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哪知道。
陈景润被问懵了。
数学家之间勾心斗角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整的跟饭圈没区别。
像后世被大家所熟知的丘成桐和田刚之间的故事。
陈景润连连摇头:“我不清楚林教授是怎么想的。
我想林教授只是太忙了。”
陈省身说:“前段时间开数学家大会的时候,我看林的态度很冷淡。
我想着你曾经当过他的学生,是不是知道一点内情,你既然没听他说过,那可能是我误会了吧。”
陈景润说:“这样吧,马上圣诞节了,一般圣诞节纽约的数学家都会搞一个圣诞晚会,陈教授不如也参与。”
陈景润确实没啥情商,才会给陈省身出这样的主意。
陈省身有,所以他听到之后,觉得这是好主意。
反正哪怕我们关系不好,这主意也是别人给我出的。
更何况,林燃和他也只是表面上冷淡,实际上又没有撕破脸皮,冷淡也有可能有很多原因。
林燃压根不知道陈省身和陈景润的见面,要是知道他也会觉得冤枉,他对陈省身还真没啥偏见。
作为一个绝对理性派,他对于网上的传闻向来是不信的。
网上各种诋毁华罗庚,因为丘成桐的自传,导致简中互联网疯传陈省身和华罗庚不和。
甚至给这种不和编造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
林燃压根就不信。
网上有流传一个版本说79年的时候陈省身宴请一众外国数学家,晚宴上直言华国科学院数学所应该永久关停,并且要求在场众人把这事联名上书给华国方面,在场宾客们集体傻眼。
此事没有任何证据能够佐证,陈省身也不太可能干出这种事,就算要干,找外国数学家联名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陈省身和华罗庚之间的矛盾,丘成桐在自传《我的几何人生》里写到:
“众所周知,华罗庚跟我的老师陈省身不和已久。”
“陈、华之争,原来起自芥毫的差别,但随着岁月而加剧。据在下观察,纷争容易形成,但难以化解。有时直到当事人皆不在世,纷争都不见得消散。”
“吴文俊因为他在代数拓扑中开发的吴类而获得了一些声誉。作为陈省身的学生,他曾强烈反对华罗庚。吴和华之间的争斗导致了华国学院数学项目的分歧。
当时,吴正在组建系统科学学院,作为该学院的一个独立的数学再搜索中心,这与华曾担任其创始主任的数学学院完全不同。
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奇怪的选择,因为吴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一个拓扑学家,几乎没有应用数学知识,这件事表明了华和他之间的裂痕是多么明显。”
林燃甚至对于丘成桐的自传都不是那么信。
他因为在1962年,很多资料都能找到,以华国数学为例,他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时候就听来参加数学界大会的熊庆来教授介绍过。
熊庆来为表示华国对数学的重视,也是劝他回国,特意强调了1956年华国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个最高奖项里有两个给了数学所,分别给了华罗庚的经典域上几个复变量的函数理论和吴文俊的特征类和嵌入类的研究。
二人如果真的不和,以华罗庚的地位,吴文俊也许能拿奖,但肯定拿不到最高奖。
至少华罗庚和吴文俊在当下不存在不和的。
而丘成桐和吴文俊接触要到1979年了,这中间过去太多年,林燃也无法确定发生了什么。
林燃还在南开大学官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这样写到:“陈省身与华罗庚:数学双璧友谊不渝”
这就有点罗生门了。
在林燃的视角里,双方关系的不和好象只能在丘成桐的自传里找到描述。
另外就是网上一帮营销号说陈华不和是因为陈省身的老师姜立夫,这种说法仍然缺乏依据。
因此陈华的不和压根不象杨振宁和李政道那样,有着当事人的充分表达。
还包括网上自媒体非要给华罗庚泼脏水,说姜立夫1955年学部委员选举没能选上,是华罗庚反对,这纯属无稽之谈。
甚至还刻意编造出两个原因,说一来因为姜立夫不劝陈省身回国,二来因为姜立夫负责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有数学书搬去了岛上,立场有问题。
实际上姜立夫压根就不负责搬迁,搬迁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另外根据历史记录显示,只有历史语言研究所等部分机构迁往岛上,数学研究所压根就没迁。
包括象什么华罗庚想当华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所以各种宣传自己为的就是把苏步青给挤掉。
1950年6月,华国科学院成立后不久,数学研究所主任确实是苏步青,华罗庚任办公室副主任。半年后的1951年1月数学研究所成立,华罗庚担任所长。
公开能查到的事实也就仅此而已了。
苏步青在30年代的时候就是浙大数学系主任,50年离开数学研究所回浙大任职,作为温州人回浙大,未必就是斗争失败。
这类自媒体属于集体污名化华国科学家的一部分,故意找一些压根没有事实佐证的案例来对华罗庚进行污名化。
完全靠想象来捏造事实。
对于那些年在国内的科学家,但凡是混的好的,都靠捏造事实来进行污名化。林燃见的太多了。
所以林燃既不信自媒体,也对陈省身没有什么偏见。
