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给诸葛亮武力值拉满后他变得纯莽 > 第571章 七日后迁都长安!

第571章 七日后迁都长安!

毕竟刘备久不视朝,政事早已由大司马与丞相共理,奏与不奏,实则无差。

此时,吴懿挺身而出,拱手道:“启禀大司马,陛下此前命臣训练一万重甲兵、一万铁骑兵,如今兵员已齐,终日操练,只是装备迟迟未发,没有铠甲兵器,实在难以实练啊!”

徐坤心中本就不同意训练这两万兵马。在他看来,重甲步兵机动不足,铁骑编制又耗费过巨,唯有后来宋人守城之战法才偏重步甲,这岂非将战局主动拱手让人?

但他又不能直言劝止。若真阻挠,世人岂不真说他是曹操之流?

说他与诸葛亮挟刘备以令诸侯?

徐坤转向黄权,问道:“黄权大人,此批装备之事,是否由您督办?”

黄权出列点头:“回大司马,铁甲造價高昂,制作繁複,莫说半年,纵是三年,也未必能悉数完成。”

徐坤微微颔首:“你的难处,我明白。重甲步兵未必非铁甲不可,防御之事,可另寻他法。”

他略一沉吟,道:“盔甲制作,不可中辍。但我也会另想辦法。”

“还有何事?”徐坤抬眼问道。

秦宓应声出列:“启禀大司马,湘州知州王甫来函,请求于长沙增建造纸厂,提高纸张产量。”

徐坤思忖片刻,答道:“准。但武陵旧厂不可废置。当初将纸厂设于武陵,本就是为了增益其地生计。”

“这样吧,我下一道令:今后益州境内官用纸张,一律採购自武陵纸厂。”

秦宓退下后,徐庶迈步上前。

“启禀大司马,昨日接到诸葛丞相来信,魏将张郃兵败被杀,监军朱铄亦被斩首,弘农郡已正式归复我大汉。”

徐坤听罢,点了点头。此事他昨日已知,实则是他与诸葛亮送给杨修的一份大礼。

杨修多年潜伏,暗行谍报,功高却无显名,若无一战之功,将来如何封赏?

毕竟史书不载谍事,大汉重光,总要堂堂正正,岂能倚靠阴谋秘计?

而徐坤授意徐庶在朝会上奏报此事,另有一层用意。

只听徐庶继续说道:“既然长安已非边塞危地,臣提议:是否该奏请陛下,还于旧都?”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百官议论纷纷。

其中益州出身的官员反应最烈。

吴懿当即谏阻:“是否过早?弘农才定,关中未稳,迁都之事关系重大,还请大司马三思!”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下殿内益州出身的同僚,见不少人微微颔首,便继续奏道:

“长安虽为旧都,然经多年战乱,宫室倾颓,城防亦需加固。”

“且洛阳近在咫尺,仍为魏贼所据,其兵锋随时可至。”

“我军主力方自汝南苦战而回,急需休整补充。”

“若此时仓促迁都,后勤粮秣转运艰难,护卫力量亦恐不足,万一有失,恐非良策啊。”

“臣以为,当待关陇稳固,潼关以东再无威胁,方可从容迁都,以策万全。”

张松眉头紧锁,缓缓说道:

“而且关中也是光复还未到一年,局势尚未完全稳定,陛下要是去了,万一遇到什么危险可怎么办啊?那里盗匪未清,民心也未全然归附,若是陛下有个闪失,我等如何向天下交代?”

黄权叹了口气,点头附和:

“我也觉得急了点,眼下又没什么战事,陛下也刚刚回成都,舟车劳顿,尚未休息妥当。更何况陛下经历汝南一战之后,损失惨重,似乎有点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现在就让陛下去长安路途遥远,风雨兼程,我怕陛下心里上承受不住啊!若是再添新伤,岂不雪上加霜?”

其实益州本地官员们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毕竟这么大的天下,不可能把治所放在西南这么一个角落里,对统御全局不利。

自光复汉中以来,朝中便有迁都之议,只是众人心照不宣。

但是这一天越晚越好,尤其是对益州本地官员来讲,只要刘备在成都一天,他们就是京官,权势熏天,宴席不断;

刘备要是去长安了,他们就成地方官了,远离中枢,荣华富贵便如过眼云烟。

因此,众人私下里无不祈祷陛下多留些时日,好多享几日京官的尊荣。

听到这三位的话,法正站出来说道:

“诸位心疼陛下,我们都知道,但陛下乃汉室中兴之主,肩负光复神州之重任!”

“长安乃大汉故都,高祖龙兴之地,武帝挥鞭之所。”

“今关中已定,潼关在握,陛下正位旧都,方能昭示天命所归,凝聚四海人心!”

“此正其时也!”

“诸位所虑者,无非是陛下安危与成都权宜。”

“然陛下身系社稷,岂能久困蜀地?”

“至于成都,有臣等与诸公坐镇,陛下亦可随时巡幸,何虑之有?”

“迁都长安,非弃成都,乃为鞭策天下,令伪魏、孙权宵小知我大汉王旗所指,宇内澄清之志不可挡!”

“陛下英睿,必不愿久做偏安之主。”

“大司马明鉴,此乃臣肺腑之言,还望早做决断!”

徐庶见法正出来说话,也站出来说道:

“法孝直所言极是!”

“长安乃天下之中,王气所钟。”

“陛下还于旧都,则中原震动,伪魏胆寒,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且关中沃野千里,八水环绕,进可图河洛,退可守潼关,实乃帝王基业。”

“至于陛下安危与宫室城防”

徐庶目光扫过吴懿、张松等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丞相已亲赴长安坐镇,整饬武备,修缮宫室,并令魏延、吴班等将加固潼关、武关防务,必保陛下万全。”

“陛下乃雄主,一时困顿乃人之常情,若见大汉旌旗重立未央宫前,沐浴祖宗荣光,心气必复!”

“此乃提振国威、凝聚人心之良机,断不可失!”

“望大司马速请陛下定夺!”

徐坤看着这事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便要下决断了。

其实私底下就连那张松、吴懿、黄权几人也早已打了招呼。

今日朝会之争无非是给那些益州其他世家看的。

告诉益州那些其他世家,代表你益州世家利益的几个大官,在朝堂之上因为这事已经跟大司马徐坤争过了,但是人家徐坤没同意。

徐坤也通过这事给各大世家看一看,尽管这事是我徐坤一个人拍板的,但是我可没搞一言堂,这事是就你们益州世家反对,其余人可都是同意的。

“那就这么定下,七日后迁都长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