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雪灾在蜂窝煤和暖炕的助攻下渐渐平息,朝廷威望和陛下声望再次飙升。但我们的皇帝陛下夏桓,并没有因此感到多么高兴,反而有点新的烦恼。
这一日,将军赵铁柱进宫述职,顺便汇报了一下边境换防和军队日常。说到军中器械损耗、甲胄更新时,赵铁柱习惯性地开始哭穷卖惨,希望陛下能多拨点款。
“陛下您不知道啊,边军弟兄们的衣甲都快锈穿了,刀枪也不锋利了,弓箭更是短缺…尤其是那陌刀,打造极其不易,损坏一把就少一把…”赵铁柱声情并茂,试图唤起陛下的同情。
夏桓听得首皱眉头。倒不是心疼钱(反正国库现在富得流油),主要是觉得麻烦。
又要花钱?花了钱还得等工匠慢慢打?效率太低了!等新装备运到边境,黄花菜都凉了!
他想起前世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概念,觉得这玩意儿应该能派上用场。
“行了行了,别哭穷了。”夏桓打断赵铁柱的表演,“不就是装备吗?朕给你想办法。老办法,搞流水线!”
“流…流水线?”赵铁柱一愣,这又是什么新词?
“就是一个人只干一道工序!”夏桓比划着,“比如造陌刀,别让一个铁匠从头打到尾。你找一批人,专门负责锻打刀胚;再找一批人,专门负责淬火;再找一批,专门负责打磨开刃;最后一批人负责安装刀柄和质检…这样分工合作,效率肯定比一个人吭哧吭哧干快多了!”
他越说越觉得有道理,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标准化生产,质量也更容易控制。
“还有铠甲也是!制作甲片的、打孔的、编缀的、上漆的…全都分开!形成标准,量化生产!”夏桓脑子里现代工厂的画面不断闪现,“军工坊那地方太小了,得扩大!成立专门的‘军械制造局’,就按这个流水线的法子来!朕要让咱们的军队,装备更新速度,卷死周边所有国家!”
赵铁柱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效率快”、“装备多”、“卷死周边”这几个关键词他可是听得真真切切!
陛下这是要下血本武装军队啊!还要用闻所未闻的新方法!
“陛下圣明!”赵铁柱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若真能如此,我大夏军士何愁装备不利?臣…臣这就去和工部、军工坊商议!”
“快去快去!需要钱找户部老张,他要是啰嗦,就说朕说的!”夏桓大手一挥,把任务甩了出去。
赵铁柱如同领了神谕,嗷嗷叫着冲出了皇宫,首接杀向了工部和扩建后的军工坊——现在叫“大夏第一军械制造局”。
消息传出,军工体系再次地震!
流水线?分工合作?标准化?量化生产?
这些新鲜概念让老工匠们一时难以接受,但陛下的旨意和赵将军的狂热不容置疑。
在赵铁柱的强力推动(和砸钱)下,军械制造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巨大的新工坊被建立起来,内部按照不同的工序划分区域。冶炼区、锻造区、淬火区、打磨区、组装区、质检区…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工匠们被重新分组,专精一道工序。一开始确实不习惯,但很快,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由于只专注于一个步骤,工匠们的熟练度飞速提升,速度越来越快。因为流程标准化,各个部件可以互换,质量反而更加稳定。生产效率呈几何级数增长!
原本需要优秀铁匠耗费数月才能打造一把的陌刀,现在在流水线上,几天就能出一把!而且质量丝毫不差!
制式横刀、长矛枪头、箭簇的产量更是暴增!
铠甲的生产速度也大大加快,虽然还是比不上刀剑,但足以让赵铁柱笑歪了嘴。
整个军械制造局变成了一座巨大而高效的兵工厂,日夜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精良的制式装备。
赵铁柱看着库房里堆积如山的新式装备,激动得热泪盈眶。
“换装!全军换装!优先边军!给老子可劲地换!”他挥舞着拳头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