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摆摆手,“赶紧包吧,包好了算算账,我赶时间。
“哎!好嘞!马上包!小王!你还愣着干嘛?赶紧过来帮忙!”刘店长立刻招呼王店员,“找最好的包装纸,仔细点包,别磕着碰着了!”
王店员连忙应着,手脚麻利地跑过来,开始和刘店长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那些东西一件一件地拿下来,用软布和包装纸仔细包裹起来。
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样子,陈国栋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这些东西虽然不错,但还没到让他真正心动的地步。他倒要看看,这店长是不是真的还有压箱底的宝贝!
“对了,”陈国栋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刘店长,你们这儿,就只有这些了?没有更‘好’一点的东西?比如说,收藏级别的?”
刘店长正忙着打包,闻言动作一顿,抬起头,看向陈国栋,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和审视。
收藏级别的?那可都是真正的宝贝,平时都不会轻易拿出来的这小子,年纪轻轻,口气倒是不小,他真的懂?真的买得起?
不过,刚才陈国栋那“剩下的全要”的大手笔还历历在目,让他不敢小觑。而且,能拿出一沓大黑十的人,恐怕也不是一般人。
犹豫了一下,刘店长脸上露出一个更加神秘的笑容:“呵呵,陈同志,看来您真是行家啊!要说收藏级别的也不是没有。就是那些东西,可都是压箱底的,轻易不拿出来的。”
来了!
陈国栋心里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哦?是吗?那能不能拿出来让我看看?只要东西好,钱不是问题。”
刘店长看了看陈国栋,又看了看那些正在打包的东西,一咬牙,下定了决心:“行!既然陈同志这么说了,那我就豁出去了!您稍等,我去拿!”
他交代了王店员几句,让他把东西打包好,然后对陈国栋做了个手势:“陈同志,您跟我来,去里间坐会儿,喝杯茶,我去把东西取来。”
陈国栋点点头,跟着刘店长,往二楼更里面的一个小门走去。
他知道,真正的“好戏”,可能才刚刚开始!
刘店长带着陈国栋穿过二楼的陈列区,走到最里面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前。这门看起来和普通的隔间门没什么区别,但刘店长打开门的时候,陈国栋敏锐地注意到,门后似乎还有一道暗锁。
“陈同志,里面请。”刘店长侧身让陈国栋进去。
里面是一个不大的房间,布置得很简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墙上什么都没挂,显得有些空旷。但房间的角落里,却放着一个看起来很结实的木柜子,柜子上还加了一把大锁。
“您先坐,我去把东西取出来。”刘店长请陈国栋在桌边坐下,然后走到那个木柜子前,掏出钥匙,打开了锁。
柜子打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个大小不一的锦盒和木匣,一看就知道里面装的不是凡品。刘店长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捧出三个看起来最为精致的锦盒,放在了桌子上。
“陈同志,您看看,这几件是我们店里压箱底的宝贝了,轻易不示人。”刘店长的语气带着一丝谨慎,也带着一丝期待。
陈国栋的目光立刻被那三个锦盒吸引了。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仔细观察了一下锦盒的材质和做工,心里对里面的东西又多了几分期待。
“刘店长,打开看看吧。”陈国栋说道。
“好嘞!”刘店长答应着,先打开了最左边的一个长条形锦盒。
“唰——”
锦盒打开,里面铺着柔软的红色丝绒,上面静静地躺着一幅卷轴。卷轴用的是上好的锦缎包裹,轴头看起来像是白玉制成,温润光泽。
“这是一幅字画,”刘店长介绍道,语气带着一丝自豪,“据说是前朝一位名家的手笔,具体是谁,我们也不敢确定,但这画工、这墨色,您看看就知道了,绝对是好东西!”
陈国栋点点头,没有急着去拿,而是示意刘店长打开第二个锦盒。
第二个锦盒是正方形的,打开之后,里面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玉扳指。这扳指通体洁白,质地细腻,光泽柔和,上面还雕刻着一些云纹,雕工十分精美,一看就不是凡品。
“这个玉扳指,是和田羊脂玉的,”刘店长接着介绍,“年代也不短了,您看这包浆,多温润!戴在手上,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最后一个锦盒是椭圆形的,打开之后,里面放着一个巴掌大小的青铜器。这青铜器造型古朴,像是一个小鼎,上面布满了锈迹,但却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上面的纹饰虽然有些模糊,但也能看出其精美和复杂。
“这个小鼎,”刘店长的声音压低了一些,“是收上来的老物件,具体什么年代,我们也说不准,但懂行的人看过,说是商周时期的东西,虽然小,但也是青铜器,难得的很!”
三件东西,依次摆在桌上。
陈国栋的目光在这三件东西上缓缓扫过,心跳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他虽然不是顶级的鉴定专家,但凭借着一些知识储备和空间感应对“好东西”的首觉,他能感觉到,这三件东西绝对是真家伙,而且价值不菲!
尤其是那幅字画,虽然不知道具体作者,但那材质和保存状态,就不是一般货色;那羊脂玉扳指,质地温润,光泽内敛,一看就是好玉;还有那个青铜小鼎,虽然小,但那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是骗不了人的!
“东西不错。”陈国栋缓缓开口,语气尽量保持平静,但心里己经乐开了花,没想到真的捡到宝贝了。
刘店长紧张地看着陈国栋,等着他的下文。
陈国栋伸出手,先是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个玉扳指,放在手里摩挲着,感受着那细腻的触感和温润的玉质。然后又拿起那幅字画,轻轻展开了一角,看了看上面的笔墨和构图。最后,他又拿起那个青铜小鼎,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纹饰和锈迹。
一番打量之后,陈国栋心里有了定论。
这三件东西,他都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