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品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e品小说网 > 九零:泉水人家 > 第228章 石榴树下,拿着剪刀剪纸,恬静淡雅

第228章 石榴树下,拿着剪刀剪纸,恬静淡雅

第228章 石榴树下,拿着剪刀剪纸,恬静淡雅的身影

“你是累的。”

林熙雨安慰她:“多休息,腿上就不会虚肿了。”

“你也会好的”

表姐握住她的手,又反过来宽慰她:“会治好身体,生一个漂亮的小宝宝的。”

“恩嗯。”

林熙雨和表姐对视一眼,心有灵犀的笑了。

——

胡奶奶今年85岁了,身体骨明显的不如以前硬朗,冬天下雪路滑,出门摔了一跤,拉伤了腿,在床上躺了小半年才好利索。

林熙雨此番离职,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她老人家。

2001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正式激活,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标志,开展系统性的调查于登记,昆曲成为首个入选项目。

2003年10月17日,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设立首个“文化遗产日”,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立四级名录体系。

胡奶奶也听说了非遗的消息,真心期盼济南的泉水文化剪纸,也能入选非遗项目,成为济南标志性的民间艺术传承。

林熙雨做为胡奶奶的亲传大弟子,自然是责无旁贷,竭尽所能,帮她老人家完成心愿。

想要申报非遗项目,首先要有标新立异,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胡奶奶剪纸,以花卉山水鸟兽见长。

林熙雨和她老人家商量着,让剪纸活起来,将济南的历史人物函盖其中,用剪纸演绎“二安文化”等名流雅士的故事。

胡奶奶对她的提议很赞同,亲自设计图案,林熙雨从旁协助的同时,静下心来练习剪纸技巧。

老宅的石榴树下,经常能看到她拿着剪刀,恬静淡雅的身影。

顾彬默默的陪着她,眉眼极致宠溺。

——

青龙后街。

林熙雨从胡奶奶家出来,想着姥姥爱吃扒鸡,特意在芙蓉街的卤肉店,买了一只刚出锅的扒鸡。

姥姥吃扒鸡要配酒,她又顺道在路上买了一瓶趵突泉特酿,一块儿提着去姥姥家,给她老人家做午饭。

舅舅的养女,娜娜已经9岁了,在青龙街小学上学。

暑期学校放假,她也没闲着,在小商品市场帮着舅母卖衣服。

小商品市场离家近,舅母不想让闺女天天在外面吃盒饭,正好林熙雨来姥姥家做饭,就让她回家蹭饭。

林熙雨来的时候,刚好娜娜从小商品市场回来了,两人前后脚,一块儿进的门。

“奶奶,熙雨姐姐又给你买烧鸡来了。”

娜娜进门后见客厅里没有人,一溜小跑冲向了后院。

姥姥扇着蒲扇,坐在石榴树下乘凉,听到喊声,笑眯眯的想要从马扎上站起来。

坐的久了,腿有点麻,她晃悠了几下,差点没站稳。

“奶奶,小心呐。”

娜娜看的心惊,紧赶着跑过去,扶住了她。

“年纪大了,不中用了。”

姥姥满心感慨:“不服老是真的是不行了”

“姥姥,脑白金喝完了吗?喝完了我再给你买。”

林熙雨紧随而来,和娜娜一左一右扶着她回到屋里。

“没喝完,还有大半瓶呢。”

姥姥心疼钱,喝的少,正常喝一个月的量,她总是要拖后好几天。

“我记得是上个月11号买的吧?”

林熙雨心知肚明:“按理说该喝完了,你是不是又少喝了?量不够不管用,你可别自己减量啊。”

“没减”

姥姥讪笑了两声想糊弄过去:“我就是按说明书喝的,一天小半杯。”

“姥姥不舍得喝”

娜娜年纪小,比较实诚:“我看见了,每次都不够量,说是一小杯,其实就是一个杯子底,连最下面那道杠都到不了。”

“姥姥,是不是这样啊?”

林熙雨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佯装不高兴的瞪着她老人家。

“有这回儿事吗?”

