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干净,李平安已经站在抗日大学的操场上。他深深吸了口气,空气里带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干草味儿,远处传来学员们晨练的口号声。
”李教官,这边请。”一个年轻干事热情地迎上来,”首长们都在大教室等着呢。”
李平安整了整军装,跟着干事往一间窑洞教室走。推开木门,里面坐满了人,粗粗一看,少说二十多个干部,最小的也是营级干部。
周政委站在讲台前,见他进来,笑着介绍:”这位就是李平安同志,飞鹰队的创始人。今儿个特地请他来给大伙儿讲讲特种作战。”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李平安注意到,有些干部眼里带着好奇,也有些带着怀疑。
”各位首长,我就是个带兵打仗的小同志,在坐的当兵的年龄都比我大,我只是有一些独到见解,大家相互讨论,一起学习,有说的不好的,请大家批评指正。”李平安开口,声音洪亮,”今儿个主要跟大伙儿聊聊我们飞鹰队的一些经验。”
他从选兵开始讲:”特种兵不是普通战士,首先得有过人的体能和意志。我们选拔时,十里山地越野只是入门,还要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作战。”
台下一位旅长插话:”李教官,你说的这些,常规部队也能做到啊。”
李平安微微一笑:”那咱们接着说。特种兵要会爆破、伪装、侦察、狙击等特殊技能,还要学会敌后生存、擒拿格斗。更要紧的是,必须有绝对的忠诚和独立思考的本事。”
他讲了个实例:”有一回,我们小队深入敌后,队员二嘎子凭着自学的日语,成功混进鬼子据点,搞到了重要情报。这种随机应变的本事,是特种兵必备的素质。”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干部们纷纷提问。李平安一一解答,讲到精彩处,还会现场演示几个战术动作。
”最要紧的是,”李平安总结道,”特种作战是以小博大,以精胜多,适合斩首行动,咱们要象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
讲课结束后,周政委拉住他:”平安啊,讲得太好了!好多干部都说受益匪浅。对了,毛主席想见见你。”
李平安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在干事带领下,他来到毛主席住的窑洞。毛主席正伏案写作,见他们进来,放下毛笔,笑着站起身。
”李平安同志,你的飞鹰队可是让鬼子闻风丧胆啊!”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
李平安激动得说不出话,半晌才道:”主席,这些都是同志们一起奋斗的结果,都是党的军队。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您给抗联题个字?同志们要是看到您的墨宝,一准儿会受到巨大鼓舞。”
毛主席爽快同意,铺开宣纸,挥毫写下”百战百胜”四个大字。李平安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字收好。
接下来的日子,李平安开始着手训练新一批特种兵。报名处排起了长队,都是从各部队选拔来的精英。
”第一项,负重越野!”李平安站在队伍前,”最后二十名淘汰!”
训练特别残酷。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直到星星出来。有的战士跑着跑着就吐了,有的在格斗训练中挂彩,但没人轻言放弃。
”教官,这也太狠了吧?”一个连长出身的学员忍不住抱怨。
李平安板着脸:”战场上,鬼子会对你更狠!受不了的现在就可以走人!”
果然,每天都有人选择退出。李平安并不拦着,他知道特种兵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为了给大伙儿补充营养,李平安经常带人上山打猎。野鸡、野兔、甚至野猪,都成了学员们的加餐。
”教官,您这打猎的手艺比打仗还厉害!”学员们开玩笑说。
李平安也笑:”吃饱了才有力气打鬼子!”
训练内容特别丰富:爆破课上,学员学习制作各种简易爆炸物;伪装课上,学习怎么融入环境;侦察课上,学习跟踪与反跟踪技巧。
最受欢迎的是狙击课。李平安亲自示范,四百米外一枪命中目标,引来满堂喝彩。
”狙击手要的不是枪法,而是耐心。”李平安教导学员,”有时候为了等一个目标,可能要猫好几天几夜。”
三个月后,最初的两百多名学员,只剩下十八人。但这十八人,个个都是兵王中的兵王。
”恭喜你们通过考核。”李平安看着这些黝黑精悍的战士,”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他决定带队员们进行一次实战演练。目标是一个伪军据点,里面驻守着一个小队的鬼子和一个连的伪军。
深夜,小队悄无声息地接近据点。李平安打了个手势,队员们迅速分散,各就各位。
”行动!”
爆破手先发难,炸毁了据点的供电设施。顿时,据点陷入一片漆黑。
”敌袭!”鬼子惊慌失措地叫喊。
狙击手趁机点名,几个冒头的鬼子应声倒地。突击组迅速突入,与敌人展开近战。
一个新队员在格斗中有些尤豫,差点被鬼子刺中。李平安眼疾手快,一枪解决了那个鬼子。
”战场上不能有心慈手软!”李平安厉声道,”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队员们很快适应了战斗节奏,配合越发默契。不到半小时,就全歼了据点守军。
”打扫战场,赶紧撤!”李平安下令。
回到基地,队员们虽然累,但个个眼神发亮。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特种作战。
”教官,谢谢您!”一个队员激动地说,”我终于懂了您平时的严格都是为了我们好。”
李平安拍拍他的肩:”你们都是好样的。记住,特种兵不光是战士,更是战略力量。咱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第二天,李平安带着队员们来到训练场。
一个通信员急匆匆跑来:”李教官,紧急任务!鬼子一支运输队正在往南移动,听说运送的是要紧物资。”
李平安眼中精光一闪:”来得正好!就让这支运输队,作为你们毕业的最后一道考题吧!”
他转身面向队员们:”全体都有!准备行动!”
十八个战士齐声应道:”是!”
声音震天响,惊起了林中的飞鸟。李平安望着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战士,心里充满了信心。他们就象一把把淬炼过的利剑,马上就要出鞘,斩向敌人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