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鳏夫的四合院 > 第112章 《战鹰》

第112章 《战鹰》

下午两点,李兆坤和傻柱带着一身酒气离开了宴席现场,同时还带走了两个饭盒,一人一个。

傻柱看着手中的饭盒,突然感慨起来:“三哥,这饭盒越来越少,看来领导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怎么?你现在才发现啊?”

李兆坤跟着叹了口气。

过年期间,他们俩每人都能带回去三四个饭盒;然后到了三月份,饭盒数量缩减成了两三个;

现在倒好,直接变成一个了。

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减少。

不仅如此,宴席水准也跟着直线下降,从原本的“肉管够”,慢慢变成了“肉不缺”,到现在是“肉紧张”。

傻柱忧心道:“三哥,照这么下去,咱们俩以后还能接到活吗?”

李兆坤颇为意外地看了一眼傻柱,没想到对方居然想到了这一层:“接还是能接到的,但肯定是简办,我估计咱们俩的收入起码要少一半以上。”

“少挣点就少挣点,就怕没活。”

傻柱倒是看得很开。

“这个你放心,宴席肯定不缺,领导们再困难,也比普通人强,该办的宴席还得办,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兆坤连忙安抚道。

傻柱当即竖起大拇指:“没错,就是这个道理,还是三哥您看得明白。”

四合院,李赵氏看到小儿子回来了,赶忙帮对方拿了一条湿毛巾,同时不忘问道:“主家给了多少钱?”

“今天是个大领导,总共给了十八块钱,我和柱子一人九块。”

李兆坤摘掉口罩,接过毛巾擦了把脸,四五月份的四九城,风沙天忒多。

李赵氏顿时眉开眼笑:“这钱赚得真容易,大毛读书不行,你回头多教教他做菜,当个厨子也挺好的。”

这才短短几个月,李赵氏就迅速转变了观念,还是金钱魅力大。

“大毛还小,现在说这个太早了。”

李兆坤摇了摇头。

当厨子的职业天花板太低了,很难出人头地,如果有选择,他当然希望好大儿能选个更有前途的职业。

毕竟,再过二十年就要改开了,正是小家伙们大显身手的好时代,

李赵氏很快又把主意打到了大丫身上:“大毛年纪小,大丫年纪正合适,要不先让大丫跟你学学?”

大孙女的学习成绩,虽然比大毛要好一些,但考上中专或者大学的几率同样很低,应该要早做打算。

“也行,大丫是女孩子,不管以后干不干厨子,会做饭也是一门长处,将来说不定能嫁个大学生。”

李兆坤随口答应了下来。

如果是后世,他肯定鼓励大女儿投身自已热爱的事业,哪怕不婚不育他也能接受,可这个年代太保守了。

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李赵氏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大学生一出来就是干部身份,比当工人有前途多了,大孙女如果能嫁给大学生,她做梦都能笑醒。

李兆坤将毛巾拧干挂好,转而问起了孩子们的去向:

“妈,大丫他们去哪儿了?不是让他们待在院子里,别出去乱跑吗?”

“没事,你爸带他们出门溜达去了,就在胡同里,出不了事。”

李赵氏不以为意道。

跟后世不一样,这个年代的孩子,基本上都处于放养状态,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时时看着孩子。

其实胡同里的孩子还好,童年还算正常,大院里的孩子就有点特殊了,他们几乎就是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长大的,每个星期才回家一次,而即便回到家,也不一定能见到父母。

扯远了,李兆坤听到老妈的回答,心里有些不放心,立马说道:“妈,您把饭盒收好,我出去看看。”

“傍晚天气凉,别玩得太晚,记得早点回来。”

李赵氏立即叮瞩了一句。

“知道了。”

出了四合院的大门,李兆坤找了十几分钟,终于在不远处的一条胡同里,发现了自家老爷子和孩子们的身影。

小家伙们一边啃着烧饼,一边围观铁匠师傅打铁,看得目不转睛。

“爸,原来你们在这儿啊!”

李兆坤连忙走了过去。

几个小的听到爸爸的声音,立马转过身子,扑向了爸爸,李兆坤欣慰一笑,挨个摸了摸孩子们的小脑袋。

说实话,当爸爸的感觉还不赖!

李来贵指着大铁墩上的铁锹,大声解释道:“家里的铁锹断了,拿过来修一修,你怎么来了?”

“在家闲着没事,出来逛逛。”

李兆坤随口回了一句。

“听你妈说,你明天要去你老丈人家?”李来贵主动聊了起来。

“恩,明天正好有空,把几个孩子带过去给她姥姥姥爷看看。”

李兆坤回答道。

至于看病的事,暂时还不确定。

如果膏药有效果,那就不用去医院了,风湿病是顽疾,即便放在后世,也没有太好的治疔方法,主要靠养。

李来贵点了点头,随后提醒了一句:“多带点粮食过去,你老丈人下不了床,日子肯定不好过。”

如果放在以前,他肯定不会这么说的,老三家孩子多,自顾都不暇了,哪里还有馀力接济老丈人家?

现在不一样了,老三的小聪明终于用对了一回,居然真囤了几百斤苞谷,送个几十斤过去不算什么。

“恩,我打算带五十斤地瓜干过去。”李兆坤点了点头。

苞谷还要磨成玉米面,地瓜干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用水煮一下就能吃,隐蔽性也更好,不用担心暴露。

当然了,地瓜干的口感肯定没有苞谷好,吃多了烧心,但还是那句话,有的吃就不错了。

李来贵略微有些异,压低声音问道:“你哪来的这么多地瓜干?”

“爸,其实除了苞谷,我另外还买了几百斤地瓜干,放我朋友家了。”

李兆坤瞎编道。

“你怎么囤了这么多粮食?”

