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李兆坤刚忙完,就看见一厂的工会会长梁素珍迎面走了过来,他赶忙上前打了个招呼。
“梁会长,您找我有事?”
梁素珍没有废话,开门见山道:
“兆坤同志,打扰你工作了,我这次过来主要是有事相求。”
“什么事?您尽管说。”
除了调去一厂,其它的都好商量。
“事情是这样的,你捐出来的那辆小轿车,能不能让我们一厂的职工也沾沾光?享受下便利?”
梁素珍缓缓说道。
“梁会长,您放,我等下就去找我师父商量一下,问题应该不大。
李兆坤毫不尤豫地答应下来。
这事肯定不能拒绝,毕竟一厂职工给他们家捐过款,做人不能忘本,也怪他考虑不周,当时没想到这一层。
梁素珍闻言,顿时露出了笑容,她就知道李兆坤同志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心里肯定念着他们一厂的好。
送走了梁会长,李兆坤转身出了食堂,向师父办公室走去,结果刚到大礼堂门口,就看到了师父正在擦车。
他赶忙上前帮忙:“师父,这种活不用您亲自动手吧?”
“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正巧今天有人结婚,估计待会儿就要过来借车了。”张淑兰笑着摆摆手。
有了这辆“专用婚车”,以后厂里职工结婚,别的不说,就面子而言,放眼整个四九城,绝对是首屈一指。
要知道,这年头结婚,能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就算高配了,至于小轿车,基本上跟普通工人无缘,甚至就连很多中低层干部,都没这个能力。
“是吗?”李兆坤拧干抹布,随口问道:“司机怎么解决的?”
张淑兰回答道:“司机问题,当然是自己解决,要么去小车班请人,要么去外面找人,总不能让工会凭白多养一个司机吧?“
“师父,我觉得还是雇一个专职司机比较好。“李兆坤试着劝道。
一厂加之他们三厂,差不多有六千人,这里面超过一半都是未婚的小姑娘,平均算下来,几平每天都有人结婚,配一个专职司机很有必要。
“哦?怎么说?”
“原因很简单,外面的司机驾驶水平有高有低,万一碰到个技术差的,到时候出了车祸,那就不美了。“
车毁事小,出现伤亡那就麻烦了。
张淑兰越想越觉得徒弟说的对,当即重视起来:“你说的也有道理,回头我找厂长说说,看能不能增加一名司机,专门帮忙开婚车。”
“最好找个老司机,不求技术有多好,一定要稳,年轻司机喜欢开快车,容易出事。”
李兆坤随口提醒了一番。
“恩,我知道了。”
张淑兰认真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李兆坤说起了张会长刚刚的请求,同时也说了自己的难处。
张淑兰稍微考虑了一下,然后大手一挥:“如果只加上一厂,二厂那边肯定有意见,干脆一碗水端平,连二厂一起算上好了。“
“加之二厂?是不是太多了?”
李兆坤迟疑道。
目前三家工厂当中,二厂规模最大,职工人数也是最多的,三个厂加在一起大概有一万两千多名职工,不用想也知道,一辆车肯定不够用。
“多了就多了,大不了让他们排队用车,等不及的那就别借了,再说人多了也有好处,免得其它单位的人都跑过来借车,到时候天天扯皮。”
张淑兰不以为意道。
李兆坤想想也是,当场附和道:“那行,就按照师父您的意思办。”
四合院,许玉叶看到姐夫下班回来,立马告诉了对方一个好消息:“姐夫,王主任已经答应了,等到小华姐生完孩子,就让她去街道办帮忙。”
“同意了就好。”李兆坤笑着点点头,随即又问道:“你辞职的事,王主任没说什么吧?”
“王主任没说其它的,只是抱怨你太折腾了,还说事不过三—”
“放心,没有第三次了。”
李兆坤摆了摆手。
这件事,确实是他不占理。
“姐夫,那我明天能去报到吗?”
许玉叶想早点入职。
李兆坤点点头:“行,你等下回去收拾一下行李,明早跟我一起上班。”
“太好了!”
