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还有一个好消息忘了告诉您了。”李兆坤试着转移话题,
“什么好消息?”
李赵氏果然来了兴趣。
李兆坤笑着回答道:“我已经打算好了,开学后就帮大毛转学,就转到这个海军七一小学,人家是大院里的学校,教程质量比红星小学好多了。”
“转学?转得进去吗?”
李赵氏满脸惊喜。
关于大院学校的种种传闻,她在街道办听过不少,别的就不说了,学校食堂那是真的好,据说顿顿都有肉。
“我现在是七一小学的荣誉教师,大毛作为教师子弟,当然能进去。”
李兆坤随口解释了一番。
李赵氏顿时欢欣鼓舞道:“太好了,大毛平时喜欢贪玩,进去后说不定能把成绩提升上来。”
“成绩我是不指望了,只要他不给我捣蛋闯祸就行了。”
李兆坤并没有抱太高期待。
这年头不是后世,大学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大毛即便不贪玩,考上大学的概率也十分低,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认真学。
至于成绩,那就随缘了李赵氏突然想了起来:“怎么只有大毛?大丫和二毛不转学吗?”
“妈,您忘了,大丫明年就要小升初了,现在转学意义不大;至于二毛,年纪太小了,我怕他进去后被同学欺负,先让大毛过去探探路。”
李兆坤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欺负?不至于吧?”
李赵氏皱了皱眉。
“妈,人家学校里都是干部子弟,喜欢拉帮结派,喜欢攀比,咱们家什么家庭,转过去不一定就是好事。”
李兆坤提醒道。
任何学校,都存在霸凌情况,
要不是大毛性子野,武力值也不弱,他还真不一定能下定决心。
李赵氏有些不以为意:“学校里有老师管着,哪有你说得那么夸张?”
“妈,真实情况只会比我说得更加严重,咱们不能急于求成。”
李兆坤郑重其事道。
李赵氏见小儿子一本正经的样子,也就没再坚持:“既然你担心,那就先让大毛这个当哥哥的进去看看。”
“您老英明!”
李兆坤习惯性地拍了个马屁。
很快,李来贵从老婆子口中得知了这两个好消息,顿时高兴得找不着北,一个劲地嘟着“老三有出息了”。
晚上,老爷子喝了个伶仃大醉,破天荒地在小儿子这边睡了一晚,睡得是大丫的旧床,正好空着。
第二天一早,李兆坤一上班便向王主任汇报了“兼职”的事,王主任虽然嘴上说着没关系,其实心里还是很紧张的,生怕“大才子”跑了。
他们后勤部门露脸的机会不多,李兆坤的那两首儿歌,是为数不多的闪光点,无论如何都得把人留下。
午休时间,李兆坤去了一趟师父办公室,同样说了这件事。
张淑兰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们合唱队也聘请了好几位“兼职”的音乐老师,要不然靠她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教不了这么多队员的。
她更关注的,是创作新校歌的事。
“兆坤,关于新校歌,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李兆坤摇摇头:“我哪会写什么校歌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新校歌没有,他也写不来。
但是空间里刚好有一首关于海军的歌曲,这是一首相当经典的代表作,想必罗副校长他们更愿意接受。
至于要不要拿出来,还要看看后续情况,如果大毛能适应新学校,拿出这首歌曲也无妨;如果无法适应,那拿出来就有些太浪费了。
总之一句话,不见兔子不撒鹰。
张淑兰笑着安抚道:“你不要着急,回头我帮你找几首经典校歌,你先学习一下,其实校歌更注重的是歌词,你可以找个人帮你写歌词。”
唉,徒弟高小毕业,歌词创作这块确实是短板,儿歌歌词简单,还能应付一下,其它歌曲就没那么容易了。
“师父,我知道了!”
李兆坤顺势点了点头。
学习结束后,张淑兰又拿出了几张汇款单,都是《数鸭子》的转载稿费,加起来还不到五块钱。
只能说,有总比没有强。
回到食堂,李兆坤特地找上了朱班长,周末要烤鱼,目前还缺一套烧烤工具,空间里倒是有电烤炉,可惜没办法正大光明地拿出来。
朱广庆想了想,开口道:“我回去后帮你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找人借一套烧烤工具出来。”
满清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老四九城自然缺不了烧烤,其中代表就是“烧烤季”和“烧烤苑”
这两家老字号。
“班长,那麻烦您嘞!”
李兆坤连忙表达了谢意。
烧烤这玩意儿味道大,不太适合城里,一年用不到一次,因此没必要专门定制烧烤工具,花冤枉钱不说,还特别费事,眼下可没有烧烤炉卖。
其实,不用专业工具也能烤鱼,只不过味道上要差不少,他想给孩子们一个惊喜,这才想着借烧烤工具的。
朱广庆摆了摆手,由衷感慨道:“你小子这张嘴啊,在吃的方面确实比较在行,烧烤都被你整出来了。”
“班长,烧烤工具您先别急着还,过段时间,我带孩子们上您那,咱们再来一顿,您也尝尝我的手艺。”
李兆坤提议道。
“行了,你一个月才多少工资?照你这种吃法,还过不过日子了?”
