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 第1032章 必有蹊跷!

第1032章 必有蹊跷!

这些典籍都提到,大禹在创建夏朝后,曾将都城定于阳城。

那么,相较于那些凭空出现的白鹿、灵芝,这个依托于古河道的古都城传说,且有史书隐约佐证的“祥瑞”,其来历和“真实性”无疑更让人信服,所能产生的政治效果自然也更好。

再结合眼下微妙的形势,说不定这背后还有皇帝自己或其心腹在暗中推波助澜,急需这么一个“重磅祥瑞”来稳定局面呢?

这就是复杂的政治博弈啊。

说回眼前,一座传说中的圣皇都城遗迹,一件可能关乎人道气运的“至宝”,这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谁会不感兴趣呢?

所以近来,不少闻风而动的文人墨客、游学士子,都蜂拥而至,想要一睹为快。

“走走走!如此盛事,岂能错过?我们也去看看!”

酒足饭饱,好奇心被彻底勾起的六人,兴冲冲地结了帐,便朝着那传闻中的“禹都阳城”遗迹方向而去。

可惜,等他们兴冲冲赶到传闻中的遗迹所在地时,却发现那里已经被官府用木栅和绳索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更有披甲执锐的郡兵在外围把守巡逻,戒备森严。

即便谢玉亮出身份上前交涉,也照样吃了个不软不硬的闭门羹。

守将言称“奉郡守大人严令,此地正在勘验古迹,事关重大,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就算几人再感兴趣,此刻也无可奈何,只能望“栏”兴叹。

而在略显失望的回程路上,当他们经过某段靠近河岸的土路时,脚下大地深处,果然隐隐传来了沉闷而湍急的水流奔涌之声,仿佛有一条地下暗河正在脚底深处咆哮。

“想不到——这地底河声的传闻,竟然是真的!”乔峰一脸感叹。

涉及到大禹这般人族先辈的传说故事,总是那么容易让人心生向往与敬意。

只是,早同学听着那地底传来的水流声,却微微蹙起了眉头,感觉自己的心脏随着那水流的节奏有些莫名的不舒服,隐隐生出几分警觉。

宁采臣注意到小伙伴的细微异常,凝神侧耳仔细倾听,又观察了一下远处那些守卫士兵的神情,随后对早同学摇了摇头。

低声道:“除了水声,未闻其他异样。那些兵士的情绪也颇为高昂,不似有邪祟作怪之象。”

季瑞虽然啥特殊感觉也没有,但胆子大主意野啊。

一个眼神飞了过来,那意思很明显:既然三杰正道行不通,咱们要不要——晚上——你懂的。

不过,这个“夜探”的提议,当场就被否决了。

到底是靠近洛阳,天子脚下,在此地擅闯官府严密封锁的禁区,风险太大,实在不宜再生事端。

回到城中,六人暂且按下对遗迹的好奇,继续在荥阳街头闲逛,感受着这座古城在祥瑞风波下的独特氛围。

而另一边。

自打踏入荥阳郡地界,石王整个妖就肉眼可见地紧张了起来。

表面上依旧维持着那副岩石般冷硬、毫无表情的模样,但内在的计算力一直维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准,疯狂运转。

虽然不至于像过载机器般散发热气,但因高度戒备而异常活跃几乎要透体而出的法力波动,让一旁的许宣都有些无奈。

“不要担心。”

某人出言安抚,结果这话说完,石王非但没有放松,反而将计算力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脑海中各种地形、史料、传说、势力信息开始疯狂交织推演,瞳孔深处数据流般的光芒急速闪铄,仿佛在为自己规划着名无数条可能的“生路”。

自从跟了许宣,它被迫开始深入研究人族的地理、历史和人文,凭借着超凡的记忆力和逻辑能力,如今堪称是个博闻强识的“人族通”。

而此刻如此紧张,恰恰是因为“知道得太多了”!

