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四合院:开局1941逃难四九城 > 第228章 铁火灼心

第228章 铁火灼心

王主任那不容置疑的动员,象一道猝然落下的闸门,将四合院往日里虽磕绊却自有的生活节奏彻底截断。

一股焦灼、忙乱又带着几分被强压下去亢奋的气息,取代了年节后惯常的慵懒,弥漫在院里的每一个角落。

中院那堆日渐增高的、散发着陈锈与绝望气息的废铁,象一座沉默的纪念碑,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奉献”与不舍。

阎埠贵到底没能保住他那口锅,交上去的时候,手指在那熟悉的锅沿上摩挲了许久,仿佛在告别一位老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肉疼。

贾张氏的哭闹撒泼在易中海黑沉的脸色和“破坏运动”的大帽子下,最终也只化作了几声压抑的抽噎和更恶毒的、对秦淮茹的咒骂,仿佛这一切都是这个儿媳妇带来的晦气。

然而,二十斤废铁的任务,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家家户户早已搜刮殆尽,连窗户上的一些铁插销、旧箱笼上的铜饰件都被撬了下来,依旧凑不齐那沉甸甸的数字。

压力,最终传导到了那几户被认为“有馀力”的人家。

易中海作为八级工,工资高,家里人口简单,自然成了首要目标。

刘海中带着街道干事和院里的积极分子,首先敲开了他家的门。

“老易啊,你是院里的一大爷,又是八级钳工,得起带头作用啊!”

刘海中挺着肚子,语气带着一种微妙的、近乎报复性的“公事公办”,“你看,很多人家实在困难,这任务完不成,咱们院就要拖街道的后腿了!你是不是……再多贡献点?”

易中海脸色铁青,嘴唇紧抿。

他家里确实还有些备用的铁工具,那是他吃饭的家伙,是他的命根子。

但在那双双紧逼的目光下,他最终颓然地挥了挥手,让一大妈搬出了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是他珍藏的一些精密刀具和少量特种钢材。

东西不多,但价值远超普通的废铁。他看着那些工具被拿走,眼神空洞,仿佛被抽走了魂。

接下来,轮到了西跨院。

来的是阎埠贵和另外两个年轻人。

阎埠贵脸上堆着尴尬的笑,搓着手:“平安啊,你看这……院里实在是没办法了。都知道你家……你家情况好些,能不能……再支持支持?”他眼神躲闪,不敢直视李平安。

李平安神色平静。他早有准备,也从王大虎那里得知了其他大院类似的情况。

他指了指墙角早已准备好的一捆锈蚀的旧钢筋和几个破铁皮桶:“这些,应该够补上缺额了。”

阎埠贵一看,分量确实差不多,顿时松了口气,连忙让年轻人搬走。

他偷偷瞥了一眼李家灶间,那口黝黑厚重的大铁锅安稳地坐在灶上,心里有些疑惑,但也不敢多问,讪笑着带人离开了。

李平安关上门,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他并非吝啬,而是深知这口锅对家庭日常的重要性。

那些被轻易收走的铁锅,换来的不过是些粗糙的陶釜,连顿饭都煮不囫囵。

他在部队和保卫系统多年,深知任何运动一旦脱离实际,便会滋生混乱。

他护住这口锅,不仅仅是护住一家人的胃,更是护住一份在狂潮中保持基本理智的底线。

林雪晴抚着隆起的腹部,轻声叹道:“何必呢……一口锅而已。”

“锅在,家就在。”李平安语气沉稳,“有些头,不能开。”

废铁的风波尚未完全平息,另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又压了下来——派出劳力,参加炼钢大会战。

名单很快就定了下来。

傻柱首当其冲,他年轻力壮,又是厨子,据说工地食堂也需要人手。

许大茂也被塞了进去,街道干部一句“放映员也要接受劳动锻炼”,就堵住了他所有借口。

贾东旭虽然窝囊,但年纪符合,易中海为了不让徒弟显得太落后,也只能点头。

另外两个名额,则落在了前院两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小子头上。

出发那天清晨,天还没亮透。高炉就建在南锣鼓巷,不是很远。

傻柱一大早,甚至有点去见识见识的兴奋,跟马冬梅大大咧咧地告别。

许大茂哭丧着脸,一步三回头,仿佛要去的是龙潭虎穴。

贾东旭耷拉着脑袋,不敢看自己母亲和媳妇。贾张氏又开始了她的表演,拍着大腿干嚎:“我的儿啊!去了那地方可怎么活啊!累坏了可怎么办啊!”

秦淮茹抱着孩子,默默垂泪,眼神里满是担忧与无助。

李平安站在西跨院门口,看着这支士气低落的“队伍”消失在胡同口。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晚上下班后,零星的消息开始传回院里。那炼钢工地如同一个巨大的、喧嚣的旋涡,吞噬着无数的人力与物资。

小土高炉象一个个癞痢头,遍布在平整过的土地上,日夜不停地喷吐着黑烟和火星。

人们分成几班,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蚁,搬运矿石、煤炭,守着那似乎永远也炼不出合格钢水的炉子。

傻柱回到四合院,说工地食堂缺油少肉,净是些白菜帮子窝窝头,他这厨子当得憋屈。

许大茂则彻底没了神采,躺在床上叫苦不迭。

贾东旭回来,眼神呆滞,问什么都只摇头。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令人不安的迹象开始在院里出现。

街道发的那些代替铁锅的陶釜,极其易碎,没几天就坏了好几个。

做饭成了大问题,中院时常响起因为争抢公共灶台或者陶釜破裂而引发的争吵。

粮食,似乎也变得更紧张了,定量供应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苗头。

阎埠贵家的算盘声里,多了几分对粮食配额的斤斤计较。

贾张氏克扣秦淮茹和孙子的口粮更加变本加厉,仿佛要提前囤积过冬的食粮。连西跨院,李平安也开始有意识地让李平乐多买些耐存储的菜蔬,暗暗做着准备。

春风依旧吹拂着四合院,那株海棠树绽放出粉白的花朵,繁盛依旧。

但树下的人们,心头却笼罩着一层驱不散的阴霾。那远方的炼钢炉火,灼烧的不仅仅是矿石,似乎也灼烤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心。

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亢奋交织,构成了一幅极其扭曲的时代图景。

李平安站在花树下,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他知道,这场自上而下的钢铁洪流,不会因任何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他能做的,只是在这洪流中,牢牢守住西跨院这一方小小的礁石,保护好身边的家人,等待这阵灼热而盲目的风潮过去。

然而,他敏锐地感觉到,更深的困难,或许还在后面。这个春天,注定不同寻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