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
那两名负责把风的趟子手又手持长刀跳出来了。
没办法,行镖走货,一路上都得谨慎提防。虽然威远镖局的招牌足够响亮,黑白两道都会给面子,但近年来时局动荡,颇为不安,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
新来的是两辆马车,自有仆从上前与趟子手交涉,弄清楚状况,然后把车停靠到西边的僧舍处,打起灯火,开始收拾起来。
这边的僧舍较为残破,满是尘土,条件十分简陋。
一位锦衣青年站在门口处,手中拿着块锦帕捂住口鼻,眼神露出嫌恶之意:“这地方也太烂了,怎能住人?”
旁边一个管家模样的老者道:“少爷,出门在外,遇到意外,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将就一晚。”
青年眉头皱起:“我倒无妨,只是不能怠慢了仙长。嗯,我瞧对面的僧舍要整齐干净许多,要不福伯你去找他们谈谈,可以花钱,请对方让出地方,调换到这边来。”
顿一顿,又道:“为表诚意,我亲自和你一起过去。”
“行,少爷你慢点。”
两人打伞,穿过庭院,来到东面的僧舍门外。
此座寺院败落,僧舍的门窗大都遭受破坏,十不存九,缺了遮掩。
檐下本来睡在马车内的吴老汉早没了睡意,一骨碌爬起来,站在马车边上,态度拘谨而紧张。
他这般人常年奔波忙碌,经验丰富,知道在野外借宿时往往会遭遇诸多问题。大的事且不说,光是人际关系就难以处理,一个不好,闹将起来,可能见血。
青年自不理会个车夫,径直走进去,一眼就看清了里面的人,不由一笑:“陈进宝,原来是你。”
陈进宝抬头看去,习惯性地眯起眼睛,倒是认了出来,赶紧站立起身:“昌明兄,你好。”
这位杨昌明是他的县学同窗,颇有来头,乃茂县县尉之子,家境富贵,为人傲气,称得上“文武双全”。
在县学期间,两人的关系普普通通,属于点头之交。因为出身和性格的鲜明对比,俨然两个极端:
一个引人瞩目,众星捧月;一个行为孤僻,无人问津。
陈进宝的口头禅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就说说而已。
人家杨昌明却是实打实的住在大宅内,日常勾栏听曲,有佳人相伴。
两者今晚在此相遇,并不算巧合,毕竟都是要前往府城赶考的童生。
杨昌明目光一转,打量坐着不动的陈少游,见是个面带病容的中年人,衣装简朴,面目与陈进宝倒有两三分相似,应该是陪伴送考的家中长辈。
像陈家这种做着小本买卖的家庭,家中没有奴仆之类,很多事情,都得亲力亲为。
而陈进宝这次前来赶考,身边没有书童长随等,就只能找个靠得住的长辈一起同行,给予照料了。
但奇怪的是,这位陈家长辈瞧着病恹恹的,没甚精神劲头的样子,别人来照顾他还差不多。
莫不是启程出发后,在路上才生的病?
这就解释得通了。
春寒料峭,风霜扑人,出远门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不说妖邪贼寇,光是生一场病,便足以叫人客死异乡。
陈进宝的运气可真不好。
想到这,目光一收,笑道:“进宝,是这样的,我此来是想与你打个商量。”
“什么事?”
“我想要与你调换地方住,希望能够成全,我会记住你的这个人情。”
闻言,陈进宝踌躇起来,有些动心。
一位县尉之子的人情可不是小事,往后定能用得着。
况且彼此间本是同窗关系,换个地儿也没有什么的。
不过他还是看向陈少游,要请叔叔做决定。
陈少游头也不抬:“既然住下了,就安心地住,没必要折腾。”
陈进宝听叔叔的,只能对着杨昌明歉意一笑。
杨昌明没办法,总不能直接来抢,便冷淡地道:“也罢,一晚而已。”
转身离去,回到西边的僧舍。
管家福伯面露不忿地道:“这陈童生不识抬举。”
杨昌明按捺住内心的不快:“他就这种不通人情的臭脾气,在县学里头,几乎没有朋友来往,谁受得住这种人?算了,不与他计较,快收拾好地方,莫让仙长等久了。”
……
北面僧舍,依然一片喧闹。
听过趟子手的禀报,萧衡沉吟起来,似有考虑。
左边的苏镖头道:“这位杨公子乃茂县杨县尉的独子,咱们要不要出去跟他打个招呼,拜会一下?”
一县尉官,主要负责地方上的治安、缉捕等事务,是任何镖局都不敢轻易得罪的,而是要巴结讨好。
萧衡心思缜密,沉声道:“可咱们这回押送的是棺材,会不会犯忌讳?”
右边的刘镖头眨了眨眼睛:“总镖头多虑了,常言道‘升官发财’,这反会是个好兆头。”
萧衡哈哈一笑:“说得好,在此偶遇,机会难得。走,咱们一起去。”
数人起身,来到西边僧舍,表明来意。
杨昌明知道威远镖局,若是一般镖师也就罢了,偏生为首的是副总镖头萧衡,江湖人称“铁拳草上飞”的,名头不小,值得结交一二。
双方会面,当即寒喧问候起来。
见气氛不错,萧衡当即开口相邀,请杨昌明过去吃肉,喝酒。
杨昌明婉拒道:“实不相瞒,我这边尚有贵客未落车来,暂时不能离开。”
萧衡一怔:“敢问是哪位贵客?”
杨昌明矜然自得,脸上有光:“乃宋仙长也。”
“恩?哪位宋仙长?”
萧衡猛地想起了什么,忙问:“莫非是三青观宋仙长法驾亲临?”
杨昌明点点头,傲然道:“在茂县地界上,只得这一位宋仙长。”
他有骄傲的理由,这趟奔赴府城赶考,与别的考生不同,其从不曾担心路途的安全问题,也无需找外人护卫。
他自己会武功,身边有书童,管家、长随等,还有武艺高强的护院,足以组成一支队伍了。
杨昌明考虑的是一次过考取秀才功名的事。
于是望子成龙的杨县尉备上厚礼,亲自前往三青山,恳求宋仙长出山,前往府城走一趟。
因为宋仙长与学政提督大人有旧,能说得上话。
面对拳拳诚意,宋仙长终是答应了下来。
这一下,秀才功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听闻宋仙长的名头,萧衡等人顿时肃然起敬,探头看了看这边僧舍破烂的样子,立刻道:“杨公子,如不嫌弃,你与宋仙长不如换到北面僧舍来住。”
杨昌明微微一笑:“不急,且等我把仙长请下来再做定夺。”
心里暗想:这位萧总镖头果然是会做人的,反观那陈书痴,简直食古不化,不通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