他单纯是因为太忙,陈省身作为纯粹的数学家,他也不想打扰对方的平静生活。
林燃也不知道会引起这样的误解。
因为此时他正在红石基地的控制中心,全程跟踪水手2号的飞行轨迹,等待着水星2号飞跃金星的时间窗口的到来。
苏俄的金星一号在去年的2月12日发射,并且在5月19号飞过了金星,成为第一个飞跃金星的探测器。
但是,金星一号只能算半成功,因为它在2月26号的时候就停止了数据传输,没能为人类带回任何关于金星的数据。
而阿美莉卡这次发射的水星2号,从8月27日发射成功以来,和控制中心的信号就一直保持着稳定传输的状态。
根据他们的计算预测,将会在此刻,也就是12月14日前后成功飞越金星,为人类第一次带回金星的数据。
这也是阿美莉卡在太空竞赛中第一次超过苏俄。
和上次月球照片比起来,这次的定语能够更少一些。
红石基地的控制中心内,房间宽敞但灯光昏暗,以减少阴极射线管显示屏的反光。
中央摆放着大型控制台,配备了包括大型计算机终端、显示屏和高增益天线通信设备在内的全套设备。
墙上挂着任务时间表和金星草图。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混合着纸张和电子设备的气味。
团队成员的低语和机器的轻微嗡嗡声在林燃耳边交织。
他也是林燃的忠实拥趸。
就是钱院长曾经担任实验室主任的那个jpl。
有通用电气背景,摩根资助了他一部分读研费用,有在华裔手底下干活的背景。
本来的观测站应该是在加州帕萨迪纳的jpl任务管理和数据中心,但因为nasa改革,把类似职能都集中到红石基地来了。
原本通过戈德斯通深空通信综合设施捕捉到的数据。戈德斯通的dss-11天线是接收水星2号信号的主要设施之一,负责捕获航天器的高增益天线传回的微弱无线电信号,戈德斯通将数据中继至jpl。现在它去的地方不是jpl,而是红石基地。
控制室内气氛紧张,团队成员围坐在控制台前,盯着各自的仪表盘。咖啡杯在桌面上满满当当,大家都没心思喝咖啡。
林燃站起身,手扶控制台边缘,目光扫过团队:“好了,伙计们,飞越窗口还有15分钟。詹姆斯,信号怎么样?”
林燃皱眉,转向卡尔:“卡尔,现在不是猜想的时候。等数据来了再说。理查德,电池和太阳能板状态如何?”
作为老nasa人,nasa还没成立就在nasa组成机构干活的资深工程师,杰克·詹姆斯敢说nasa有林燃和没林燃完全是两码事。
林燃来了之后,就象他说的那样,给nasa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无线电传来微弱的嘀嗒声,水星2号进入最近点,距离金星表面34,773公里。控制室内的低语骤然停止,所有人屏住呼吸。
林燃盯着任务时间表:“相信仪器,相信科学,我们给测量设备做的保护措施足够完善,它不会出错的。
伙计们,继续观察,磁力计有动静吗?”。金星可能没有磁核。”
水星2号逐渐靠近金星的日侧,控制室内灯光映照在团队成员们疲惫却兴奋的脸上。
他显得很惊讶。
林燃思索道:“昼夜温差这么小?这跟地球完全不一样。我猜测是因为云层反射了大部分太阳辐射,又锁住了热量。”
飞越窗口接近尾声,团队开始松懈,但仍保持警剔。桌上的咖啡杯已经空了,有人开始揉眼睛了。
林燃靠在椅背上,手里转着铅笔:“布鲁斯,没有磁场的话,金星的大气会不会被太阳风一点点吹走?就象火星那样?”
林燃拍拍手,吸引大家注意:“好了,飞越窗口还有几分钟。理查德,航天器状态如何?”
当控制器的时钟宣告飞越正式结束,控制室内爆发出一阵低沉的欢呼。
林燃微笑,举起咖啡杯:“干得漂亮,大家。
这是nasa的第一次行星飞越成功。数据传输还在继续,需要辛苦各位今晚得加班整理了。”
“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红石基地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
1962年12月15日
nasa在太空探索的历史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昨天,即1962年12月14日,太平洋标准时间上午11:59,水星2号航天器成功完成了对金星的大胆飞越,成为历史上第一艘访问另一颗行星并将宝贵科学数据传回地球的航天器。
这一胜利标志着nasa的一个决定性时刻,彰显了阿美莉卡在探索宇宙竞赛中的独创性和决心。
水星2号于1962年8月27日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经历了110天的太空之旅,最终在与金星的这次历史性相遇中达到高潮。
在最接近时,航天器距离金星表面仅21,600英里,这一壮举由伦道夫带领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团队在帕萨迪纳以惊人的精度完成。在42分钟的飞越过程中,水星2号的仪器扫描了金星,揭开了几个世纪以来笼罩着地球最近邻行星的神秘面纱。
传回红石基地控制室的数据揭示了惊人的发现。表面温度在夜侧高达421°f,日侧则达到459°f。昼夜温度几乎没有变化,这一均匀性表明金星拥有一个能够锁住热量的绸密大气,这在之前从未被预测到。
‘这是nasa和阿美莉卡的骄傲日,’总统肯尼迪在白宫记者会上宣称。‘水星2号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有能力超越地球,揭开太阳系的秘密。我们收集的数据将改写科幻小说,并激励未来几代人。’”
(水手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