朱广庆眉头紧皱。
上一次的涮羊肉,一顿就干掉了四五斤羊肉,他都不敢这么奢侈。
李兆坤为了说服朱班长,趁机说出了“荣誉教师”的事。
朱广庆这才点点头:“这是大喜事,确实需要好好庆祝一下。”
“班长,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李兆坤一锤定音道。
除了鱼,回头找机会再弄点牛羊肉,五毛几个还小,吃不了鱼。
一转眼,周末到了。
临近午饭时间,李兆坤带着借来的烧烤工具和提前腌制好的食材,终于抵达了赵家堡,
守在村口的大毛和二毛,看到爸爸的身影,立马跑了过去。
“爸爸,你怎么现在才到?”
二毛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李兆坤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没好气道:“为了给你们俩买鱼,爸爸跑了好多地方才买到的。”
这当然是借口,所有鱼都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之所以眈误了这么长时间,主要是早上睡了个懒觉。
大毛指着后座上炉子问道:“爸爸,这是什么东西?”
“烧烤炉,用来烤鱼的。”
李兆坤回答道。
烧烤炉是朱班长帮忙借来的,样式很简单,下面是一个三十公分高的陶炉,炉子上面是铁网烤盘,烤盘不大,比家里用的脸盆稍大一圈。
到了老丈人家,丈母娘和小姨子已经下工回来了,丈母娘正在洗菜,许玉叶拿着碗,正准备去公社食堂打饭。
大毛一进门便大声喊道:“姥姥、姥爷,咱们中午吃烤鱼。
“妈,中午不用做饭了。”
李兆坤跟着附和了一句。
一边说着,一边将车上的东西都拿了下来,为了装腌制好的鱼,他连家里的脸盆都带过来了。
许玉叶看着脸盆里的两条大鱼,每条起码要三四斤重,不由得惊道:“姐夫,这鱼哪来的?
“当然是买的,不然还能哪来的。”
李兆坤打趣了一句。
许江氏走过来看了一眼,忍不住“责怪”道:“姑爷,买一条就够了,两条怎么吃得完?天气热,别放坏了。”
“妈,家里这么多人,这两条鱼都不一定够吃。”
李兆坤解释道。
待会儿还要给大舅子一家送半条烤鱼,两条肯定不够吃的,不过再烤点蔬菜,差不多也就够了许江氏崂叨了两句,然后根据女婿的要求,去菜地里摘菜去了。
时间不早了,李兆坤卸下烧烤炉后,立马开始生火,木炭也是朱班长帮忙准备的,大毛和二毛在一旁卖力扇着风,很快炭火就烧了起来。
烧烤之前,李兆坤先往烤盘上刷了一遍花生油,防止鱼肉被烤盘黏住。
看着不断滴入碳火中的油滴,许江氏心疼得不行:“姑爷,少刷点。”
“妈,没多少油。”
李兆坤苦笑着回了一句。
接下来的烤鱼过程没什么好说的,他不知道亲手烤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半个小时后,第一条鱼终于烤好了。
出锅之前,均匀撒上一遍烧烤粉和细盐,香味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二毛凑近烤鱼,深深吸了一口气,满脸陶醉道:“哇,真香!”
“爸爸,可以吃了吗?”
大毛迫不及待道。
李兆坤笑着点点头,然后将烤鱼分成了十几块,首先给老丈人和丈母娘各分了一块,紧接着大舅哥俩口子,再接着是小姨子,最后才轮到小家伙们,包括大舅哥家的几个孩子。
“慢点吃,小心鱼刺!”
许民正尝了一口烤鱼,瞬间瞪大了眼晴:“妹夫,你这鱼做得太好吃了。”
“比大饭馆里的还要香!”
许继元跟着连连点头。
女婿有这手艺,不愁养不了家。
李兆坤说完,顺手将烤盘上的蔬菜分给了几个孩子,烤熟了的蔬菜,同样别有一番滋味。
特别是土豆,吸饱了油,味道那叫一个香,受到了小家伙们的热烈欢迎,根本不够分的。
清空了烤盘,李兆坤开始烤第二条鱼,烤盘太小,只能分两次烤。
有了第一条鱼的经验,这一次更加的得心应手,烤出来的鱼外焦里嫩、鲜香四溢,好吃得连舌头都能吞下去。
用许江氏的话说,吃了这一顿烤鱼,这辈子也不算白活了。
ps:求推荐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