了一下:“前儿个陛下用膳时,好像瞥见奏折里某个名字,撇了撇嘴,说了声‘怎么又是他’…”

御史大喜:“明白了!下官知道怎么写了!”一封弹劾奏章立刻出炉,首指要害。

小柱子的“解读”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玄乎。

发展到后来,甚至:

陛下早上多喝了一碗粥——“陛下寓意国泰民安,粮食充足!”

陛下午睡多睡了半个时辰——“陛下心系民生,不忍打扰(自己)午休,体恤下人!”

陛下看着窗外发了会儿呆——“陛下高瞻远瞩,正在思索国家未来!”

最离谱的一次,是某位官员来打听陛下对某项政策的看法,当时夏桓正好困了,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小柱子一脸严肃地思考片刻,对那官员低声道:“陛下刚才打了个哈欠…”

官员紧张地问:“公公,此乃何意?莫非陛下对此事感到厌倦?”

小柱子高深莫测地摇摇头:“非也非也。陛下曾云‘春困秋乏’。此时正值春季,陛下此哈欠,乃是提醒我等,要顺应天时,劳逸结合,政策推行亦需张弛有度,不可操之过急。大人,您的方案,是否有些过于急切了?”

那官员一听,如醍醐灌顶,感激涕零:“原来如此!多谢公公解惑!下官这就回去修改方案,务必使其更合陛下‘张弛之道’!”

夏桓对此一无所知,只觉得最近这帮官员好像越来越“懂事”了,递上来的奏折更合他心意,废话少了,效率高了,也没那么多破事来烦他了。

“嗯,看来这帮家伙终于上道了。”他满意地点点头,继续翻他的新话本。

而小柱子,则成了宫外许多官员眼中“陛下身边第一红人”、“圣意晴雨表”,地位水涨船高,收“咨询费”收到手软。

他甚至开始私下做笔记,取名曰《陛下日常言行窥圣心—柱子浅见》,准备将来有机会,也出一本,跟王丞相的巨著打打擂台。

整个大夏的官场,就在皇帝陛下无意识的咸鱼行为,和臣子们有意识的疯狂脑补中,诡异地高效运转着。

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听,还有一个真敢解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