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这也太能吹了
因为法庭正等着你——
敲完最后一个括号馀惟长出了一口气,折腾了这么久,总算把《恶意》给写完了。
小说抄起来可比音乐费劲多了,不仅耗时耗力,影响力和传播度也跟音乐没得比,属于是吃力不讨好。
馀惟写这玩意,主要还是它符合自己人设,功利一点想,他写书反而才能越走越稳,进可攻,退可守。
当然他的本意只是想请读者吃点好的
馀惟大功告成回过头一看,预想中井然有序的拍摄氛围并未出现,整个片场弥漫着一种极度疲倦下的沉闷气息。
导演还在监视器后,但已经摘下了耳机,脖子靠着椅背,双眼放空地望着天花板,手里无意识地转着笔。
旁边的摄影师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背靠着三脚架的铁腿,闭目养神,胸口缓慢地起伏。
灯光师和几个场务助理则七歪八扭地靠在墙边的器材箱上,有人低头刷着手机,有人只是单纯地仰着头发呆,脸上写满了无聊的疲惫与放空。
“什么情况这是?”
什么情况,他居然还在问什么情况
gg创意总监气笑的同时,他也充分意识到一件事,这种高强度码字,恐怕是馀惟的日常。
他应该已经习惯了,所以觉得没什么。
他们这些等待的人尚且如此,馀惟这个写书的自不必说,坐在那全神贯注敲了一万多字,这种事演可演不出来。
找他代言是真找对人了,他对于文本的热爱,令人汗颜。
“辛苦了,馀惟老师。”
要是其他明星害大家加班,他们肯定不乐意,但馀惟不一样,因为他在亲力亲为。
他可不象耍大牌的明星一样,以一己之力拖慢整个片场的进度,而是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他们,只是在打配合而已。
这种情况下,跟着他一起干大家自然能接受,也不会产生不平衡,毕竟写东西可比干等着累多了。
“没事,就是眈误大家时间了。”
馀惟还是有眼力见的,写一万多字确实有点耗时间,不过也还好,时间仍在合理范围内。
拍gg拍一天在业内还挺正常,不过只有馀惟是真正意义上的拍了一天
视频总时长五小时二十分钟,正好凑成一个谐音数字,是个好兆头,也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么长的gg作何感想。
其实馀惟写完已经有一会了,最后这点时间在检查,即便是照着记忆抄,手打还是很容易出现错别字。
网文有点错别字相对来说还好,但悬疑小说要的是沉浸感,有错字很容易出戏。
他顺手柄热乎的最后一章发了出来,这下读者真得原谅他了珍惜吧,吃完这口好的,他又要开始造史了!
“差点意思。”
申羽桐听着自己弹出来的减七和弦,她想营造出一种阴暗模糊,悬而未决的感觉,但怎么改都达不到预期。
她最近在写新歌,是一首悬疑感的严肃作品,主题是人性之恶,灵感正是来自于馀惟的小说《恶意》。
“加点半音化的临时离调试试。”
申羽桐正打算继续改改,旁边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成功分散了她的注意力。
平时她创作时是不会因为这些东西分心的,但这两天除外,她在关注馀惟的更新,这对创作非常重要。
不过前几次点开一看都是骚扰短信,希望这次是真更新了
居然真更新了?
申羽桐也顾不上其他,直接在钢琴旁开始追更,希望这个结局能带给她更多灵感。
加贺警官最终发现了最令人心寒的真相:野野口修不仅杀害了日高,还费尽心机地策划了一场对日高人格的全面诋毁。
他用了两年时间精心准备,不仅要夺走日高的生命,还要摧毁他的一切成就和名誉。
野野口甚至故意在证词里添加日高残忍杀死邻居家猫的细节,就为了贬低日高的人格。
而这一切的动机,竟然只是源于野野口修心中那股深不见底的嫉妒和自卑。
他嫉妒日高抢先实现了他的作家梦想,嫉妒日高优越的生活,嫉妒日高光明的前途。
他恨日高的善良衬托出自己的猥琐,恨日高的成功反衬出自己的失败。
虽然申羽桐在前八章的阅读中已经猜到了这个结局,但当真相以如此赤裸残酷的方式呈现时,她还是被震撼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谋杀破案的故事,也撕开了人性阴暗的一面。
那种“我就是看他不爽”的莫名恶意,那种恩将仇报的极端心理,那种不仅要毁灭一个人的生命还要彻底否定其存在价值的仇恨,让她在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平静。
申羽桐看过的书不少,这本《恶意》她能给到九分以上,比起那些单纯烧脑的诡计,她更喜欢这种夹杂着人性思考的故事。
馀惟这本书,她极为赞赏。
申羽桐沉默许久,可能用切分音和不规则的节奏型打破固有的节拍律动更好。
那是真相揭露后的眩晕。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我就是恨你。”
祁缘看着野野口修的自白很久都没能说出话来,这份恶意是让人毛骨悚然,但也很真实。
人都有阴暗的一面,他也有。
但区别在于,大多数人会无视羡慕和嫉妒,有些人能把羡慕嫉妒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只有恶魔才会因羡慕嫉妒产生恨意,甚至付诸行动。
《恶意》最令人恐惧的地方在于,它展现的不是为财为情的谋杀,而是源于人性最深处的嫉妒和自卑的恶意。
这种恶意没有具体的理由,却比任何有理由的仇恨都更加可怕和持久。
野野口修最终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但留给读者的,是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和警示。
祁缘感觉,馀惟是在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尤其是身边的人好。
这本书就象一面镜子,成功照出了以前那个脆弱敏感的他自己。
很难想象,如果放任那种情绪滋长,最终会酿成多么可怕的后果还好他被馀惟打醒了。
虐了两次,不服也难。
馀惟不仅给了读者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更给了读者一个审视人性的机会。
祁缘长出一口气,最后才打开手机发了条微博。
神作!
