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李兆坤每天不是参加各种技术交流会,就是跟队去其它单位作报告,又忙又枯燥。
唯一欣慰的是,会议期间包吃包住,倒是节省了不少粮票。
11月8日,立冬。
这一天刚好又是周末。
傍晚时分,李兆坤跟王炯请了一小会儿假,带着饭盒跑回了家。
对于立冬,四九城人还是相当重视的,因为有“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的说法,一般立冬这天都会吃顿好的。
院子里,大毛正带着弟弟们玩“打仗”的游戏,二毛、三毛和五毛都有自己的金属玩具枪,不出意外地成为了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
要知道,其他人手中的枪,要么是木头削的,要么是纸折的,要么干脆用手指比划,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李兆坤偷偷来到五毛的身后,一把抱起了小家伙。
五毛先是吓了一跳,发现是爸爸后,立马搂住了爸爸的脖子,大声欢呼道:“爸爸、
爸爸,爸爸回来了——”
大毛几个听到喊声,游戏也不玩了,纷纷跑到了爸爸身边,他们已经有半个月没见到爸爸了。
李兆坤领着小家伙们回到自家,屋内老太太和大丫正在包饺子,立冬当天,四九城这边有吃饺子的习俗,而且还必须是老倭瓜馅儿的饺子。
老倭瓜也不是普通的老倭瓜,而是夏天特地留下来的,这种经过了长时间糖化后的老倭瓜,吃起来有一股甜味。
当然了,如果保存条件不好,老倭瓜中间很容易腐烂,需要看运气。
李赵氏看着突然回来的小儿子,不由得有些惊喜:“会开完了?”
“没呢,还要天,我跟领导请了会假,可以吃完饭再回去。”
李兆坤将手中饭盒递给了大丫。
饭盒里是他从餐厅带回来的晚餐,有两份荤菜,晚上正好加餐。
李赵氏突然发现小儿子穿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连忙问道:“老三,你这身衣服哪来的?”
老太太比李来贵细心,上次回来,李来贵就没注意到新衣服。
“咳,代表团的看我穿着朴素,特地捐款帮我买的。”
说起这段不光彩的经历,李兆坤脸上依然有些发热。
李赵氏一听没花钱,顿时满脸笑容道:“这个会,去的不亏,白得了一套衣服,就这料子,起码得要六七十,你们那个代表团里的人,还怪好的。””奶奶,爸爸还有皮鞋。”
大毛指了指爸爸的新皮鞋。
“是吗?”李赵氏立马走到儿子身边,仔细看了看皮鞋,“不得了,这么好的皮鞋,没五十块拿不下来。”
哟霍,这全身加在一起,都超过一百了,顶小儿子三个月的工资。
李兆坤看着老太太一惊一乍的模样,赶忙转移话题:“妈,我爸呢?马上就要吃晚饭了,怎么不在家?“
“前面院子的孙老二家,他们家儿媳妇刚刚出事了,你爸过去帮忙,估计待会儿就会回来的。”
李赵氏回答道。
“出啥事了?严不严重?”
“唉,估计是营养不良,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已经送去医院了,不过我看悬,孩子肯定保不住。”
李兆坤皱了皱眉:“他们家有这么困难吗?一个孕妇也能搞得营养不良?应该不至于吧?”
“我也是听人说的,他们家儿媳妇每次吃饭,都会偷偷留两个馒头,然后拿馒头跟人换成粮食,再寄回娘家,听说她娘家那边饿死人了。”
李赵氏不由得唏嘘道。
李兆坤听了,心里顿时特别堵得慌,这该死的世道。
果然没过多久,李来贵回来了。
李赵氏连忙问道:“怎么样了?孩子保住了没?”
“怎么可能保得住?医生说了,要不是送来及时,连大人都不一定能保住。”李来贵摇了摇头。
“真是造孽!”
李赵氏叹了口气。
“行了,不说了。”李来贵摆了摆手,随即看向小儿子:“老三,你怎么回来了?会开完了?”
“没,还要几天,我特地请假回来的,待会儿吃过晚饭还要回去。”
李兆坤回答道。
李来贵点了点头:“你回来得正好,等会儿起吃饺子。”
另外一边,李赵氏已经装好了一盘饺子,朝大孙女吩咐道:“大丫,你把这盘饺子给你小姑姑送过去。“
她刚刚过去看了,柱子家为了节省粮食,没包饺子。
“妈,我去吧!正好找柱子说点事。”李兆坤主动接过了活。
“别待太久,马上就要开饭了。”
李赵氏提醒了一句。
“知道了。”
李兆坤端着盘子出门了。
傻柱家,一家三口还没吃饭。
李兆坤送完饺子,直接将傻柱叫到了一边,低声问道:“柱子,我二婶那边,怎么还没过来?刚刚孙老家发生的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听说了,我刚刚正和小华说这个呢,她平时也是一个人在家,这万一要是出了点事,那就糟糕了。”
傻柱满脸凝重道。
“那还等什么啊?华肚子也不了,赶紧把我二婶接过来。”
李兆坤提醒道。
傻柱点了点头:“三哥,你放心,我明天就去厂里请一天假,亲自把我岳母接过来,确实不能再拖了。“
其实,他非常清楚丈母娘的顾虑,不就是担心他们家粮食不够吃,怕来了增加负担,留在乡下好歹还能混几顿救济粮,说到底还是为他们着想。
李兆坤闻言,伸手拍了拍傻柱的肩膀:“家里粮食如果不够吃了,记得跟我说,我这边能帮你弄到粮食。”
“三哥,我们家囤的苞还有不少,暂时不缺吃的。”
傻柱摆了摆手。
“没说现在,我说的是以后,千万别跟我客气。”李兆坤郑重道。”嗯,我记住了。”
傻柱顿时面露感激。
他也知道,三哥现在越过越好,认识不少大领导,比他能耐大多了。
回到家,老太太已经分好了饺子,李兆坤端起了自己的那一碗,一口一个吃了起来,饺子味道还不错。
可能是家里条件变好了,也有可能是有了正式工作,底气变足了,老太太终于舍得放油了,不再想以前那么抠抠搜搜的。
吃到一半,李兆坤突然想起自己带回来的肉菜,于是随口问道:
“妈,我带回来的菜呢?”
“有饺子还不够吗?你去院子里看看,有几家包饺子了?”
李赵氏没好气道。
从这个月开始,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够吃的,哪里舍得包饺子,有些家庭买回粮食的第一天,就把细粮全部换成了粗粮,粗粮好歹能吃饱。
李兆坤无奈,只能继续吃着饺子。
晚饭结束后,李兆坤顺路将老太太和大毛几个,送上了公交车,没办法,家里的厚棉被都送去学校了,自然没办法在家睡觉,只能当天回当天归。
出门之前,老太太将小儿子带回来的肉菜一分为二,一半带去了学校,另外一半留给了老伴和孙女们。
毕竟学校伙食比家里要好些,孙子们隔三差五就能吃到肉,虽然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但也不差了。
公交车上,家伙们奋地朝爸爸挥舞着双:“爸爸,再见!”
“在学校乖乖听话,别让奶奶操。”李兆坤叮嘱道。
ps:求推荐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