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鳏夫的四合院 > 第152章 今年不算丰年

第152章 今年不算丰年

两天后就是周末,天气晴。

大毛和二毛下乡的日子到了。

一大早,李赵氏就忙活了起来,两个孙子的各种吃穿用度,每一样都要操心,最后装满了一个大编织袋。

幸亏现在是夏天,不用带被子过去,不然行李更多。

对于孙子们下乡,她并不反对,让俩孩子多陪陪亲家也好。

临出发之前,李兆坤拿出了一条腊肉,用报纸包好,偷偷塞入了编织袋内,乡下生活苦,营养不能落下。

顺便,也让老丈人一家跟着补补。

吃过早饭,四个人便动身了。

多出来的一个人是李来贵,一辆自行车既要带行李,又要带上两个小家伙,根本带不了,只能让老爷子骑着老大家的自行车,帮忙送一下。

阎埠贵看着一行人大包小包的,连忙问道:“兆坤,你这是——"

“这不是放暑假了嘛,他姥姥和姥爷想孩子了,正好趁着周末有空,送大毛和二毛去乡下住个把月。”

李兆坤回答道。

“去乡下?”阎埠贵满脸异道,“我说兆坤,你怎么想的?听说乡下日子不太好过,你这不是送孩子去受罪吗?”

这又不是前两年,自从乡下搞了人民公社后,生活那是肉眼可见地一天不如一天,听说不少地方都闹饥荒了。

这李老三脑子糊涂了吗?

这时候送孩子下乡?

难道他们家已经到了快过不下去的地步了?看着也不象啊?就在刚刚,他还闻到了对面飘过来的一丝肉香。

“三大爷,您还真猜对了。”李兆坤笑着解释道:“他们俩学习不认真,天天就知道贪玩,伟人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想送他们俩去乡下锻炼一下。”

其实,知青下乡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只是规模一直很小,而且主要是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

“哪有这么小的知青阎埠贵简直哭笑不得。

“三大爷,不跟您聊了,我们要早点出发,早上凉快一些,一会儿太阳升起来就要变热了。”

李兆坤摆了摆手。

阎埠贵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别忘了带口粮,乡下没有多馀的粮食。”

“放心,已经带了。”

李兆坤拍了拍后座上的编织袋编织袋里除了行李,还有三十斤面粉,足够两个小家伙吃一个星期的了,后面每个周末他都会按时送过去,顺便看看进展,免得两孩子彻底放飞自我。

阎埠贵没有再罗嗦,目送这一大帮人出了四合院的大门。

一个半小时后,赵家堡到了。

由于来得比较频繁,李兆坤和村民们混得很熟,一路上不断有人过来打招呼,两包烟很快就散完了。

到了老丈人家,众人一眼就看到了正在菜园子里拔草的许继元,今年五月份,上面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同时容许社员适量养殖家禽家畜。

“老许,你能下地了?”

李来贵满脸惊讶道。

许继元一看是亲家来了,立马站了起来,可能是蹲久了,站得不太稳,看起来有些摇摇晃晃的。

李兆坤赶忙停好自行车,上前一把扶住了对方:“爸,您小心点。”

“亲家公,我能下地,多亏了兆坤帮我买的膏药。”

许继元笑着回答道。

李来贵点了点头,随即拍了拍两个孙子:“看到姥爷了,还不叫人?”

“姥爷!”

大毛两兄弟显得有气无力。

“怎么了?是不是中暑了?”

许继元连忙关心道。

李兆坤摇了摇头,随便编了个理由:“爸,他们俩没中暑,大概早上起太早了,没睡饱,有些犯迷糊。”

“走,进屋,姥爷帮你们拿好吃的。”许继元立马招呼道。

可能是夏天到了,加之药膏确实有效果,他现在终于能独立走路了,只是走得不太稳。

对此,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不到半个小时,正在田里上工的许江氏和许玉叶一同赶了回来,李兆坤看着晒黑了不少的小姨子,心中更加坚定了要帮对方进城的想法。

听到两个小外甥要留下来,甚至有可能住到暑假结束,许玉叶立马伸出了魔爪,捏了捏两个小家伙的脸蛋:

“你们俩谁愿意跟小姨睡?”

他们家就两间房,父母一间,她一间,至于大哥,结婚后在隔壁起了新房子,两边几乎是紧挨着的。

“不要,我要和姥姥姥爷睡。”

大毛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二毛慢了一步,没办法,只能查拉着脑袋道:“我跟小姨睡。”

许玉叶摸了摸二毛的脑袋,紧接着一把揪起大毛的耳朵。“哼,你个小没良心的,亏小姨对你那么好,你上次做弹弓的木叉,是谁帮你找的?”

“小姨,我晚上睡觉喜欢放屁,你不怕臭吗?”大毛谎话张口就来。

另外一边,在李兆坤的刻意引导下,众人聊起了刚刚结束不久的夏收。

许江氏亲身经历了夏收,最有发言权:“今年夏收总体不太行,四月份的那场倒春寒影响太大了,小麦收成比去年少了起码三成。”

其实这三成当中,一部分是气候造成的减产,另外一部分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了,这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口粮应该没问题吧?”

李来贵担忧道。

他最近也听到了不少传言,据说南边不少地方都闹起了饥荒,搞得人心惶惶的,这里是四九城的郊区,如果也闹起了饥荒,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许江氏点点头:“还行吧!毕竟再过两三个月就到秋收了,只要不出现大灾害,今明两年吃饭不是问题。”

事实上,去年为了炼钢铁,眈误了田地里的活,年初以来确实过了一段苦日子,不过都挺过来了。

其实他们家还好,有女婿的支持,至少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没怎么挨过饿,至于大人们,吃不饱没关系,解放前不都是这么过来的,早习惯了。

“今年除了那场倒春寒,雨水倒是挺正常的。”许继元顿了顿,最后根据经验总结道:“今年不算丰年,但也不是太坏,混个半饱问题不大。”

“是吗?”

李兆坤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里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是虚报产量?

他有些想不明白。

许继元看着女婿,继续说道:“姑爷,你不用再送粮食过来了,夏粮已经下来了,现在可以吃饱饭了。”

“大毛和二毛的口粮还是要送的,大队总不能包他们俩的饭吧?”

李兆坤回了一句,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