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如同一道加急金牌,工部和皇家研究院秒变“双十一”的物流仓库,进入了全员癫狂状态!
蜂窝煤?暖炕?
陛下又双叒叕拍脑袋想出救命点子了!还是批量生产、包教包会的那种!
这己经不是kpi了,这是送分题,更是送命题——办好了加官进爵,办砸了怕是得去北方体验生活!
工部郑尚书亲自挂帅,嗓子喊得比菜市场吆喝的大妈还响,指挥若定(鸡飞狗跳):
“你!带人去抢煤!对,就是抢!用最快速度把京郊煤场给本官搬空!”
“你!负责黄土!要粘度高的!不是和稀泥那种!”
“模具组!照着陛下画的那个神韵!连夜赶工一千个模具出来!要快!”
“暖炕技术指导团!立刻选拔资深泥瓦匠!要求:会看陛下抽象图,并能领悟其中奥义者优先!”
整个工部系统如同精密(且混乱)的齿轮开始疯狂转动。制作蜂窝煤相对简单,在经历了“煤多土少—散架”、“土多煤少—点不着”的几次小型爆炸(划掉)试验后,最佳配比迅速出炉。很快,一块块黑乎乎、孔洞整齐(这次是真整齐)的蜂窝煤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堆成了小山。
暖炕项目则更具挑战。工匠们围着陛下那张“肠道结构图”展开了激烈(且学术)的讨论。
“陛下此处线条曲折,定是暗示需增加烟道回环,以蓄热!”
“非也非也!此乃表示烟囱需加高,抽风力才足!”
“你们都错了!陛下画这个灶台连接点,分明是强调炊事与取暖一体化的重要性!”
最终,在集体智慧(脑补)下,一套结构合理、热效率高、安全性强的“皇家标准版暖炕设计方案”火热出炉,附带详细施工手册。
第一批满载粮食、衣物、药品,以及大量蜂窝煤和“皇家炕术师”的队伍,顶着凛冽风雪,像快递小哥一样火速北上送货上门!
灾区现场,立刻变成了大型传销(划掉)推广现场。
工部官员拿着铁皮喇叭,喊得声嘶力竭:“乡亲们!看过来!陛下御赐,取暖神器!蜂窝煤,一块更比六块强!暖炕一盘,温暖一整晚!现在安装,还免费送技术指导!”
灾民们将信将疑。
“这黑饼子,能比俺砍的柴火好?”
“盘个坑(炕)就能暖和?忽悠谁呢?”
但严寒是最好的推销员。当第一个试着点燃蜂窝煤的老汉,发现这玩意儿耐烧又暖和时,眼睛瞪得像铜铃!当第一户盘了新炕的人家,晚上全家睡在热乎乎的炕头上,体验到这前所未有的“烙饼”式温暖时,口碑瞬间爆炸!
“神了!这煤饼子真顶事儿!”
“这炕头!舒坦!俺老寒腿都不疼了!”
“陛下连咱晚上睡啥床都管啊!这真是真是贴心小棉袄!”
推广工作从此一帆风水,甚至出现了“一炕难求”的局面。工部官员和工匠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所到之处,都被百姓像迎接明星一样围住。
“大人!先给俺家盘吧!俺家娃小!”
“俺家出双倍工钱!先给俺盘!”
“别挤别挤!排队!按号来!”工部官员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记录,累并快乐着。
寒冷的北方,因这两样“黑科技”的到来,充满了烟火(煤烟)气和欢声笑语。百姓们围着暖融融的炉子,坐在热乎乎的炕头,发自内心地高呼:
“朝廷这回真给力啊!”
“多亏了陛下!陛下万岁!”
“对对对!陛下万岁!还有这暖气和暖炕!”
当灾情稳定、伤亡远低于预期的报告传回宫中,夏桓只是打了个哈欠,把报告推到一边:“嗯,没白费朕画那两张图。” 然后继续抱着他的暖手炉,琢磨晚上是吃火锅还是烤肉了。
至于工部跑断的腿和百姓由衷的赞美?呵,那都是身为一个躺平皇帝,为了能更安静地躺平,而不得不付出的微小努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