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技术研究院”的第一个课题——“让织布机自己动起来”,如同在滚油里滴入冷水,瞬间让整个研究院炸开了锅。
被选拔进来的工匠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颗敢于琢磨的心。面对陛下这看似天方夜谭的任务,他们没有退缩,反而爆发出了惊人的热情。
院长(陛下)说了,不怕失败,就怕不敢想!
于是,研究院划分出的各个工坊内,日夜灯火通明,敲打声、争论声、甚至偶尔的小型爆炸声(试验失败)不绝于耳。
研究分成了几个方向:
一派人主攻“水力驱动”。他们找来现有的织布机,反复拆解研究其结构动作,然后尝试设计水轮、传动轴、连杆、凸轮等机构,试图将水流的持续力量转化为织布机所需的复杂往复运动。这需要极其精密的计算和巧妙的机械设计。
另一派人则对陛下提到的“蒸汽”更感兴趣。他们围着几个密闭的大锅炉(差点炸了好几次),研究怎么让水烧开产生的蒸汽力量更大,怎么引导这些力量,怎么制造密封的气缸和活塞…这条路更加艰难,近乎从零开始。
还有一派人则脑洞大开,想着是不是可以用畜力?或者风力?甚至…弹簧发条?
整个研究院陷入了一种狂热而混乱的“007科研模式”。
夏桓这个院长,则过得无比惬意。
他几乎每天都泡在研究院里,美其名曰“指导工作”,实则就是来看热闹的。
他背着手,在各个工坊里溜达,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嗯,这个齿轮有点意思,不过是不是太小了?换个大点的试试?”
“哎呦,这蒸汽呲得挺带劲啊!不过压力够吗?能不能顶开这个活塞?”
“用水力啊?这个水轮设计得不行,效率太低,参考一下磨坊的水车嘛!”
他完全凭感觉和前世模糊的印象随口指点,往往一句话就能让工匠们苦思冥想好几天的难题豁然开朗,或者…陷入更深的困惑。
但在工匠们看来,院长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无上的智慧!是点拨!是启示!
“院长英明!臣等愚钝!这就去改!”
“原来如此!院长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所在!”
“院长,您看这个连杆如此设计可否?”
夏桓享受着这种被当成“大神”顶礼膜拜的感觉,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这里没有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只有一群心思单纯、一心搞技术的工匠,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试验,简首是他的快乐天堂!
当然,他也没忘了“摸鱼”的本质。
他让工匠们顺手给他做了摇椅、做了滑轨送餐的小车、做了利用杠杆原理的自动喂鱼机…怎么舒服怎么来。
进展并非一帆风顺。
水力组那边,传动机构问题重重,经常卡死或者力量不足。
蒸汽组更是惨烈,锅炉爆炸了好几次,幸好没伤到人,但也吓得够呛。
其他奇思妙想大多以失败告终。
但没人气馁。院长说了,失败是成功之母!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尝试后,水力组率先取得了突破!
他们设计出了一套相对可靠的流水线传动系统,虽然还很笨重,噪音也大,但真的成功驱动了一台改造后的织布机!虽然速度不快,偶尔还会卡顿,但确实实现了“自己动起来”!
当那台依靠水轮带动,咯吱咯吱自动进行经线纬线交织的织布机出现在夏桓面前时,工匠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院长!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织布机…它自己动了!”
夏桓看着那台粗糙但意义重大的原始水力织布机,眼睛也亮了一下。
“嗯,不错不错!有点意思了!”他走上前,摸了摸织出来的布,虽然粗糙,但确实是自动织出来的。
“不过,这效率还是太慢,而且太吵了。还得改进!稳定性、速度、噪音,都是问题!还有,这只能织一种简单的平纹布吧?能不能搞复杂点的提花?能不能一台机器带多个织梭?”
他又开始提出新的“摸鱼”要求。
工匠们却如同接到了神圣的使命,齐声应道:“臣等明白!定当继续努力,不负院长期望!”
很快,“研究院造出能自己动的织布机”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
首先炸锅的是工部和将作监。
当他们看到那台原始的水力织布机演示时,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自动织布?无需人力?这…这要是推广开来,天下织业将迎来何等巨变?!
紧接着是户部和内务府,他们迅速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
然后是整个京城的纺织商人们,他们听到风声,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是无比的恐慌和…渴望!
如果朝廷真的掌握了这种神技,他们这些靠传统手工织布的作坊,还有活路吗?但若是能率先得到这种技术…
而这一切的源头,我们的“摸鱼学院”院长夏桓,正躺在研究院新做出的摇椅上,吃着工匠们用新式烤炉试做的饼干,看着那群再次陷入狂热的工匠,满意地咂咂嘴。
“不错,这饼干火候可以。”
“织布机嘛…慢慢改进吧,不急。”
“下一个研究点啥好呢?嗯…搞个自行车出来骑着玩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