对于读者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神作。
虽然神作这两个字如今已经快被用烂了,什么阿猫阿狗都敢称之为神作,神回
毕竟所谓神作只是个主观评价,没什么具体标准。
但《恶意》这本书给到神作并不为过,很多推崇这本书的将它誉为东野圭吾最好的作品,和《白夜行》齐名。
一部充满深沉的怨恨,另一部则燃烧着炽烈的爱情。
《恶意》完结之后,网友的综合评价也接踵而来,毫无疑问它是部好作品,但具体有多好还有待商榷。
“看完感觉头皮发麻,也不知道自己身边会不会存在这样的恶意。”
“不止身边,可能我们自己心里就潜藏着恶意。”
“写的真好,神作,虽然我还没看。”
普通读者对《恶意》的最直接反应是震撼与寒意,这种心情不仅来自于案件的本身,更源于小说对人性阴暗面的赤裸呈现。
馀惟的写法也让大家觉得很新奇,小说在三分之一处就揭示了凶手身份,打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套路。
老实说,这种结构安排最初让一些读者有些痛苦,阅读体验又躁又闷。
然而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叙事方式,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不自觉产生了心理共鸣。
“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明白案件的所有可能性时,馀惟就祭出一个新的反转来让你大吃一惊。“
多重反转也是《恶意》这本书为人称道的一点,不断推翻先前创建的“真相“,让读者体验到思维被颠复的震撼感。
这还是第一次,馀惟的写作技巧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网友里倒是还有很多不喜欢这本书的评论,但几个蹭热度的文学评论家直接把这本书吹上天了。
虽然是为了跟风,但这本《恶意》他们是认可的,要单纯想蹭热度,他们早吹捧馀惟的文娱小说是世界第一神作了
说到底,还是这本书值得他们夸,搞文学的多少有些眼高于顶,写网络小说的成绩再好都很难被传统文学界认可。
但馀惟这本书不太一样。
《恶意》的多视角叙述方式很新颖,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层次感,也很好地展现了真相的相对和叙事的主观。
他们特别推崇馀惟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
文学界其实还是有一定派系斗争和小团体的,如果是同行写了一本好书,业内很容易褒贬不一。
但馀惟是个纯外人,他的书只会给业界注入一些新鲜血液,提高行业的热度和流量。
他是明星,写的书又无法撼动他们在行业内的地位,搞文学的又不傻,象这种对他们没有威胁的大善人,肯定要大吹特吹啊。
吹了就有热度,而且写的也确实好。
这种对人性阴暗面的探索超越了悬疑小说的局限,使《恶意》具有了纯文学的深度和严肃性。]
馀惟随手翻了几条,这位吹的甚至已经是相对保守的了
还有几个说他有“大师级的叙事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刻观察”的,属实有点太能吹了。
夸书就夸书,夸他干什么,他只是他人着作的搬运工,吹吧,骄傲一点就算他输。
很多网友之前都在观望,悬疑小说追读难受,只等着更新完再去一次性看个爽。
现在看到这么多人讨论又是好评如潮,索性一窝蜂涌了进去,添加了馀惟读者这个权威的组织。
随着舆论发酵,《恶意》大火只是时间问题。
吃吧吃吧,好吃就多吃点,接下来他又要开始狠狠地造史了
就在他打算写文娱小说新剧情的时候,居然收到了网站编辑的新消息。
“你的《恶意》为什么不签约?”
自从馀惟发书,他们已经邀请签约好几次了,结果他理都不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恶意》质量很高,这本书的商业价值难以想象,可不是馀惟的文娱小说能比的。
文娱小说版权很难卖出去,但《恶意》不一样,他随便一个影视版权都能让平台大赚一笔。
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商量嘛,都发出来了就是不签约,急死个人。
“我怕被改编成斗气化马。”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