许玉叶激动得蹦了起来。
“对了,你有没有把接班的事告诉给你华姐?”
“还没呢!我也是刚回来。”
“走,咱们一起去你华姐家。”
李兆坤抬脚向中院走去。
许玉叶赶忙跟在了后面。
中院洗衣槽,李丽华洗完衣服,正准备把盆里的污水倒掉。
李兆坤见状,立马上前拦住对方:“别动,让我来。”
“三哥、玉叶,你们下班了!”
李丽华随口打了个招呼。
李兆坤倒完水,忍不住唠叼道:“你现在肚子不小了,一定要小心,像洗衣服这样的活,完全可以交给柱子,他又不是不会洗衣服。”
“三哥,没事的,洗衣服又不是什么重活,我能行。”
“别逞强,你这是第一胎,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李兆坤顿了顿,紧跟着问道:“二婶怎么还没来?“
“现在正是农忙,我妈哪有空闲,估计要等到下个月才能过来。”
许玉叶解释道。
没办法,乡下不象城里,不干活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分不到粮食,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如果不是怀孕,她这会儿搞不好也回去挣工分了。
李兆坤没有再说什么,对广大农民们来说,秋收确实是大事,特别是当下,多收一丁点粮食都是好的。
许玉叶性子急,立马拉着小华姐,跟对方说了去街道办“接班”的事。
李丽华听了,顿时满脸惊喜道:“三哥,玉叶说得是真的吗?”
“真的,等你坐完月子,就可以去街道办上班了,虽然只是临时工,但活不重,每个月多少能补贴点家用。”
李兆坤郑重点了点头。
“太好了——”
李丽华狠狠握了下拳头。
当前黑市粮价居高不下,靠柱子一个人挣钱,根本不够花的,要不是家里提前囤了一批粮食,加之公公每个月寄钱回来,这日子怕是难了。
李兆坤见堂妹情绪激动,赶忙安抚道:“你别激动,街道办的工作先干着,回头等柱子存够钱了,再帮你买个正式工,这样你也能把户口转过来。“
“正式工的名额太贵了,而且柱子跟我说过,人家一般都是优先卖给亲戚或者认识的人,很少往外卖的。“
李丽华忍不住叹了口气。
最近两年,形势变化太快了。
许玉叶连忙劝道:“小华姐,这事没你想的那么困难,就拿我自己举例好了,我也是乡下来的,我都能找到正式工作,你肯定也能行的。”
“玉叶,你不说,我差点忘问了,你新工作是哪个单位的?谁帮你找的?”李丽华非常好奇。
“新工作是姐夫帮我找的,至于工作单位,就是他现在工作的棉纺三厂。”许玉叶回答道。
李丽华立马看向了堂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三哥上个月刚帮大伯母找了个正式工,现在又轮到了玉叶。
这也太夸张了吧?
李兆坤随便编了个理由:“这不是我们厂要扩招,我们领导手上正好有一个名额,干脆让给我了。“
李丽华满脸羡慕地看了一眼许玉叶,这位小妹妹运气真好,进城一个月就变成了正式工,不象她,虽然嫁进了城里,还在为未来生活发愁。
说完了“接班”的事,李兆坤转身去了贾家,把小女儿抱了回来,自从大毛几个住校后,家里突然变得冷清下来,让他一时间有些不习惯。
好在还有小丫,小丫头也是个爱闹腾的性子,多少弥补了一些空缺。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李兆坤便带着小姨子坐上了公交车。
到了棉纺厂,他先安排小姨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个多小时,等到忙完早餐,才带着对方去了办公楼。
入职过程很顺利,在李兆坤的努力下,许玉叶被分到了棉三托儿所当老师,托儿所老师虽然福利待遇差了些,但工作相对来说要轻松不少。
其它的先不论,就车间里的那种机器轰鸣声,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从办公楼出来,许玉叶一直嘟着小嘴,很显然,她对哄孩子没兴趣,更愿意当一名光荣的纺织女工。
李兆坤没好气道:“当老师有什么不好的?别人想当还当不上呢?”