姥姥尬笑,给自己找理由:“可能是眼睛模糊了,没看清楚。”

“您不是眼睛模糊”

林熙雨气笑了:“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以后这事交给娜娜了,娜娜每天负责盯着姥姥,一定要让她喝够量。”

“好嘞。”

娜娜呲着小虎牙嘿嘿一乐,答应的很痛快。

“真乖。。”

林熙雨赞许的拍了拍她的脑袋,转身去了厨房。

——

午饭主食吃馒头,熬了小米粥。

林熙雨又炒了两个菜,有鸡有酒,很是丰盛。

姥姥吃饭前,拿起筷子,先给姐妹俩一人夹了一个鸡腿。

“姥姥不用给我了,你自己吃吧。”

林熙雨和娜娜几乎是同时开口,又将鸡腿夹回到她的碗里。

“姥姥可吃不了两个鸡腿”

姥姥看着两个懂事乖巧的晚辈很是欣慰。

“娜娜还在长个子,帮姥姥吃一个”

林熙雨顺着姥姥的心思,给妹妹夹回去一个鸡腿。

“嘻嘻。”

娜娜看了眼奶奶,见奶奶没有反对,坦然接受了姐姐的好意。

“姥姥,我陪你喝一杯。”

林熙雨给姥姥倒酒,顺便给自己倒了一杯。

“好。”

有人陪着喝酒,说话解闷,姥姥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眼角的折子笑成了菊花。

林熙雨见姥姥笑得开心,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姐姐,你能教我英语吗?”

娜娜见姐姐笑眯眯的,象是很好说话的样子,心思也活泛起来。

“行啊。”

林熙雨心情好,果然答应的很痛快。

“娜娜之前就说英语太难了,跟不上,你舅母舍不得钱,没给她报培训班。”

姥姥对舅母的做法颇有怨言:“她自己初中毕业,吃了没文化的亏,脑子还是不开窍,这年月,不好好学习能行吗?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只有学习好才能改变命运,将来长大了,指望谁也不如指望自己。”

“姥姥说的对”

林熙雨对姥姥的说法很赞同,笑眯眯的点头附和。

“我妈挣钱不容易,我不怪她。”

娜娜非常懂事,替舅母辩解。

“上培训班要多少钱?”

林熙雨为舅母感到欣慰。

这个女儿,算是没白养!

“一学期600。”

娜娜啃着鸡腿小声说:“暑假也有,也是差不多的钱。”

“600上几节课?”

林熙雨问的很详细。

“十二节课。”

娜娜有同学在上培训班,了解的很清楚。

“600块钱十二节课?”

林熙雨目露惊讶:“一节课50,真不便宜哎。”

“恩。”

娜娜眼睛的光黯了黯,低着头没吭声。

“能上培训班的都是家庭富裕的孩子,手里有钱,能上的起”

姥姥看的不忍心,对舅母更加不满:“咱家虽然不算宽裕,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以后我来教娜娜吧。”

林熙雨给姥姥顺毛:“正好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给娜娜辅导一下的功课,还是可以的”

“谢谢姐姐。”

娜娜见姐姐答应了,眼睛笑成了小月牙。

“你真的不去上班了?”

姥姥知道她停薪留职,不晓得内幕。

林熙雨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没有告诉她们实情,只是说顾彬为了她的身体着想,想让她回济南,好好的修养。

“不上了。”

林熙雨见姥姥又想起了这茬,随意的敷衍了一句:“上班太忙了,锁碎的事太多,不利于身体恢复。”

“不上就不上吧。”

姥姥更关心她的身体:“在家好好的养一养,养好了身子比什么都强。”

林熙雨笑着附和:“顾彬也是这么说”

“小彬是个好的,对你也好”

姥姥欣慰的笑笑,又说:“你是个有福的,不象你表姐,29了还没个对象,我这都快入土的人了,还是得成天惦记着,就没个省心的时候。”

“蕾蕾姐自己心里有数。”

林熙雨替表姐辩解:“肯定能找个不错的对象,现在这年月,只要手里有钱,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啊,年纪大的都被人挑走了,不是还有年轻的嘛,找个比她小三四岁的都成”

“女大三抱金砖。”

娜娜啃着鸡腿嘿嘿一乐,冷不丁的插了一嘴。

“您瞧,娜娜都觉得我说的对”

林熙雨给了表妹一个赞赏的眼神。

“你们俩少合起火来糊弄我”

姥姥笑斥:“我还不晓得这个理,这话搁别人身上合适,你表姐,还是算了吧,她那个性格脾气,可不是容人的主,找个年纪大点的,还能让着她,找个年轻不懂事的,三天一吵,两天一架,成天闹腾,还不如不结婚呢。”

“表姐可能也是这样想的”

林熙雨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

“你就帮着她说话吧”

姥姥气笑了,用筷子敲了下她的脑袋。

“哎呦。”

林熙雨装作很疼的样子,捂着额头撒娇:“好疼呀,姥姥打我,不疼我了,我还是不是您最喜欢的外孙女了?”

