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四合院:开局1941逃难四九城 > 第63章 奉天暗涌

第63章 奉天暗涌

火车喘着粗气,终于哐当一声停在了奉天站。

站台上顿时乱哄哄一片。穿呢子大衣的日本侨民、裹着厚棉袄的中国百姓、吆喝着维持秩序的伪满警察、还有荷枪实弹的关东军士兵,挤作一团。蒸汽机的白雾混着人群呵出的热气,在冰冷的空气里纠缠升腾,模糊了一张张面孔。

李平安提着藤箱,随着人流慢慢挪落车厢。一股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比关内冷得多,象是无数细小的冰针扎在脸上。他下意识地紧了紧衣领,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周围。

奉天站的气派不小,俄式风格的穹顶高耸,但墙面上的弹痕和还没来得及更换的破碎玻璃窗,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历过的战火。随处可见的日语标识和膏药旗,更是刺眼地提醒着人们,谁才是这里现在的主人。

出站口的检查格外森严。关东军士兵冷着脸,挨个查验行李和证件。伪满警察在一旁点头哈腰地帮忙,对着同胞却往往换上另一副凶恶嘴脸。

李平安的证件是托天津地下关系弄的,身份是“长春大同学院”的历史教员,名叫“赵世安”。证件做得极象,甚至还有恰到好处的磨损痕迹。他神态自若地递上证件,打开藤箱——里面只有几件旧衣服、两本泛黄的旧书和一些零碎药材,符合一个穷教书匠的身份。

鬼子兵翻看了一下,又打量了他几眼。李平安微微躬着身,脸上带着点知识分子特有的拘谨和旅途的疲惫。

“去哪?”鬼子兵用生硬的中文问。

“去…去学院报到。”李平安回答,带着一点河南口音。

鬼子兵挥挥手,示意他通过。

走出车站,奉天城的全貌扑面而来。宽阔的马路,俄式、日式的建筑混杂其中,偶尔还能看到一些中式牌楼,形成一种怪异而压抑的融合。电车叮叮当当地驶过,上面挤满了人。街上行人不少,但大多行色匆匆,面色凝重,很少看到笑脸。

寒风卷着雪沫,刮过街道,也刮过那些缩在墙角衣衫褴缕的乞丐。几个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嬉笑着从一家百货公司走出来,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与周围的景象格格不入。一辆插着膏药旗的黑色轿车鸣着喇叭,嚣张地驶过,路人纷纷避让。

李平安找了一家离车站不远不近、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旅店住下,店名很直白,叫“悦来栈”。房间狭窄阴冷,炕烧得不算热,但至少能遮风挡雪。

安顿下来后,他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象个真正的初来乍到者,花了几天时间在奉天城里转悠。他去看了大帅府——那座曾经像征着东北权力中心的宏伟建筑,如今门口站着日本卫兵。他也去了工业区附近,看着高耸的烟囱冒着黑烟,那是鬼子在掠夺这里的资源。更多的时候,他是在茶馆、酒肆、甚至路边摊旁,默默地听。

听老百姓压低声的抱怨。 “豆油又涨价了,还让不让人活!” “俺家大小子让抓了勤劳奉公,这都快一个月没信儿了…” “小点声!隔墙有耳!”

听伪职员无奈的劳骚。 “这差事真没法干了,两头受气…” “唉,凑合混口饭吃吧。”

也听汉奸走狗得意的吹嘘。 “皇军又打了胜仗!支那不堪一击!” “跟着太君干,少不了咱们的好处!”

各种信息,像碎纸片一样导入他的脑海,逐渐拼凑出奉天乃至整个“满洲国”更真实的图景:严酷的经济掠夺、无处不在的压迫、暗流涌动的反抗、以及少数人可耻的背叛。

这天傍晚,他在一家回民馆子吃羊汤泡馍。店里人多,热气腾腾。邻桌两个穿着铁路制服的中年人低声交谈,语气愤懑。

“妈的,又加了两趟军列,全是往北边开的。” “北边?黑河?还是…” “还能是哪?听说那边…唉,不说了不说了,吃饭。”

北边?黑河方向?李平安心里一动。那里靠近苏联边境,鬼子布防严密,而且…似乎和前世的某些记忆碎片对上了。难道不仅仅是边境防御?

他不动声色地吃完,付帐离开。

回到冰冷的客房,他闩好门,闪身进入空间。

空间里温暖如春,灵气氤氲。他没有先去休息,而是在空地上再次练起了拳脚。八极拳的刚猛暴烈,太极拳的圆转柔和,逍遥步的诡异莫测。他知道,宫本武藏很可能已经在来东北的路上,甚至可能已经到了。下一次碰面,绝不会象北平那样轻易了结。

汗水浸湿了衣衫,肌肉在极限中伸展收缩,内息如同江河奔涌。他将所有的愤怒、所有的杀意,都融入这一招一式中。

练完功,他畅饮灵泉水,疲惫一扫而空,只觉得精力充沛,五感愈发敏锐。

他走到那堆从天津“搬”来的物资前,仔细清点,特别是那些炸药和易燃物。又找出奉天周边的地图(是从天津鬼子的仓库里顺手拿的),借着空间里柔和的光线,仔细研究起来。

奉天是东北的交通枢钮,鬼子的重要据点。但它的重要性,似乎并不仅仅在于此。那往北边开的异常军列,藏着什么秘密?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最终停在奉天以北的一片局域。那里标注着一些模糊的符号和日文注释。

“看来,在去哈尔滨之前,得先在奉天给鬼子留点‘念想’了。”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刀,“顺便,摸摸这北边的水,到底有多深。”

宫本武藏,你在找我吗?

很好。我就在这儿,等着你。

奉天城寒冷的夜色,似乎因为这一人一空间的悄然存在,而变得更加波谲云诡,暗流涌动。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伪满洲国的“心脏”地带悄然蕴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