要知道,这里可就是实打实的黄河边上,人族文明最古老、最内核的汇聚之地之一。

荥阳郡!

治所在荥阳,下辖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开封、中牟整整八个县。

这八个县,不论哪个单独拎出来,都有一堆足以写满几卷书的传说和典故。

其历史底蕴的下限是春秋争霸的诸候会盟,上限则直接触及“人族圣皇”轩辕、大禹,乃至各种神话时代的大佬!

这些传说有的寓意美好,有的记载着灾难,有的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有的更是细思极恐。

同时,荥阳郡也是文化极度繁荣之地,千百年来孕育了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不知凡几,浓郁的文气与人道精神长期浸染着这片土地。

可以说,人道的光辉,在此地一直无比闪耀和厚重。

这就是“人和”的极致体现!

至于“地利”——更是了不得。

地处黄河与鸿沟交汇之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钮。

战国时期,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在荥阳开凿鸿沟引黄河水南下沟通淮河,形成了贯穿中原腹地的庞大水运网络,极大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其地理位置更是极为险要,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楚汉相争时,刘邦便是“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依托荥阳地区的粮仓和关隘,与项羽在此鏖战数年,奠定了日后胜利的基础。

所以确切地说,此地长期扮演着中原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内核枢钮的角色,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稳定地方抵御外患、辐射四方的重要作用。

每一寸土地下,都可能埋藏着历史的烽烟与权谋的烙印。

而“天时”,眼下就更炸裂了。

现在正是道消魔长、大势倾复、龙蛇起陆的混乱时期。

前段时间的淮水灵性复苏,沛国大泽乡的“日夜出”异象,再到商丘引动的“荧惑守心”

——

这一系列事件铺垫出来的“天时”宏大无边,已然震动了整个九州格局。

在这等灵性激荡天道紊乱的背景下,以往沉寂在历史长河与大地深处的诸多古老印记、传说因果,都会变得异常活跃,更容易被唤醒甚至显化。

再加之“白莲”北上所带来的连许宣自己都未必能完全掌控的因果风暴,这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连石王完全看不懂的型状。

万一——某人在此地,又不小心激活了什么了不得的古老存在或者禁忌历史。

它这个区区三境的妖王,恐怕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格。

所以,石王的内心是偏向悲观的。

明明是一块大石头成精,经历过成千上万年风吹雨打雷劈电凿的磨砺,心志本该坚如磐石。

偏偏跟在许宣身边的这短短几个月里,屡屡遭遇超出认知和承受极限的场面,道心屡屡濒临破防,想想也是让人有点心疼。

许宣作为一个很会“说话”的人,自然是要继续劝慰的。

比如拍了拍石王的臂膀,语气轻松地说道:

“担心也没用,该来的总会来。”

“放轻松,享受妖生就好了。”

说完果然感觉到身旁那因过度紧张而有些“发热”的妖力,瞬间冷却了下去。

也不知是被这话“安慰”到了,还是被这过于“豁达”的态度给噎住了。

这就叫专业!

许宣对自己的“开导”效果很满意。

实际上他心里一直觉得,身边这块大石头是相当幸运的。

回想一下从淮水到沛国,再从梁国到这荥阳,一路上遇到的高手、大能、乃至邪神恶煞似乎都没有特意针对过这位妖王。

每次它都是“战术性潜入地下”,然后—就躺赢了。

啧啧,看来不光是妖躯硬得离谱,这命格也是够硬的。

许宣暗自点头,果然只有这样的“强者”,才配跟着我踏入洛阳那等龙潭虎穴!

