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晴生产后,在医院那三日,李平安几乎寸步不离。他眼里布满血丝,却精神奕奕,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虚弱的妻子和那个皱巴巴、却哭声洪亮的儿子身上。
林雪晴虽然疲惫,但在丈夫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医院相对安稳的环境下,恢复得还算顺利。
那小婴儿,被李平乐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她看着侄子那挥舞的小拳头,眼框泛红,哽咽着对李平安说:“哥,我们李家……也算是有后了。爹娘在天上,也该安心了。你看他,多可爱……”
李平安心中亦是百感交集,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份血脉的延续,在这动荡艰难的时世里,显得格外珍贵,也让他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
他不敢在医院动用空间,但一回到家,便立刻行动起来。借口是托了战友的关系,弄到了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和一小包红枣。夜深人静时,他将灵泉水混入日常用水中,用那汪充满生机的泉水,细细熬煮着鸡汤。
当那浓郁的、带着奇异清香的鸡汤气息从西跨院悄然飘出时,连他自己都感到一丝惊异。这灵泉似乎对滋养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增效。
林雪晴喝着丈夫熬的汤,只觉得一股暖流渗入四肢百骸,连日的疲惫和虚弱都驱散了不少,奶水也很快变得充足起来,看着怀中儿子吮吸时满足的小模样,她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平安,给孩子取个名吧。”她靠在床头,轻声说道。
李平安看着儿子,沉吟片刻。他本想起个简单皮实的小名,但想到这是李家正儿八经的下一代,名字需得郑重。
“就叫‘耀宗’吧,李耀宗。希望他将来,能光耀门楣,不负我们李家的期望。”
这个名字带着传统农耕社会最朴素的期盼,也寄托了他这个父亲最深沉的希冀。
林雪晴低声念了两遍“耀宗”,点了点头:“好,就叫耀宗。”
休养了三天,确认林雪晴身体无碍,李平安便办理了出院手续。他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小心翼翼地将妻儿接回了四合院。
这“添丁进口”的消息,早已象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全院。当李平安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儿,搀扶着林雪晴走进院子时,立刻成了全院的焦点。各种目光,带着不同的心思,齐刷刷地投射过来。
最先凑上来的是贾张氏。她抻着脖子,三角眼在李平安怀里的襁保和林雪晴尚且丰腴(实则是被灵泉鸡汤滋养得好)的脸上扫来扫去,撇着嘴,阴阳怪气地开口:“哟!李大处长,这可是大喜事啊!生了个带把儿的?啧啧,瞧这娘俩儿养得,白白胖胖的,这得吃了多少好东西啊?不象我们家,棒梗生下来就跟个小猫崽似的,可怜见的!”
她话里话外,满是酸溜溜的嫉妒和打探,仿佛李家占了天大的便宜。
李平乐:孩子养不好,你找你儿子贾东旭,看他有没有认真工作,钳工等级考过没,师傅有没有用心教!工资涨没涨!
阎埠贵也扶了扶眼镜,凑了过来,脸上堆着笑,眼神却一个劲儿地往李平安手里拎着的那只空了的鸡汤瓦罐上瞟:“恭喜啊平安!那个……这坐月子可是顶顶要紧的,营养得跟上,还有你这有儿子了,不得在院里摆两桌庆祝一下,也算给大家加餐解馋呀!”
他这算计,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连月子婆的吃食都想沾点光。
李平安:“现在这困难时期,不能铺张浪费,要响应国家号召,勤俭节约。”
刘海中背着手,挺着肚子,摆出领导的派头,清了清嗓子:“恩!李平安同志,家里添人进口,这是好事,是大喜事!说明我们院人丁兴旺嘛!不过,也要注意影响,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艰苦奋斗,这营养品什么的……还是要适度,不能搞特殊化。”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既想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又隐隐带着点眼红。
易中海也走了过来,脸上是惯常的、看似温和实则疏离的笑容:“平安,雪晴,恭喜了。母子平安就好,耀宗这孩子,看着就精神。以后院里又多个小辈,热闹。”
他话说得漂亮,却绝口不提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或庆贺,保持着一种不远不近、明哲保身的距离,与他平日里“德高望重”的形象倒是吻合。
许大茂躲在自家门后,通过门缝看着外面的热闹,啐了一口,低声骂道:“呸!得意什么?生个儿子了不起啊?指不定能不能养活大呢!”
他心里还憋着娶了乡下寡妇的窝囊气,看谁都象在嘲笑他,对李平安家的喜事更是充满了恶意的诅咒。
最五味杂陈的,要数秦淮茹。
她抱着自己那瘦小安静、因营养不良而显得格外孱弱的儿子棒梗,站在贾家门口,远远地望着被众人围住的林雪晴和她怀里那个哭声有力、襁保厚实的新生儿。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强烈的嫉妒,像毒蛇一样噬咬着她的心。同样是女人,同样生了儿子,凭什么林雪晴就能被丈夫如此珍视呵护,月子里有鸡汤喝,孩子生得健健康康?
而自己却要在婆婆的刻薄和丈夫的无能中挣扎,连让孩子吃饱都成了奢望?她低下头,看着怀中儿子懵懂却带着一丝怯懦的眼睛,眼泪差点掉下来,赶紧用力眨了回去。
在一片复杂的氛围中,傻柱和马冬梅的祝福显得格外真诚。傻柱咧着大嘴,由衷地高兴:“平安哥!林嫂子!太好了!是个小子!以后院里又多一个能跟我搭伙打架的!哦不,是玩耍,玩耍!”
他差点说漏嘴,被马冬梅悄悄掐了一把。马冬梅也笑着对林雪晴说:“林医生,你好好养着,有什么要搭把手的,尽管言语。”
李平安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客气地应对着:“谢谢大家关心,雪晴需要静养,孩子也小,就不多打扰了。”
他礼貌而坚决地挡回了所有试探和不必要的寒喧,护着妻儿,回到了西跨院,关上了那扇能隔绝大部分是是非非的木门。
门内,是新生带来的希望与温馨;门外,是世间百态,是饥饿催生下的人情冷暖。
李平安知道,往后的日子,他要更加小心地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在这纷扰的四合院里,为儿子耀宗,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这新生命的到来,如同投入死水微澜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