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过午饭,许玉叶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赵家堡,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村庄,让她不禁有些恍惚。
从此以后,她就是城里人了,这里的一切都不再属于她。
回家路上,不断有村民亲切地打着招呼,大家伙都夸老许家有个好女婿,居然把许家幺女也弄进了城里。
许玉叶虽然待人接物一如既往,但心中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股优越感,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许继元看到归来的小女儿,满脸关心道:“今天不是周末,怎么回来了?”
“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姐夫帮我找到了一个正式工作,从今天开始,我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许玉叶正式宣布道。
许继元害怕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回了句:“你说什么?再说遍——”
“爸,我说我有正式工作了。”
许玉叶大声重复了一遍。
“什么工作?哪个单位的?”
许继元连忙追问道。
“棉纺三厂,就是姐夫工作的那个单位,我被安排进了棉纺厂的托儿所,在里面当老师。”许玉叶回答道。
“当老师好啊,太阳晒不着,风吹不着,淋不着,作也轻松。”
许继元笑得满脸都是褶子。
许玉叶嘟囔道:“托儿所里的算什么老师,顶多只能算保姆。”
“别不知,你要是不乐意,让你大嫂代替你去上班。”
许继元没好气道。
“没—我又没说不愿意。”
许玉叶赶忙表态道。
工作再不好,那也是一个正式工作,她怎么可能让给别人。
许继元摆了摆手:“了,你在家歇会儿,我去叫你妈回来。”
“爸,你腿脚不便,还是我去吧?”
许玉叶拦住了老爸。
“没事,我腿已经好多了,这点路不算什么,让你歇着你就歇着。“
许继元说完便出门了。
十几分钟后,许江氏丢下了老头子,一个人先跑了回来,母女俩见面后又是一番欢天喜地。
到了晚饭时间,就连一向不对付的大嫂,都对许玉叶说了几句恭维的话,没办法,谁让小姑子命好呢,人家以后就是城里人了,此时不巴结更待何时。
也许,这大概就是生活吧!
第二天一大早,许玉叶带着父母坐上了进城的公交车,三人没带别的,只带7一筐大白菜和一筐箩卜。
到了四合院,许玉叶轻车熟路地推开了姐夫家的大门,另外一边,许江氏已经和正在晾衣服的三大妈聊上了。
“毛姥姥,你们怎么带了这么多蔬菜过来?吃不完要烂的。”
三大妈紧紧盯着两个竹框。
这么多大白菜和萝下,如果能送他们家一些,那就再好不过了,今年菜价比往年贵了不少,都快吃不起菜了。
许江氏不是小气的人,随手拿了一棵白菜和一根大箩卜,塞进了三大妈的手里,随即解释道:“这些菜除了吃,剩下的都是用来腌咸菜的。”
如今正是霜降时节,按照老一辈人的观念,这标志着一年冬天正式开始,同时也是腌咸菜的最佳时间。
众所周知,初霜对农作物伤害非常大,民间有“霜降杀百草”的说法,每到这个时候,地里的蔬菜如果来不及收获,就会腐烂得特别快。
因此霜降一到,农民们会突击收菜,即便昨天小女儿不回来,他们也会进城给女婿家送菜的。
三大妈看着手中的蔬菜,笑着附和道:“前几天刚下霜,经霜后的蔬菜最适合拿来腌咸菜了,腌出来的咸菜特别有味道,而且不容易坏,往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腌咸菜。”
“那今年怎么不腌了?”
许江氏随口问了句。
“唉—”说起这个,三大妈忍不住叹了口气,满脸无奈地解释道:“今年也不知道咋回事,一来蔬菜供应少,二来价格也贵,家庭条件好的少腌一点,条件不好的那就只能不腌了。“
就比如他们家,今年就不打算腌咸菜,有这个钱,还不如去黑市买点粮食回来,粮食比蔬菜更耐饿。
听到蔬菜价格涨了,许江顿时来了兴趣:“现在白菜和箩卜什么价格?”
“大白菜一毛,箩卜还要更贵一些,要一毛多,都快赶上面粉价格了。”三大妈咬牙切齿道。
“这么贵?”许江氏吃一惊。
她大概猜到原因了,以他们生产大队为例,首先是洪灾影响,其次很多菜地都被用来改种粮食了,自家吃的蔬菜都是自留地种的,总共也没多少。
“可不是嘛,还是乡下好,自己种菜自己吃,一点都不受影响。”
三大妈露出了羡慕神色。
许江氏苦笑一声,连连摇头:“乡下虽然不缺菜,但缺粮食啊!不瞒您说,从八月份开始,我们那就没吃过一顿饱饭,平时也就能混个半饱。”
“这么惨?”三妈吓了一跳。
城里再苦,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顶多就是粗粮多些,吃多了不好消化。
“谁说不是呢?要我说还是你们城里好,旱涝保收,永远饿不着。“
这次轮到许江羡慕了。
三大妈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许江氏将竹框挪到了女婿家的走廊上,走廊边有一口倒扣着的水缸,这口水缸就是往年用来腌咸菜的。
女婿家人口多,咸菜腌得也比别人家多,别人家普遍用的都是陶罐,他们家直接用水缸,要不然根本不够吃。
许玉叶帮老妈倒了一杯水,赶忙招呼道:“妈,快进来喝口水。”
许江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进屋后端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然后看了看四周,打量起了女婿家的变化。
上次过来,还是中秋节。
其中最显眼的是,房间里多了一个书架,暖水壶也多了一个,窗台边放着两双崭新的布鞋,其它的倒是没什么变化,毕竟才过去了半个月。
紧接着,她来到了面缸前,轻轻掀开了木盖,里面有一个布袋,布袋里面几乎装满了,怎么得也有五十来斤。
许玉叶看到老妈的动作,随口说了句:“妈,不用检查了,姐夫家真不缺粮,旁边的米缸里还有几十斤棒子面,饿着谁也饿不着大丫他们。“
“这些粮食哪来的?”
许江氏好奇道。
“姐夫能挣钱,这些都是从黑市上买的。”许玉叶回答道。
姐夫就是这么跟你说的,这里面应该不会有假。
一旁的许继元,突然指着相框上的两张新照片问道:“这两张照片是不是在旅顺拍的?“
“恩,前几天刚寄过来的。”
许玉叶点了点头。
“拍得真好看!”
许继元越看越满意。
ps:求推荐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