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的清晨,天刚蒙蒙亮,陈国栋就揣着那份盖了公社红章的报告,跟陈建福俩人骑着自行车往城里去。
"国栋,待会儿到了城里,可别慌。"陈建福攥着车帮子,看着远处模模糊糊的城里轮廓,
心里头有点忐忑但是作为长辈还是耐心的给陈国栋讲解,"那城里衙门跟咱公社可不一样,当官的说话都带弯儿,咱得顺着毛捋。"
陈国栋点点头,把帆布包往怀里紧了紧。包里除了报告,还有他熬夜写的技术方案,用笔抄在纸上,这可是前世的一些知识,在这应该用的上。
到了城里俩人按照李政说的地址,找到了农业局。
农业局在一栋青砖瓦房里,院子里晒着玉米,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端着搪瓷缸子在走廊里说话。
接待他们的是畜牧股的王干事,三十来岁,戴副眼镜,瞅着挺斯文。
他接过报告,漫不经心地翻了两页,眉头就皱起来了:"陈家沟?想办养鸡场?五百只?"
他放下报告,呷了口茶,"小同志,养鸡可不是过家家,规模养殖,技术跟得上吗?防疫怎么做?去年红星公社养了两千只鸡,一场鸡瘟全报销了,那损失谁担?"
陈建福一听这话,脸都白了,赶紧说:"王干事,咱这不是有准备嘛"
"准备?"王干事笑了笑,带着点不以为然,"说说看,你们怎么准备的?"
陈国栋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掏出那份技术方案,双手递过去:"王干事,这是我们写的技术管理方案。育雏期温度保持在32到35度,每周降两度,首到跟室温一样;
饲料用麸皮拌野菜,掺五分之一的玉米粉;鸡舍每天打扫,
每周用石灰水消毒一次;发现病鸡立刻隔离,单独喂药"
他说得条理清楚,连温度数字都不带含糊的。
王干事本来没当回事,听着听着就坐首了身子,拿起技术方案仔细看。那上面不仅写了饲养方法,还画了简单的鸡舍布局图,甚至标明白了隔离区的位置。
"这方案谁写的?"王干事抬起头,眼神里多了些认真。
"是我写的。"陈国栋搓了搓手,"我以前跟兽医站的师傅学过一段时间,还去供销社看过养殖手册。"
谎话陈国栋是张口就来。
王干事又问了几个问题,比如鸡苗从哪儿进,常见的鸡病有哪些,怎么防治。
陈国栋都对答如流,开玩笑这在后世是基础知识。
最后,王干事点了点头:"嗯,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技术上有谱,那防疫这一块,你们得跟城里兽医站签个防疫协议,他们定期派人去指导。"
"好!没问题!"陈国栋赶紧答应。
王干事在报告上签了字,还盖了畜牧股的章:"去吧,下一站该去商业局了,销售的事儿得跟他们说清楚。
从农业局出来,陈建福全程是一句话没说,紧张死了,抹了把汗:"我的娘哎,可算过了第一关。国栋,你咋知道这么多道道?"
"跟人学的呗。"陈国栋笑了笑,心里头却松了口气。这第一关,算是靠准备硬闯过去了。
商业局在县城主街上,门脸儿比农业局气派些。
接待他们的是供销社的张主任,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脸上带着笑,可眼神里透着精明。
"养鸡场?好啊!"张主任接过报告,先夸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可这鸡蛋、鸡肉,你们打算怎么销售?现在啥东西都得走计划,私下卖可是犯忌讳的。"
陈国栋心里早有准备,往前凑了凑:"张主任,俺们就是冲着您这儿来的!我们保证,所有产品优先由供销社统一收购,价格按国家牌价走,绝不私下交易!"
张主任捻着下巴上的胡子,没吭声。
陈国栋知道他在琢磨啥——供销社收购,既能完成计划任务,又能赚差价,对他们没坏处,但怕陈家沟自己找销路。
"张主任,"陈国栋又说,"俺们村离城远,自己拉鸡蛋来卖也不方便。有供销社给俺们兜底,我们省心,您这儿也多了个货源,两全其美不是?"
陈建福也赶紧帮腔:"是啊张主任,我们都是实在人,懂政策,绝不会给您添麻烦。"
张主任沉吟了一会儿,觉得这话在理。现在鸡蛋供应紧张,陈家沟要是能稳定供货,对供销社来说也是好事。他拿起笔,在报告上写了句"同意纳入供销社收购计划",也盖了章:"那行,你们可得说话算数,要是私下卖了,我可饶不了你们!"
"您放心!"陈国栋拍了胸脯。
出了商业局,日头己经到了头顶,俩人找了个卖凉水的摊子,灌了一肚子凉水,啃了口干硬的玉米面饼子。
陈建福看着手里的报告,己经盖了两个章,脸上露出了笑模样:"国栋,咱这事儿,眼看就要成了!"
"叔,别急,还有计委呢。"陈国栋知道,最难的关还在后面。
计委在城西边,一栋孤零零的小楼,门口挂着好几块牌子。俩人进去的时候,正赶上人家午休,在走廊里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到管物资的刘科长。
刘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一脸严肃,接过报告看了两眼,劈头就问:"办养鸡场,要木材、砖瓦、铁丝,这些可都是国家计划物资,你们要多少?打算怎么解决?"
陈建福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这时候啥东西都缺,钢材木材更是金贵,要是计委不批,这鸡场根本没法动工。
陈国栋赶紧拿出一张清单:"刘科长,俺们算过了,木材主要用村里的杂木,自己砍;
砖瓦打算自己烧,用村里的黏土;铁丝只需要一点,用来搭鸡笼,我们打算先凑合用,不够了再想办法。
这是我们的物资需求表,您瞅瞅,绝大部分都是自力更生,就地解决,绝不挤占国家计划!"
刘科长接过清单,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木材x立方(自产杂木),砖瓦x块(自建砖窑烧制),铁丝x斤(优先使用废旧物资),饲料以麸皮、野菜为主,不足部分用自产玉米调剂。
"哼,说得轻巧。"刘科长哼了一声,但眼神缓和了些,"现在啥都缺,你们能自己解决最好。但丑话说在前头,计划物资一点都不能多占,要是发现你们偷偷搞物资,后果自负!"
"是是是,俺们明白!"陈国栋和陈建福连连点头。
刘科长在报告上批了字:"原则同意,物资供应需严格按计划执行,不得超标。"
盖完章,把报告扔给他们:"去吧,赶紧回去干活,别在这儿耽误事儿。"
走出计委的大门,太阳己经偏西了。陈国栋和陈建福手里的报告上,盖了三个鲜红的公章,在夕阳下闪闪发亮。
"成了!国栋,咱成了!"陈建福激动得声音都抖了,一把抓住陈国栋的手,"这三个章一盖,咱养鸡场就算是拿到'准生证'了!"
陈国栋看着也看着这公章发呆,在这年代的第一笔产业总算是要落地了,以后的路估计就好走很多了。
虽然是集体的,但是嘿嘿,自己空间的产能可比这快,到时候掺一些,然后自己卖一点,美滋滋。
"叔,咱赶紧回去吧,村里还等着信儿呢。"陈国栋把报告小心翼翼地收好,揣在怀里,这可是陈家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