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傍晚,生产队的公房里就挤满了人。煤油灯芯子“滋滋”响着,熏得墙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标语都发了黄。
大队长陈建福坐在上首,旁边是生产副队长陈国强,还有会计陈国伟。
底下坐着的全是村里的壮劳力和当家的婆娘,嗡嗡的说话声跟赶大集似的。
陈国栋站在当间儿,他深吸一口气,扯着嗓子开口:“叔伯婶子们,大哥大嫂们,我知道咱村苦,顿顿喝稀的,娃们瘦得跟豆芽菜似的。我今儿回来,就想跟大伙儿商量个事儿——咱办个养鸡场!”
“啥?养鸡?”底下立马炸开了锅。
“国栋啊,你才多大,懂个啥呀!”二大爷磕了磕烟袋锅,“前年邻村养过鸡,一场鸡瘟全死光了,赔得底朝天!”
“就是,钱从哪儿来?鸡要是死了咋办?”有人跟着嚷嚷。
陈国栋不慌不忙,扬了扬手里的纸条:“大伙儿听我说完!我为啥说要养鸡?头一条,改善咱的日子!鸡蛋有营养,老人吃了补身子,娃吃了长个,产妇喝口鸡蛋汤,奶水都足!”
他这话一说,底下婆娘堆里就有人点头,王婶子低声跟旁边人嘀咕:“我家虎娃都半年没见着鸡蛋星了。
“第二条,”陈国栋提高了嗓门,“鸡蛋鸡肉都是硬通货!咱拿到县城供销社,能换粮食,换布票,换盐巴煤油!眼下正是缺啥都得拿票换的时候,这鸡蛋就是咱村的‘活票子’!”
会计陈国伟推了推眼镜,在算盘上扒拉了两下:“要是真能换粮,按眼下的价,一百斤鸡蛋能换三百斤玉米呢。”这话一出,好些人眼睛都亮了。
“第三条,”陈国栋接着说,“鸡粪是金贵的肥料!咱把鸡粪上到地里,粮食能多打多少?亩产都多了100斤!这鸡粪比羊粪还壮实!”
生产副队长陈国强,他敲了敲桌子:“这倒是真的,咱队里就缺好肥料。”
“第西条,”陈国栋眼里闪着光,“这是给咱村食品厂做打算!要是养鸡场成了,咱手里有了蛋,有了鸡,将来能不能办个小食品厂?做点腌鸡蛋、熏鸡肉?那不就把咱村的产业串起来了?”
有人咂摸咂摸嘴:“嘿,这娃想得还挺长远!”
陈建福一首没吭声,吧嗒着烟袋听着。他瞅见陈国栋说完西条,底下人交头接耳的声音明显小了,好些人眼神里都透着琢磨劲儿。
他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大伙儿都听见了,国栋这娃说得在理。可丑话说前头,这事儿是集体的事儿,要是赔了,咋办?”
“叔,我把话撂这儿!”陈国栋往前走了一步,声音响当当的,“头批鸡苗钱我出,要是头一年赔了,算我的!
要是赚了,全是集体的,按工分分!我只要一份工分,多的不要!”
这话一说,满屋子都静了。谁也没想到这十七岁的娃敢担这么大责任。陈国强猛地站起来:“我是生产副队长,我支持国栋!这事儿要是成了,是咱陈家沟的福气!要是不成,我跟国栋一起担着!”
会计陈国伟:“我算过了,按国栋说的规模,初期投入不大,风险可控。只要防疫做好,应该能成。”
有了队长和会计带头,底下的人也纷纷表态。
“我支持!俺家婆娘手巧,最会喂鸡!”
“算我一个,我去挖鸡舍地基!”
“国栋这娃靠谱,咱信他!”
看着大伙儿兴高采烈的样子,陈建福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站起来,拍了拍手:“好!既然大伙儿都同意,那这事儿就定了!咱陈家沟,也该有个自己的产业了!”
散会后,陈国栋跟陈建福、陈国强、陈国伟,陈国华几个人留在公房里,连夜琢磨具体事儿。
“场地就定在村东头那片荒坡地,不是耕地,不占口粮田。”陈国强在地上画着圈。
“鸡苗我去城联系,就买本地的土鸡苗,耐糙,好养活。”陈国栋说,其实就是在空间培养点鸡苗,再拿出来,也比较抗病。
“饲料就用咱队里的麸皮和野菜,先紧着鸡吃,人再想办法。”陈建福咬了咬牙,下了决心。
陈国栋打断:“叔,饲料我有办法,你们不用操心,到时候我会把饲料放在后山山洞里,国华哥看好就行。”
陈国华点点头:“没问题。”
“可这?量可是很大的啊国栋。”陈建福担心。
“没事,我可以的。”陈国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陈建福点点头:“那就你来。”
“最重要的是得写个报告,”陈国伟拿出账本和笔,“得跟公社报备,不然成了‘资本主义尾巴’可不行。”
“这报告我来写!”陈建福说道。
说着陈建福在桌上,一笔一划地开始写着。《关于青山公社陈家沟生产大队申请创办集体养鸡场的可行性报告》
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
项目名称:青山公社陈家沟养鸡场
性质:集体所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场地:村东头荒坡地(非耕地,己划定范围)
资源:自有劳动力,队里现有麸皮、野菜可作初期饲料,自建简易鸡舍
规模:初期计划养殖五百只 ——这是他跟陈国栋商量好的,先从小规模开始。
预期效益:预计年产鸡蛋五千斤,肉鸡三百只,可增加集体收入三千元 ——这数字是儿子陈国伟掰着手指头算的,算得保守。
防疫措施: 他想起在城见过的防疫知识,写了几条:“定期用石灰水消毒鸡舍”、“发现病鸡立即隔离”、“不让外人随便进鸡场”。
写完报告,陈建福拿着报告,郑重其事地盖上了生产队的红章。那红印泥落在纸上,象征着希望,日子红红火火。
“国栋,”陈建福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有点发颤,“咱陈家沟的好日子,就从你这娃手里开始了!”
陈国栋看着这申请报告,心里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往后的路还长着呢,但他有信心,只要大伙儿拧成一股绳,这养鸡场一定能成,陈家沟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弄完这报告,大家就散了,明天就要忙起来了,因为要走很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