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沈兮梦的点拨,洛九曦迅速调整了策略。
他一方面命人加紧研究袁氏送来的密信,进行更精细的交叉比对;另一方面,开始精心策划一场“玉观音转移”的大戏。他挑选了一队绝对忠诚且身手高强的侍卫,伪装成普通的商队护卫,准备押送一个装着真品玉观音的锦盒,从京城前往某处看似安全的别院。
整个路线、时间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要给对方可乘之机,又要确保全程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下。
与此同时,对古董铺的监视并未放松,他要确保对方无论是选择在铺子下手,还是在“转移”途中动手,都逃不出他的五指山。
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
“商队”出发的前夜,洛九曦站在书房的舆图前,沈兮梦安静地陪在一旁。
“明日,便是见分晓的时候了。”洛九曦沉声道。
沈兮梦将一杯参茶递到他手中,目光坚定而温柔:“妾身相信,夫君定能马到功成。我与孩子们,在府中等你凯旋。”
而袁氏送来的那匣密信,在洛九曦派人连夜比对下,似乎也隐隐指向了崔鹏名下几处之前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产业,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
夫妻二人的默契配合,正一点点地将隐藏的敌人,逼向绝境。
翌日,天光未亮,一支看似普通的商队便悄无声息地驶出了靖北王府的一处别院。
三辆马车,十余骑护卫,衣着朴素,却个个眼神锐利,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中间那辆马车的夹层里,正稳妥地安置着那尊真正的羊脂白玉观音。
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午后抵达城外五十里处的一处皇家苑囿,那里有洛九曦安排的接应人手。
这条路线是洛九曦与沈兮梦反复推敲后选定的,途经一段人烟相对稀少的山林官道,正是设伏与反伏击的绝佳地点。
“鱼饵”已下,只待“鱼儿”咬钩。
几乎在商队出发的同时,两拨人马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悄然动作起来。
一拨是崔尚书府上的那名心腹管家,他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指派了几名豢养的死士,携带利器,提前埋伏在了预定路线的山林之中。
另一拨,则是那名北狄皮货商及其同伙,他们选择了更靠近京城出口的一处狭窄关口,准备利用地形进行突袭抢夺。
洛九曦坐镇王府,通过快马和信鸽不断接收着前方的消息。
沈兮梦陪在他身边,虽面色平静,但微微交握的手指出卖了她内心的紧张。
“报——!侯爷,崔府的人马已在黑松林埋伏!”
“报——!北狄探子出现在落鹰涧!”
一切尽在掌握。
洛九曦神色冷峻,下令道:“按计划行事,让他们抢!告诉咱们的人,交手做做样子,务必让‘东西’被北狄那边的人抢走!注意自身安全,不得恋战!”
他临时改变了策略。
相较于崔鹏这条已知的“内线”,他更想抓住北狄这条“外线”,顺藤摸瓜找到穆南萧!
商队行至落鹰涧,地势陡然险峻。
早已埋伏在此的北狄探子如同鬼魅般从岩石后跃出,动作狠辣,直扑中间那辆马车!
洛九曦安排的护卫“奋力”抵抗,刀光剑影,呼喝声在山谷间回荡,场面看似激烈,实则护卫们且战且退,有意无意地露出了破绽。
一名北狄探子趁机劈开车厢,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放置其中的精美锦盒,他一把抓起,唿哨一声,同伴立刻掩护其脱离战团,几人如同来时一般,迅速消失在密林之中。
而另一边埋伏在黑松林的崔府死士,赶到时只看到了满地狼藉和“惊慌失措”的商队护卫,得知玉观音已被北狄人劫走,只能悻悻撤回。
消息传回靖北王府,洛九曦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很好。通知我们的人,给我死死咬住那几个北狄探子!无论他们跑到天涯海角,都要给我跟住了!我要知道他们把玉观音交给谁,通过什么渠道运往北狄!”
就在洛九曦调兵遣将之时,沈兮梦沉吟片刻,轻声补充道:“北狄人得手后,为求稳妥,未必会立刻将真品送出。或许会先找个地方隐匿起来,确认没有追兵和陷阱后,再启动那条秘密线路。我们的人跟踪时,需得格外小心,不能跟得太紧,以免被察觉。”
洛九曦闻言,赞赏地看了妻子一眼,立刻对洛三补充命令:“按夫人说的办!动用一切可动用的民间眼线,在各处要道布下暗桩。我要知道他们每一个落脚点,每一次接触的人!”
与此同时,对袁氏送来那匣密信的研读也有了新的发现。
负责此事的幕僚兴奋来报:“侯爷!比对出来了!信中多次隐晦提及的‘皮货’、‘药材’交易,其时间和数量,与崔鹏名下那几家与北狄有关联的商行异常资金流入的时间高度吻合!而且,其中一个代号‘南山客’的人,经查证,极有可能就是常年游走于边境、为崔鹏与北狄牵线的中间人!”
接下来的几天,洛九曦耐心等待着。
追踪北狄探子的暗卫不时传回消息:对方极其狡猾,在山区绕行,数次更换藏身地点,最终潜入了一处位于边境附近的偏僻山庄。
而关于“南山客”的调查也在同步进行,此人的画像、常去的据点、接触的人员被一一摸清。
这一次,他不仅要截回玉观音,更要沿着这条由贪婪和野心铺就的暗线,将境内的蛀虫和境外的威胁,连根拔起!
他站在靖北王府的最高处,遥望边境方向,目光如炬。
沈兮梦静静立在他身侧,夜风吹拂着两人的衣袂。
“快了。”他低声道。
“嗯。”她轻声回应,将手放入他温暖的掌心。
洛三带着人,把南山客秘密押解回京,投入了洛九曦掌控的诏狱。
从他身上和几处隐秘据点搜出了不少与崔鹏往来的书信,然而,当洛九曦亲自仔细审阅这些信件时,眉头却越皱越紧。
这些信件的笔迹虽极力模仿,但细微处仍能看出并非崔鹏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