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
祁缘从来不会花时间在看综艺上,但在经纪人的提醒下,他还是耐着性子看了眼《hello室友》第七期的预告片。
原本这期节目应该是他去的
预告片里的馀惟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打字,这点倒是跟祁缘的印象相符。
很快,他就注意到了吴绮告诉他的新歌,也就是说,馀惟上综艺的时候,还顺带搞了一首歌出来?
爱惜羽毛的明星上综艺就象好学生上网吧,浮躁。
结果都翘课上网吧包宿了,他还能考满分,不是浮躁吗,怎么成创造了?
这完全跟祁缘的猜想背道而驰。
“这么短的时间,他又写了一首,真得跟馀惟搞好点关系了,唉。”
听着吴绮酸不溜秋的抱怨,祁缘这才回过神来,这两首新歌的间隔甚至都没超过一个月
这是什么概念?
虽然还不知道新歌的水准如何,但仅是这份效率,就足以让人自惭形秽。
祁缘不是善妒之人,也没那么小心眼,但馀惟的表现就象一面锋利得发亮的镜子,不仅清淅明亮,更毫无保留映照出他的平庸与寻常。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些逃避,那这一次,他必须得正视这份差距
想要战胜对手,就必须足够了解对手,祁缘发现他对馀惟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就比方说,他平时一直打字写的到底是什么?
祁缘有种感觉,那可能是馀惟变强的宝典秘籍,是从感性批判到实践检验再到理性重构的认知发展的真正的艺术!
“哎呦喂,一眼万年啊。”
正在“快码加编”的馀惟收到了祁洛桉的消息,她调侃的,显然是《hello室友》第六期结尾佟予鹿给馀惟开门的镜头。
“馀鹿均沾和殃及池馀,了解一下!”
馀惟都懒得跟她辩经,干脆随口编了两个cp名发了过去,本来还编了个“落下惟睦”,但那位是嫂子,还是不乱说了
“你连这个都想好了是吧,真把节目当恋综了?”
祁洛桉自是不可能当真,馀惟这性子,就算对女明星有想法,也是奔着白嫖劳动力去的。
八竿子打不着,就算他们真有点情况,跟她也没什么关系
“我是没想到你会在节目里那么堂而皇之地码字。”
哪怕祁洛桉算是馀惟小说的半个黑子,她看到节目预告时依然深感敬佩,还是太敬业。
“我也没想到节目组会拍那么多。”
馀惟就不明白了,他一个人在房间里闷头码字的镜头有什么好剪进节目的,看着跟宅男观察日志一样。
还好他没在房间里做什么奇奇怪怪的事
“呦,你去看你书友圈。”
祁洛桉闲着无聊看了下小说的讨论环境,结果她这一看,还真被她发现情况了。
一位叫浪客钩心的读者几分钟前发的帖,内容正是《hello室友》预告的截图。
“重大发现,馀惟又要出新歌了,会不会就是作者写的《听见下雨的声音》?”
比起告别之夜这种粉丝向演出,综艺节目的受众要更多,随着预告片播出,有读者吃到瓜再正常不过。
如果馀惟是个普通歌手,这事自然没人提,但因为上次《心墙》的撞车,作者和馀惟显然关系匪浅。
书里这首歌还欠着,现在馀惟又正好要出新歌,这很难不让人多想
“感觉你要暴露了。”
新帖子目前还没人讨论,但这件事被大家发现只是时间问题。
“暴露吧,暴露好啊。”
馀惟本来也没打算藏,上次不解释是因为大家不一定信,自证来自证去也麻烦,这一次则事实胜于雄辩。
后续兑换作品只会越来越难,按照他小说数据的自然增长显然不够,身份公开以后能吸引更多人来看,这是好事。
当然人多了,骂他狗的也会越来越多
馀惟要码字也没时间留意读者的最新动向,于是祁洛桉就抽空截图发给他看,算是帮了大忙。
虽然小嘴跟抹了蜜似的,但不得不说,她真的很贴心。
“这么巧,又是馀惟的歌?”
“细思极恐,这期节目是半个月前拍的,算算时间正好是作者写《听见下雨的声音》剧情那几天。”
“作者到底啥背景,一个月前就能搞出来馀惟的歌。”
“这狗作者怎么这么坏啊,天天逮着人家馀惟薅,换个明星蹭吧,我求求你做个人。”
馀惟看完自己都绷不住了,读者视角里,他岂不是那种用别人未公开作品吹牛逼的人?
那确实很坏了
但很快,又有新的读者提出了异议。
“可这首歌是馀惟在节目录制期间才写出来的,这期间别人又不知道他写了什么?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心墙》诞生之前馀惟还不火,也没人知道歌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但这次不一样,节目的录制时间可查。
算算时间,小说的剧情基本是跟馀惟的创作周期同步的,书里出现歌名的时候,这首歌甚至应该是半成品
就算读者再有人脉,他能知道只存在于馀惟脑子里的还没完成的半成品音乐?
提前看到未发布的成品音乐有可能,但还只是灵感阶段的音乐,外人怎么可能弄到手
想到这一层读者已经有点头皮发麻了,这尼玛是读心术还是预知未来啊?
其实那个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了,但他们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额,如果是关系特别好的人,比如身边的经纪人,或者家人朋友什么的,沟通灵感也有可能吧。”
“有道理,也可能跟朋友聊过思路什么的。”
“不对,作者在《心墙》写完之后已经在着手写《梦之声》剧情了,也就是说他在那时候就做好了写新歌的准备。”
“如果书是家人朋友写的,他们能提前保证馀惟一定能写出新歌?能把剧情节奏安排的那么巧?”
这个叫搬运社员工的读者杀死了比赛。
就算馀惟的亲近之人能提前得到歌的灵感,他们也没办法保证这首歌什么时候才能写完。
毕竟艺术的创作过程是无法预测的,状态好几小时就能写出来,状态不好磨蹭几个月也有可能
假设书是馀惟朋友写的,他在不知道歌什么时候才能写完的情况下,小说剧情肯定会尽可能拖,等歌写完再展开。
就好比记录别人的生活,在当事人没做完之前,记录的人也只能观望。
但这本书的剧情非常连贯,今天写上台明天就写唱歌,说明作者对歌曲的进度心知肚明。
心里有数,才不疾不徐。
清楚地知道当事人每时每刻在干嘛,这不是旁观者的记录,这只能是日记
“什么人才能对一首歌的创作过程了如指掌?”
“有没有可能,这本书就是馀惟自己写的!”
众人看着这几条评论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其实如果要杠,还是有很多角度可以反驳。
但没有必要,因为他们早就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只是一直不愿意承认而已。
这些评论已经瓦解了他们的回避,哪怕依然无法理解,他们也必须得接受馀惟就是作者的可能性。
很难想象,这个写文娱的扑街居然真是个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