自我感觉良好的圣父带着内心戏丰富的石王,就这么抵达了荥阳郡下的第一个县城。

话说荥阳此地,自古便是军事重镇,一直承担着拱卫东部京师洛阳,并依靠黄河天险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重任。

许宣一踏入县城地界,便能明显感觉到,与之前经过的郡县截然不同。

空气中弥漫的人族军队气血狼烟异常浓郁,如同无形的烈焰灼烧着妖气;那股经年累月厮杀积累下来的肃杀之气,也比其他地方厚重了数倍,让人不由得心生凛然。

想起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时,北方的那些胡人部族曾被曹操等枭雄摩擦得几乎抬不起头。但时代的浪潮平息之后,经过数百年的休养生息,这些部族又在广袤的草原上重新壮大了起来。

如今,尽管朝廷在更北方的幽州等地设有防线,但根本无法完全拦住所有南下的外族c

尤其是像匈奴、羯、鲜卑、羌这些实力雄厚的大族,时常会绕过主要防线,袭扰边境,甚至试图突破黄河。

因此,荥阳依托黄河构建的这道防线,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守护帝国内核局域不可或缺的屏障。

“不过,这军队调动有必要出现在后方的县城之中吗?“

许战术大师宣察觉到了不对。

穿行了几个县城之后脸色越发的微妙,总感觉是.出事了。

真正来到荥阳城下,走入那古老城墙的瞬间,就连许宣的脸色都微微一变,脚下甚至下意识地顿住,差点就要转身就走!

心中警铃大作。

我手下那六个身负“主角命格”的学生三奇和三杰竟然全都聚到这一座城里了?!

此地又不是洛阳,没有鼎盛的皇朝龙气强力镇压各方气运此地也不是江南,所有的妖魔鬼怪神圣传说都处于完好无损的状态,,,再加之我自己这个行走的“因果污染源”也踏了进来—

这一把,简直是天道安排的避无可避的高端局!凶险程度恐怕要远超梁国!

电光火石间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立刻溜走的冲动,猛地转身对石王说道:

“情况有变,此地不宜久留——不,是你不宜进去。就在城外等我,隐匿气息,非我召唤,绝不可靠近!”

石王虽然不懂公子为何突然如此严肃,但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

闻言毫不迟疑,立刻化作一道土黄色流光,以最快速度远离了荥阳城,在远处一座荒山中蛰伏起来。

支开了可能被殃及池鱼的石王,许宣独自一人整理了一下衣袍,目光变得锐利而沉静,随即大踏步地走入了荥阳城门。

在他踏入城门的那一刻,冥冥之中,仿佛有无形的闸门被开启。

城中那六道本就非凡的“主角”气运,与许宣自身那庞大、混乱而独特的命格气息,轰然交汇、碰撞、缠绕!

原本清淅的天机因果线,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涟漪扩散,波及四方!

而六个学生也在惊雷之后看到了许宣。

当真是喜出望外,一同上前见礼:

路人都惊呆了,这个年轻人怎么就成了“师”?

许宣则表示要低调,实则心里还是有些暗爽的。

路人震惊,可是经典爽文环节。

然后就找了一个地方交谈,也得知了所谓的禹都阳城的故事。

我大哥的城市?那不就是我的!

第一反应还是很真实的,只是随后眉头一皱,有问题。

肯定有问题。

我不可能直接遇到这么好的机缘!

此时的荥阳郡守尚不知晓自己的管辖地里来了这么多的灾星,他正在满头是汗的应对着中央来人。

这小黄门的气场怎么如此高傲,身上还带着一丝丝说不明的威压,简直堪比三公那等大人物的气度了。

面对这位的问询,他擦了擦冷汗。

“大人放,阳城之中的宝物已经快要到手,到时候一定会则吉日献上。”

上有些沙哑尖锐的声传来:“很好,这件事陛下已经看在了眼,不要出错。”

等到小黄门走后,他才直起了身子。

作为一方大员就算是面对三公其实也不用如此卑恭欺膝,但小黄门身份不同。

作为陛下的身边人过来传达意志,其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本身来说也是喜事,起码自己最初的谋划是起到作用了。

但但

本来好好的,那群方士,道士,还有术士说的好好的,地下是禹河古道,联通的必然是阳城。

可谁知道第一步就他么错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