装,你继续装!

姥姥岂会看不出她小心思,举起筷子,作势再敲她。

“我不管,我必须是姥姥最喜欢的外孙女。”

林熙雨这回儿学精了,闪身避开的同时抱住了她老人家的骼膊。

姥姥举着筷子的手一顿,被她突兀的动作弄得哭笑不得。

“嘿嘿。”

娜娜啃着鸡腿,看的很是乐呵。

——

姥姥年纪大了,夜里觉少,白天必须补一觉。

吃完中午饭,林熙雨扶着她上床休息,祖孙俩聊了没一会儿,姥姥就困的打盹,倚靠着床头闭上了眼睛。

林熙雨扶着姥姥躺下,细心的掖好被角,坐在床边仔细的打量着她慈祥的眉眼。

她是8岁那年由母亲送到姥姥家来的,一晃儿就是20年了,她已经28岁了,姥姥也到了耄耋之年。

现在回过头去一想,66岁那年,她的音容笑貌相比于现在是多么年轻啊。

要是那个时候,能多给姥姥拍几张照片就好了。

可惜,幼小的她不懂事,一味的调皮,惹姥姥生气,没能珍惜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

“嗡嗡。”

手机微微颤动,拉回了她的思绪,见是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她有些尤豫的蹙起眉头,愣神稍许方才接听了电话。

“你好,请问您是林熙雨吗,我是jn市少年宫的”

对方很客气,一上来就自报家门,说明了来意。

“好的,我一会儿就过去。”

林熙雨听到是有国外的青少年来学习交流,参观剪纸艺术,请她代替胡奶奶出面教授技艺,想也没想的就答应了。

两人定妥时间,对方满意的挂断了电话。

“姐姐,你要出去吗?”

娜娜听到姐姐打电话,象是要出门的样子,刚从书包里拿出来的英语书又悄悄的放了回去。

“下午有点事,明天再给你辅导英语。”

林熙雨不好意思的笑笑,从衣架上取下背包,斜挎在了肩上。

“好呀。”

娜娜小眼神一亮,乖巧的答应。

“明天中午想吃什么?”

林熙雨亲切的捏了捏她的脸腮:“姐姐买菜过来”

“茄子面。”

娜娜想着姥姥喜欢吃茄子面,下意识的说了出来。

“好,咱们明天就吃茄子面。”

林熙雨没有多想,笑着答应了。

姐妹俩一块儿出了家门,林熙雨先把娜娜送到了小商品市场,这才又拦了一辆的士,前往青少年宫。

——

胡奶奶曾经在jn市少年宫教孩子们剪纸,教了很长一段时间,当年收的十个小徒弟,如今都已长大成人。

徒弟们都有自己的追求,大多数上了大学,也有的已经毕业工作,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林熙雨也曾陪胡奶奶在少年宫参加过各种活动,因着泉水人家纪录片的热播,在她老人家的弟子中,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

此番来少年宫学习交流的访问团,是来自欧洲的一批中学生,人数有上百人。

少年宫的工作人员很重视,给胡奶奶打了电话,想请她老人家亲自出席活动。

胡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向她们推荐了自己最中意的徒弟。

林熙雨在胡奶奶的教导下剪纸技艺突飞猛进,已经得到了她老人家的真传,是代替她出面的最佳人选。

胡奶奶对她很看重,林熙雨也没有姑负她的期望,不仅精湛的剪纸技艺,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得到了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

一把剪刀连东西,一张剪纸牵情谊。

技艺传承数百年,泉城风韵跃纸间。

交流学习活动圆满结束,少年宫负责人亲自到场,热情邀约,希望她能代替胡奶奶继续开展公益活动,教授热衷于民俗文化的青少年学习剪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