李来贵彻底惊呆了。

李兆坤满嘴跑火车道:“我这不是看黑市粮价涨得太快了,加之手上正好有笔钱,想赚点差价补贴家用。”

这才是原身的人设,其它理由都站不住脚,李来贵没有李赵氏那么好唬弄,还不如“将计就计”。

李来贵果然一副不出所料的模样,随即敦敦告诫道:“粮食买了就买了,千万别往外卖,抓住了要坐牢的,为了那点钱不值得。”

怕小儿子不重视,李来贵又再次告诫道:“说起来也是你运气好,瞎猫碰到了死耗子,眼下形势有些不对劲,听说外边不少地方都开始缺粮了,一定要留住这批粮食,如果真发生了粮荒,到时候粮食比钱更重要。”

“爸,您不说我也不会卖的,我现在有正式工作了,不会拿工作开玩笑的。”李兆坤当场保证道。

“记住你自己说过的话,家里真过不下去了,还有我和你妈,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重要。”

李来贵语重心长道。

李兆坤自然是连连点头,就差对天发誓了,总算是取得了老爸的信任。

晚饭时间,傻柱、李丽华和何雨水三人找了过来,提议去电影院看电影,今年是建国十周年,

最近几个月接连上映了不少献礼大片,引发了观影潮。

小家伙们一听看电影,当即晒了起来,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进过电影院了,怎么可能不动心。

对这个年代的小孩子们来说,看戏和看电影是最幸福的事了。

李兆坤没有尤豫,当场答应了下来,有傻柱三人帮忙照顾,倒是不用担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于是吃过晚饭,一行人便出发了。

最近的电影院在隆福寺街,那里有两座电影院,分别是宫电影院和明星电影院,东四牌楼往南还有红星电影院和大华电影院,总之不缺电影院。

半个小时后,一行人就步行来到了蟾宫电影院,电影院门口贴满了各种电影海报,非常吸引眼球。

其中有两部电影,《林则徐》和《战上海》,他上辈子都看过,没想到出现得这么早。

“柱子,今晚看什么电影?”

李兆坤随口问道。

傻柱倒是无所谓,转头向大毛几个孩子问道:“告诉小姑父,你们想看什么电影?”

“《海鹰》,我们要看《海鹰》。”

大毛等人毫不尤豫道。

《海鹰》是战争片,最对小家伙们的胃口了,这部电影是元旦上映的,也是迄今为止最热门的一部电影。

“行,那就去看《海鹰》。”

傻柱大手一挥,然后抢着去买票了,今晚有各种庆祝活动,还有盛大的烟火表演,看电影的人倒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李兆坤看到旁边有兜售小零食的,于是花了一块钱买了些瓜子花生啥的,给每个人都分了一大把。

等了十几分钟,傻柱终于买好了电影票,距离开场还有一个多小时,早知如此,选最近的一场电影就好了。

就这样,一行人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才终于踏进了电影院,

看惯了后世的高清电影,李兆坤对这个年代的电影有些不适应,电影虽然是彩色电影,但画面严重掉帧,感觉被人按下了快进键,

小家伙们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每到交战剧情,口中还会不自觉地模仿打枪开炮的声音,兴奋得手舞足蹈。

慢慢地,李兆坤也沉浸在了剧情当中,总体来说,这确实是一部相当经典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共和国鱼雷艇部队击沉敌舰洞庭号,然后在鱼雷艇沉没后,缴获板回到祖国的故事。

根据电影海报上的介绍,这部电影是有原型的,并非凭空捏造。

李兆坤看完电影后,一时间颇有感触,这个年代的人民海军太简陋了,但谁能想到,后世的人民海军会象下饺子一样造军舰,就连航空母舰这种国之重器,都有了三艘。

世事变化,莫过如此!

从电影院出来,三毛大声喊道:“爸爸,我长大后也要当海军,保卫祖国,消灭所有敌人。”

“好!有志气!”

李兆坤笑着夸奖了一句。

其他几个小家伙也都不甘示弱,纷纷表示要当海军。

李兆坤趁机教育道:“当海军需要学习成绩好才行,你们要努力学习,最好能考上高中,不然人家海军不收。”

小家伙们立马表示要努力学习。

只有大毛心虚地低下了头,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知道自己肯定考不上高中,海军梦注定没办法实现了。

李兆坤看到大毛的表现,立马拍了一下对方的脑袋:“别垂头丧气,你才上三年级,现在学习还来得及。”

“爸,我不想当海军了,我想当陆军,我同学他大哥小学都没毕业,去年直接参军了。”

大毛突然改变了想法。

李兆坤很无语,好大儿还真会“见风使舱”,他要是把这份聪明劲放到学习上,也不至于每次考试都是倒数。

傻柱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大毛这孩子象我,咱四九城的爷们又不是只有学习一条路,古话说得好,行行出状元,干好了一样能出人头地。”

“柱子,你别起哄,我也没指望他们几个考上中专或者大学,但学习不能丢,别搞得字都认不全,丢人。”

李兆坤没好气道。

大毛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一些基础知识必须掌握了,不然影响一辈子。

何雨水紧跟着附和道:“大毛,就算考不上大学,学习成绩好也能分到好单位,而那些成绩差的,就只能去挑大粪或者扫大街了,你愿意去吗?”

“我不愿意!”

大毛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李丽华笑着鼓励道:“那就好好学习,不然二毛他们以后都有好工作,全家就你一个人是挑大粪的。”

“小姑姑,二毛学习也不好。”

大毛终于知道了怕了,想拉二弟下水,反正不能只有他一个人挑大粪。

二毛立马表态道:“大哥,我回家后就开始认真学习,大粪太臭了,我才不要挑大粪呢!”

那我也要认真学大毛懦懦地回了一句。

说实话,连他自己都没什么信心。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