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放大,赶紧低头往篮子里看。
只见篮子里铺着一层干草,上面卧着十几个鸡蛋,一个个圆滚滚、白生生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平常市面上卖的鸡蛋足足大了一圈,蛋壳摸着还光滑得很。
“真下蛋了?这么快?”陈国栋又惊又喜,拿起一个鸡蛋凑到眼前端详着,心里乐开了花。
他知道空间培育的鸡苗不一般,生长周期短,体质还好,可没想到刚养了几个月,居然就开始下蛋了,而且还下得这么好。
“可不是嘛!”陈国伟一拍大腿,兴奋地说道,“早上我去喂鸡,就看见鸡窝里卧着几个蛋,一开始还以为是眼花了。
仔细一看,好家伙,足足五十多只鸡,都开始下蛋了!我赶紧拾了这一篮子来给你看!”
五十多只鸡下蛋,一天下来就是五十多个,这在1962年可是笔不小的财富。
这年头,能吃上白面馍都算奢侈,鸡蛋更是稀罕物,平常人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个,大多是攒着拿去供销社换盐、换布票的。
也不怪陈国伟那么激动。
“太好了!”陈国栋心里也是高兴,笑着说,“伟哥,这鸡蛋咱得好好合计合计,怎么处理才好。
“我正想跟你说呢!”陈国伟说道,“这事儿要不去问问我爹,听听他的意思。”
陈国栋点点头,他也正有此意。
这养鸡场虽说主要是他张罗起来的,鸡苗也是他提供的,但村里不少人都出了力,帮着搭鸡棚、割猪草、喂鸡,这第一批鸡蛋,确实得跟村长陈建福商量着来。
两人拎着篮子,快步往家里大院子走去。
陈建福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两人拎着篮子过来,放下斧头问道:“你们俩小子,这是干啥去了?手里拎的啥?”
“爹!你快看!”陈国伟抢先一步,把篮子递了过去,“咱养鸡场的鸡下蛋了!五十多只鸡,都开始下了!”
陈建福愣了一下,赶紧放下手里的斧头,伸手拿起一个鸡蛋,掂量了掂量,又凑到眼前看了看,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好家伙!这么大的鸡蛋!比我见过的所有鸡蛋都大!这鸡养得真不赖啊!”
他越看越高兴,嘴里不停念叨着:“好啊好啊!这下咱村可算有盼头了!”
这时候院子里的人都走了出来,陈建军看到了,也是高兴的说道:“国栋,你这鸡苗不错这么快就生鸡蛋了。
林月,和婶子们也走了过来惊奇地看着。
陈国栋臭屁道:“这是肯定的,我可是费了很大力气才弄来的鸡苗,肯定没问题。”
这时候林月笑道:“是是,我儿子最厉害。”
这时候陈建福打断道:“那国栋你打算怎么处理?”
陈国栋开口说道,“我也正想问问堂叔你的意见。
这是第一批鸡蛋,数量不多,我跟我哥寻思着,过来问问你,这鸡蛋该怎么处理?”
陈建福放下鸡蛋,琢磨了起来,眉头微微皱着:“怎么处理?这鸡蛋金贵得很,要不,首接卖给供销社吧?”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前阵子城里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张主任还来问过,说要是鸡开始下蛋了,就让我们跟他说一声,他那边收。现在城里缺这玩意儿,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陈国伟一听,立马点头:“我觉得行!卖了钱,咱就能买更多的饲料,把养鸡场再扩大点,到时候下的蛋就更多了!”
其他人也点点头。
陈建福也点点头,看着陈国栋:“国栋,你觉得呢?”
陈国栋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觉得不妥。”
“不妥?”陈建福和陈国伟都愣住了,异口同声地问道,“为啥不妥?”
“这是第一批鸡蛋,意义不一样。”陈国栋解释道,“养鸡场能有今天,不光是我跟我哥的功劳,村里不少人都帮了忙,搭鸡棚的时候,大家伙儿都来出力了,割猪草、喂鸡也没少忙活。
这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好久没沾过荤腥了,这第一批鸡蛋,不如就在大食堂煮了,让全村人都尝尝鲜,补补身子。”
他接着说道:“钱以后有的是机会赚,等后面鸡下蛋稳定了,再多了,咱再跟张主任商量卖的事儿。
现在把鸡蛋分给大家吃,一是让大家伙儿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二也是让大家更有干劲,以后养鸡场的活儿,大家肯定更愿意出力。”
陈建福听完,眼睛一亮,琢磨了片刻,连连点头:“好!好小子!你说得对!我咋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他拍了拍陈国栋的肩膀:“还是你脑子活泛,想得周到!就按你说的办!这第一批鸡蛋,给全村人分着吃!让大家伙儿都高兴高兴!”
陈国伟一开始还有点舍不得,但听陈国栋这么一说,也想通了:“行!国栋说得对!大家一起出力,就该一起享福!煮鸡蛋汤,让全村人都喝上!”
“那就这么定了!”陈建福当即拍板,“国伟,你去通知村里的人,中午都到大食堂集合,今天中午,咱喝鸡蛋汤!”
“好嘞!”陈国伟答应一声,拎着篮子就往外跑,嘴里还喊着:“乡亲们!咱养鸡场的鸡下蛋了!中午到大食堂喝鸡蛋汤喽!”
他这一喊,整个陈家沟都炸开了锅。
“啥?鸡下蛋了?”
“真的假的?这么快就下蛋了?”
“还要煮鸡蛋汤给咱喝?我的老天爷!”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年头,鸡蛋可是稀罕物,平常谁舍得这么吃?一个个兴奋得不行,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儿,互相转告着,脸上都乐开了花。
有的老太太赶紧收拾收拾,拉着孙子孙女就往大食堂走;
有的汉子则主动跑去大食堂帮忙,烧火的烧火,挑水的挑水;
还有的妇女则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葱花、盐巴,想着给鸡蛋汤提提味。
这会儿,大食堂里挤满了人,叽叽喳喳的,比赶庙会还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