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我在非洲当总统 > 第65章 苏联特殊的配给制

第65章 苏联特殊的配给制

德国红海军事基地的海军待遇,在雷恩的坚持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翻了一倍还多的薪金,马连尼斯科等苏联军官看向雷恩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一名海军中尉的起薪约为5英镑,海军上校的月薪也只有15到20英镑,只有如声纳兵、无线电员、轮机兵等,会获得额外的技术津贴,数额可能达到基本工资的20到50。

另外,远航与艰苦地区也有津贴,在潜艇上服役、在北方舰队或太平洋舰队等条件艰苦地区驻防的人员,获得显著的危险岗位津贴和地区系数补贴。

苏联的非技术工人,包括大量前农民的年收入,大约在40到60英镑,收入高于苏联军队。

马连尼斯科等苏联军官只是军官,不是苏联的高层,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薪金,德国海军提高了薪金,再次让他们燃起了希望。

雷恩没有直接进行加薪的谈判,先一步表明自己对于苏联军队的了解:“苏联与德国等西方国家不同,属于计划经济时期,全盘集体化的斯大林模式,苏联军队的内核特是附着在身份上的实物配给、特种供应渠道和社会特权。”

斯大林模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制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统一规定,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二是资源分配,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资源由国家根据计划进行调拨,不是通过市场交易。

三是货币与贸易,卢布的汇率完全由国家行政控制,为经济计划服务,不是反映其国际购买力,对外贸易由国家拢断。

雷恩不过是在巴黎军校读过几年书,参加了法共,对于苏联经济模式的了解,堪比一位苏联政府内部的经济专家了。

李可夫感到了惊讶:“雷恩同志前往莫斯科进行学习的计划,应该尽快提上日程了,那里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共运国家经验,还有国际共运的知识,对于你创建吉布提的政府机构有着很大帮助。”

吉布提目前糟糕的状况,军队等待着建设,政府机构也等待建设。

李可夫的意思是全盘苏联化,一切照搬苏联的制度,设立各种委员会,这是苏联自从列宁去世以后,逐渐显露出来的弊端。

自从斯大林统治苏联开始,大国沙文主义逐渐抬头,强制操控国际共运国家的政府和经济。

共运国家想要发展工业,如果苏联觉得不合适,就必须中止,只能按照苏联的决定发展农业,变成一个给苏联提供粮食的产粮区。

雷恩的吉布提政府必须保证绝对的自主权,不会接受斯大林、赫鲁晓夫等苏联政府的强制干预,走出一条独属于吉布提的发展道路。

吉布提好不容易脱离了殖民者的统治,又要笼罩在大国沙文主义的统治下,雷恩有种白独立的感觉。

当然了,苏联的援助还是要吃下,就象立国之战胜利后,苏联红海舰队默认那批苏械自动步枪送给了雷恩。

雷恩一分不少的收下老大哥援助,至于吉布提怎么发展,老大哥的建议只是建议。

毕竟,大哥有大哥的家,自己有自己的小家,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莫斯科”雷恩提高莫斯科,适度表现出神往的表情:“我早就想去国际共运的中心,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见到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只可惜吉布提的情况,依赖我个人的强人政治,暂时无法离开。”

莫斯科对于全世界的共运来说,就象逊尼派心中的圣地麦加,任何一个逊尼派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去一趟麦加。

莫斯科是共运的圣地,任何一个共运战士,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去一趟莫斯科,学习最先进的共运经验。

雷恩向往莫斯科的表现,引来了李可夫和苏联军官们的满意,认为这是一个共运战士该有的思想。

“非货币福利与特权,才是苏联军队的待遇内核。”

雷恩展示出自己了解,目的掌握更多谈判主动权:“普通水兵的基本生活得到全面保障,现金收入却极低。真正的优待集中在军官和技术军士阶层,通过特种供应系统享受着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特权。”

首先是全额实物供给,海军士兵享受免费且定额充足的伙食供应,标准远高于普通市民和平民。

每天配给包括黑麦大列巴、荞麦粥、肉类、鱼类、黄油、糖和茶叶等等,热量充足,保证高强度训练所需的体能。

军服、大衣、皮鞋等也是军队免费、统一配发。

特种供应系统是军官和部分资深军士享有的内核特权,他们可以在不对平民开放的军事特供商店购物,全是远低于市价甚至平价提供普通商店里见不到的稀缺商品。

比如优质食品、烟酒、服装、家电等,大幅度提升了军官和部分资深军士的实际生活水平。

军官还享有由国家分配的住房,条件远优于普通城市居民拥挤的公共公寓,医院条件和药品供应远好于民用系统。

不过,苏联军队的大部分优待是面向军人本人,这些军人有家庭、有父母,过低的薪金在养活家人方面明显捉襟见肘。

每个人都是活在制度下的产物,交通部委员李可夫都无法改变制度,马连尼斯科等军官更不可能,只能寄希望于外来的雷恩总统。

雷恩说出了条件:“吉布提不要苏联红海基地的租金,对于斯大林同志来说很重要,意味着吉布提接受莫斯科的领导,有助于提高斯大林同志在非洲的影响力。”

吉布提反抗殖民统治者法国的成功,已经成为共运上的非洲之角,名义上愿意服从莫斯科的领导,可以提高斯大林在非洲的影响力。

国际影响力是斯大林目前最需要的政治利益。

列宁去世以后,苏联国内分为斯大林派、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等三派。

自从1925年,托洛茨基被解除军权,斯大林运用精明的政治策略,先后联合布哈林打击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斯大林派获得了胜利。

