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盗墓:开局三星堆,撞鬼只是开始 > 第30章 家族墓地

第30章 家族墓地

阿军脚步顿了顿,似乎在回忆:

“在我的记忆里,倒没真出过事。不过打小记事起,村里的老辈儿就千叮万嘱,不准我们靠近老龙潭,都说里面淹死过人。虽然谁也没亲眼见过,但为了安全,确实没人敢下去洗澡。而且”

他又一次停住了,又是一个“而且。”

阿军再次卡壳了,眼神在我和瘦小男人之间扫了个来回,像是在掂量什么,最终还是开了口:

“而且…大概在我十三西岁那会儿,老龙潭里…飘出过人骨头!打那以后,大家是真怕了,想洗澡的也彻底绝了念头。”

我和瘦小男人飞快地对视了一眼,空气中那点水汽好像都带上寒意了。

“飘出过人骨?”

我追问,声音不自觉压低了几分,心里的弦瞬间绷紧——这地方果然有料!

“记得特别清楚!”

阿军像是被拉回了记忆里,眉头皱着:

“那年雨下得邪门,没日没夜足足下了小半个月,瓢泼大雨!我家种的包谷全泡烂了,差点饿肚子。雨一停,村里就有人去老龙潭那边放牛,结果吓得魂飞魄散跑回来,说潭里漂着好多白花花的骨头!”

“村里人听说了,呼啦啦全跑去看热闹,我也跟着去了。深潭水面上,密密麻麻,全是白森森的骨头,看得人头皮发麻!后来大家伙儿七手八脚把骨头捞上来,找了个地方埋了。村里的老人都说,那就是人骨!”

阿军咽了口唾沫,声音也压低了:

“打那起,村里就传开了,说老龙潭底下藏着吃人的鬼怪,谁敢下去洗澡,就拖下去当点心!所以,本村的人基本都绕着那儿走。”

听着阿军的讲述,我脑子里飞快转着,人骨?老龙潭?这跟老富昨天讲的那个“通天古树”的传说会不会有啥联系?我按捺住心里的激动,装作不经意地问:

“对了阿军,昨天老富讲你们村来历,说那棵巨树…这事儿靠谱吗?真能住人?”

“嗐!怎么可能嘛!”

阿军一听就乐了,摆摆手,“哪有那么大的树?还住上面?肯定是老祖宗编出来哄小孩睡觉的故事!”

我也跟着嘿嘿干笑两声:

“那可不一定,老富讲得跟真事儿似的,细节丰富得很。”

“就算真有那么大的树,被砍了,那得留下多大一个树墩子啊?”

阿军逻辑清晰,朴实地反驳道。

这倒也是…我摸摸鼻子,刚有点泄气,阿军却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拍脑门:

“哎!你一提古树,我倒想起个地方!”

“什么地方?”

瘦小男人立刻接口,声音清冷,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好家伙,这位爷耳朵真尖。

“古树园!”

阿军答道。

“古树园?!”我瞬间来劲儿了,眼睛都亮了,“还真有古树的遗迹?!”键盘盗墓王的雷达又滴滴乱响。

“哈哈哈,你们想岔啦!”

阿军看我那样子,忍不住大笑:

“我们这儿的‘古树园’,可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大树留下的遗址。那是我们整个石梯子村的家族墓地!村里人过世了,都埋在那儿。里面可没有你们想找的参天古树!”

他特意强调了最后一句,我顿时像被戳破的气球,差点“噗”出声,靠,白激动了!敢情是坟圈子!但脸上还得保持微笑,带着点“恍然大悟”的遗憾:

“哦!这样啊!这名字可太误导人了,我还真以为是你们传说里那棵神树呢!”

阿军想了想,摇摇头:

“没有的事。要不是你刚才提古树,我压根儿不会把这两样联系起来。我们从小在这儿长大,地名就叫惯了,谁还琢磨为啥这么叫啊?也就你们刚来的,才会多想。”

他这话在理。本地人眼里,地名就是个代号,根深蒂固,哪会像我们这种“外地考古爱好者”一样刨根问底?

但我心里那点小九九可没放下——键盘侠的首觉告诉我,传说里的“古树”和眼前这“古树园”,名字撞得这么巧,要说没点猫腻,鬼才信!地名这玩意儿,可不是拍脑门随便取的,背后八成有讲究。

我又装作闲聊,随口抛了个问题:

“对了,你们全村真就一户外姓都没有?清一色姓南?”

“嗯,都姓南。”

阿军肯定地点点头,这下我心里更有谱了,一村同姓,家族墓地又叫“古树园”…这地方,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守墓家族,绝对有蹊跷!找机会必须去“瞻仰”一下!我暗自下了决心。

回到村里,阿军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吃早饭,我们婉拒了,说老富那边安排了。约好饭后他来找我们,带我们在村里逛逛。

饭毕不久,阿军果然来了。还是我和瘦小男人两个“闲人”跟着他,在村里溜达了两个小时,入眼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寥寥无几。问起缘由,阿军叹了口气,脸上写满无奈。

原来,村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弱妇孺。更麻烦的是,村里没小学,孩子们上学得跑到江对岸的小镇,跋山涉水,极其不便。

很多年轻夫妇干脆就在镇上租房,一边带孩子一边打工,阿军当上村支书后,最大的心愿就是给村里修条路,架座桥过江。

可这工程既要架桥,又要在悬崖峭壁上凿路,预算高得吓人,上面一首批不下来。他空有抱负,却使不上劲,愁得不行。

逛得腿肚子有点转筋,除了山清水秀,也没啥“致富奇观”发现。阿军看我们有点蔫儿,带着点期盼问:

“村子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有没有啥致富的好点子?”

我尴尬地咧咧嘴,心说就这地形,种罂粟都运不出去,搞毛旅游啊?但嘴上还得应付:

“嗯…搞旅游倒是个路子,但光靠一个大瀑布,肯定不够看,得有点特色项目才行…”

这建议我自己听着都虚,阿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赶紧把话题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引:

“也不一定非得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行啊!比如…你们村的祠堂!要是够古老,那本身就是个大卖点!”

“祠堂倒是有,”

阿军面露难色,“但…一般不让外人进的。”

“哎呀,这都啥年代了!”我立刻开启忽悠模式,化身“乡村文旅规划师”:

“历史悠久的老祠堂,那就是活古董!藏着多少故事呢!开发出来,妥妥的摇钱树啊!村民能坐着收门票,不香吗?” 我仿佛己经看到钞票在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