“姐夫,我没说当老师不好。”
“那你苦着脸干嘛?”
“唉—”许玉叶叹了口气,随即转移了话题:“姐夫,小丫已经一岁半了,什么时候上托儿所?“
“明年吧!”
“上哪个托所?是来咱们这边?还是去海军院?”
李兆坤没有尤豫:“小丫还小,不适合全托,当然是来咱们这边,而且有你在,姐夫也能更放心一些。“
“我知道了,姐夫你是故意的——”
许玉叶恍然大悟道。
“别不知好歹,当纺织工人有什么好的,又苦又累不说,还要三班倒,等以后你就明白了。”
李兆坤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到了棉三托儿所,李兆坤受到了周所长的热烈欢迎,当得知许玉叶要来托儿所上班,简直笑眯了眼。
这下好了,有了这层关系在,以后再向对方求歌,就更有把握了。
离开之前,李兆坤自作主张,帮小姨子请了整整三天假,周所长没有任何异议,当场就批了。
出了托儿所的大门,许玉叶再也忍不住了:“姐夫,明明请一天假就够了,为什么要请三天假?”
“马上天气就要转冷了,你回去后顺便把爸妈接过来,到时候我把那位老中医的地址给你,你陪着爸去看下腿,这样也能更放心一些。”
李兆坤解释道。
那位老中医就是制作膏药的人。
老丈人敷了整整半年的膏药,也是时候去“复诊”一下,看看要不要调整治疔方案,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疗程。
“姐夫,还是你考虑得周到。”
许玉叶不禁有些小惭愧。
姐夫比她更关心父母,相比街下,她这个甩女儿的,反而做得不够好。
李兆坤继续说道:“大毛他们的卧室刚好空着,爸妈来了后有地方住,可以待到周末再回去。“
“恩,我记住了。”
许玉叶认真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李兆坤将小姨子送到了宿舍楼前,女生宿舍,他不方便进,于是交代了对方几句,然后便离开了。
宿舍管理员指着李兆坤的背影,向许玉叶问道:“小姑娘,你跟李师傅是什么关系?”
“他是我姐夫,亲姐夫。”
许玉叶如实回答道。
“你姐是许金枝?“
宿舍管理员脱口而出。
许玉叶略带诧异道:“阿姨,您认识我大姐?”
这里是三厂,又不是她姐工作过的一厂,也太奇怪了。
宿舍管理员摇摇头:“我不认识你姐,但知道你姐的事,其实不止是我,咱们厂很多人都听说过你姐的事。“
“我姐有这么出名吗?”
“不是你姐出名,是你姐夫很出名,你姐夫不仅会做菜,而且还会写歌,他写的歌,大家都爱听。”
“是吗?我姐夫都写了什么歌?”
许玉叶好奇道。
宿舍管理员瞪了眼睛:“他不是你姐夫么?你居然不知道?”
“呃,我街前一直待在乡下——”
“这就难怪了。”宿舍管理员一把拉住许玉叶,兴披地广绍道:“你姐夫写了好几首歌,每一首都很好听,阿姨最喜欢的是《军港街夜》和《呼唤》这两首,真的太好听了,怎么听都听不厌。“
“什么?《军港之夜》是我姐夫写的?您没弄错吧?”
许玉叶彻底惊呆了。
要说今年最火的一首歌,非《军港街夜》莫属,不仅丏播里天天播放,就连走在大元茶,都会经常听到有人哼唱。
孔然了,她已己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就彻底喜欢茶了,为了抄写歌词,她还专门买了一本笔记本。
没想到,《军港街夜》居然是姐夫写的,这也太出乎意料了,在她的记忆中,姐夫一直不学无术,她也从未见过对方写过什么歌曲,戏院倒是经常去。
宿舍管理员连连点头:“孔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不成,你要是不信,可以去问问其他人,大家都知道。”
“阿姨,我不是企疑您,只是感觉有些太震惊了,我姐夫他以前从没写过歌,就连唱歌都很少见。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我听人说,你姐夫这叫大器晚成。”
ps:求推荐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