不过,苏联国内还有以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布哈林派,也就是布哈林~李可夫集团,内核人物是尼古拉·布哈林、阿列克谢·李可夫、米哈伊尔·托姆斯基。

斯大林需要更大国际影响力,开始下一阶段的大清洗运动,雷恩知道大清洗在叶若夫的主持下,将会在明年正式开始。

其中有不少顶尖专家遭到迫害,坦克设计师扎斯拉夫斯基、无后坐力炮发明者库尔切夫斯基、火箭科学研究所所长伊万·克列伊梅诺夫、喀秋莎火箭炮的早期发明者格奥尔吉·朗格马克。

这些世界顶尖科学家,全是雷恩的目标,必须想办法搞到吉布提,帮助吉布提发展工业和军工科技。

雷恩知道未来的大清洗运动,李可夫却不知道,还在为苏联领导人提高国际影响力,进行考虑。

李可夫端起锡兰红茶,轻轻抿了一口,陷入了深思。

雷恩看向了一旁的阿方索:“里宾特洛甫阁下从遥远的德国赶来,肯定累坏了,你带着特使前往总统府休息,记住一定要做好安保工作。”

雷恩担心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搅乱局势,派遣间谍刺杀里宾特洛甫,破坏吉布提和德国的合作,毕竟,里宾特洛甫是最受希特勒信任的特使。

或者干脆找到某位谢赫,安排一名逊尼派的伊萨族族人,进行一场圣战爆炸,彻底把黑锅栽在雷恩的头上。

里宾特洛甫死于一名伊萨族族人的自爆,杀死希特勒特使的人雷恩族人,黑锅背定了。

“我先告辞了。”

里宾特洛甫看出来法共雷恩和莫斯科来的苏共高层,有一些事需要私下里谈,识趣的离开:“听说上任总督留下了几名手艺很高的厨师,正好品尝一顿正宗的中产法餐。”

雷恩亲自送走了里宾特洛甫,一直送到军方俱乐部的门口,在随行武官和塔昆等人民军的保护下,安全抵达了总统府。

也是整个吉布提唯一绝对安全的地方。

图书室里的军官们陆陆续续离开,只剩下雷恩和李可夫,留在图书室里密谈。

雷恩对于生活享受的标准比较低,已经贵为总统了,餐食标准还是英法中产的标准,唯独喜欢抽雪茄。

一个国家的总统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任何外在形象都有表演的成分,雷恩这是效仿未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利用雪茄塑造强人、塑造铁腕政治的形象。

雷恩递给李可夫一根喀麦隆的茄衣雪茄,对方不抽,自己点燃了一根:“斯大林派主张一国社会主义,托洛茨基派主张不断革命论,两派在根本路在线有分歧,最后的结果是斯大林派获得胜利,托洛茨基派被驱逐出了苏联,布哈林派应该警剔。”

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和内战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和军队中拥有大量追随者,依旧输给了斯大林派,可见斯大林在政治上的手腕。

布哈林派的布哈林、李可夫等人却没有放在心上,不认为布哈林派输给斯大林派,或者说斯大林派不敢挑起两派的内部矛盾。

因为布哈林派的支持者,充斥着大量苏联的中高级军官,多位苏联元帅都是布哈林派,另外,还有许多将军也是布哈林派的一员。

雷恩弹了弹雪茄的烟灰,看出了李可夫的不在意,心里叹了一口气。

正是因为布哈林派的元帅、将军过多,带给了布哈林、李可夫过度的自信,也导致斯大林坚定了推动大清洗的想法。

大清洗过后,苏联许多优秀指挥官被杀,使得苏联在和芬兰的冬季战争中,损失惨重,很多十月革命的老兵死在了一个本该碾压的战争里。

雷恩想了想,换一个说法:“如果布哈林同志哪天也象托洛茨基一样遭到驱逐,好歹有个居住的地方,现在欧洲各国的法西斯主义高涨,反对共运的情绪很高,吉布提愿意做接收布哈林的国家。”

只要接收了布哈林,吉布提就会被扣上反动的帽子,遭到斯大林和苏联的针对。

对于吉布提的发展,还有国际影响力都会是一个重大打击,雷恩的这句承诺,付出了与苏联断交的代价。

李可夫的表情严肃了起来:“雷恩同志是一个真正无私的共运战士。”

雷恩听到这句很高的美誉,忍不住有点脸红,他说出收留布哈林是因为知道斯大林不可能放布哈林离开,最终在1938年被秘密枪决。

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1937年开始的大清洗,雷恩真正的目的是接收布哈林派的科学家遗产,接收扎斯拉夫斯基、库尔切夫斯基、克列伊梅诺夫等苏联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

雷恩说出愿意接收布哈林,被李可夫当成了自己人,一个愿意走布哈林路线的共运同志。

老大哥嘛,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对于自己人很大方。

李可夫同意了:“斯大林非常在意国际影响,不过他的在意方式非常独特、复杂且高度实用主义,苏联红海基地的海军待遇提升,有助于在非洲人民面前提高苏联美好、文明、发达的形象,斯大林应该会同意提高到100英镑的标准。”

李可夫对于斯大林的评价,还有斯大林性格的总结,引起了雷恩的重视,这是与未来超级大国苏联进行政治斡旋,最大的要点。

雷恩认真记在了心里,看向站起身的李可夫,期待又紧张的说出了一个最大目的:“我能不能邀请发明喀秋莎火箭炮的格奥尔吉·朗格马克等一批苏联科学家,前往吉布提进行访问,帮助吉布提发展军事工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