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空间二楼书店的那些书籍,苏瑜的眼睛就是一亮。
经过他这些日子的仔细观察以及翻阅史书后,发现红楼时空的历史轨迹自打隋朝之后就拐了一个大弯,隋炀帝杨广居然象是吃了春药般格外给力,登基后征服高丽、开凿运河,更是打得四方蛮夷臣服,开创了一个大隋盛世。
直到几百年后才逐渐衰弱,被如今的大雍王朝所取代。
四十多年前,传到泰康帝时已然是第三代,这个泰康帝俨然是李隆基的翻版,刚登基时有多英明神武,后期就有多么的昏庸无能。
短短十多年时间便将强盛的大雍王朝弄得民不聊生,十五年前草原上的契丹、铁勒、科尔沁等部落联合了辽东的女真人组成的大军攻破边关,三十多万横冲直撞涌入中原。
此时,还在后宫寻欢作乐的泰康帝如梦初醒,赶紧下旨下令大雍各地兵马入京勤王,这一仗打得是天崩地裂死伤无数。
虽然最后将异族联军赶出了中原,但开国元勋们也死伤大半,宁国府的当家人贾代化,荣国府国公爷贾代善在这场大战中受了重伤,没两年便去世了。
堂堂宁荣两位国公府的话事人尚且如此,其他开国元勋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死伤惨重,年青一代几乎打光了,这也导致了开国一脉的衰落和开元一脉的崛起。
最要命的是,异族联军刚退兵不久,当时的太子不知抽了什么风,趁着泰康帝在铁网山狩猎的时候起兵造反,虽然兵败自刎,但这场内部的大动荡也耗尽了大雍朝最后一丝元气。
泰康帝心灰意冷之下宣布了禅位,将皇位传给了第四子,也就是如今的隆德帝。
好吧,按理说你退位就老老实实的退位好了,安心的窝在龙首宫里吃喝嫖赌……啊不对……吃喝玩乐,顺便再生一窝娃娃不行吗?
可当了一辈子皇帝的老头偏偏人老心不老,退位却不放权,死死攥着兵权、财权和人事任免权不放,隆德帝虽然当了皇帝,但处处被掣肘,别提有多憋屈了。
不过这些东西离苏瑜还太远,现在的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搞钱。
至于怎么搞钱,历代的穿越先贤们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当文抄公。
至于抄什么……那就得看空间的那间二楼书店里有什么了。
说干就干,吃过午饭之后,苏瑜便以睡午觉为名,将房门紧闭,随后进入了空间……
第三天下午申时
神京城西城,距离宁荣街约两里地的地方,有一条不算宽的街道,街道两旁开着一些铺子,卖布的、卖茶的、卖杂货的都有。
苏瑜沿着这条街走了一刻钟,终于在街道尽头看到了一家书斋。
书斋的门面不大,约莫两间门脸,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文昌斋”三个字,字体工整,笔力雄浑。门口摆着两个书架,上面摆着一些线装书,大都是一些四书五经和诗集等杂书。
苏瑜走进书斋,里面空间不大,约莫五十来平,四周摆着几排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书。
靠墙的地方放着一张长桌,桌上堆着一些帐本和纸张,旁边坐着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男人,正在用算盘打着帐。
听到脚步声,那男人抬起头。
他约莫四十五六岁,脸型方正,眉毛浓密,眼睛不大但很有神,鼻梁挺直,嘴唇厚实,下巴留着短须。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袍,腰间系着布带,脚上是布鞋,整个人看起来精明干练。
“客官是来买书的?”看到苏瑜,男子放下算盘,起身迎了过来。
“不是。”苏瑜抱拳行礼,“在下姓苏,是来找贵店的掌柜商量点事”
“在下胡文昌,正是鄙店的掌柜”那男人回礼,“敢问苏客官找在下有何事?”
苏瑜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露出里面的一沓纸:“在下写了一本话本,想请胡掌柜过目。”
“话本?”
胡文昌眉头皱了皱,他在书斋做事十几年,当然清楚什么书好卖。
经书和诗集虽然雅致,但由于价格昂贵且受众有限,真正赚钱的还得是那些话本小说。
可惜,好的话本实在太少了。
市面上流传的那些话本,要么是那些书生用文言文写的,里面的内容要么佶屈聱牙,要么故作深奥,普通百姓根本看不懂,要么就是内容平庸,读起来味同嚼蜡。
想要写出一篇好的话本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过毕竟是生意人,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客官请坐。”
胡文昌示意苏瑜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然后接过那沓纸,坐回桌边,仔细翻看起来。
他刚接过纸张,看到书的名字就是一愣。
“射雕英雄传?”
胡文昌从第一章开始看。
第一章的标题是“风雪惊变”。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
没错,苏瑜拿出来的第一本书就是金大侠写的《射雕英雄传》。
讲真,金大侠虽然屁股有些歪,且小说当中夹带私货的情况相当严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文笔绝对是一流的。
胡文昌本来只是随便看看,但看着看着,就被吸引住了。
这个话本和他见过的所有话本都不一样。
首先,它是用白话文写的,没有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言句式,读起来通俗易懂,就象听人讲故事一样。
其次,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刻画生动。郭啸天的豪爽,杨铁心的沉稳,两人妻子的温柔贤惠,都写得活灵活现。
尤其是第二章,写到丘处机夜访牛家村,又遇到江南七怪,双方因为误会大打出手,那打斗场面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欲罢不能。
胡文昌一口气把五章全部看完,然后又从头看了一遍。
看完后,他放下纸张,抬头看着苏瑜,强忍住心中的激动:“苏客官,这话本……是您写的?”
“正是。”苏瑜点头。
“好!好!”胡文昌连说了两个好字,站起身来回踱步,“这话本写得极为精彩,老夫做书斋生意十几年,从没见过这么精彩的话本!”
他走回桌边,看着苏瑜:“苏客官,这话本您打算怎么卖?”
苏瑜早就想好了说辞:“这话本叫《射雕英雄传》,现在写了五章,后面还有几十章。在下的意思是,不卖断,只谈分成。”
胡文昌听了,眉头一皱。
买断和分成是两种不同的合作方式。
买断就是一次性付钱,之后书卖得再好,也和作者没关系。
分成则是按照销量分钱,书卖得好,作者就能赚更多。
从书商的角度来说,买断当然更划算。虽然前期要付一笔钱,但后期的利润全归自己。而分成的话,就要一直给作者分钱,利润会少很多。
“苏客官。”
胡文昌沉吟片刻,开口道,“老夫愿意出一百两银子,买断这本《射雕英雄传》。
这个价钱,在神京城的话本市场上,已经算很高了。”
一百两银子,确实不少。
一般的话本,也就二三十两,一百两已经算是很高的价格了。
但苏瑜摇了摇头:“胡掌柜,在下不买断。”
胡文昌眉头一皱,但还是耐着性子说:“那……一百五十两?”
“不卖。”
“二百两!”胡文昌咬了咬牙,“这是老夫能出的最高价了。”
两百两银子,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生活七八年。
但苏瑜依然摇头:“胡掌柜,在下不是要卖断,而是要分成。”
胡文昌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他盯着苏瑜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冷笑一声:“这位客官,您这就不对了。
两百两银子,老夫已经给足了您面子。您要是不识好歹,在下就算不做这笔生意,也不会让您占便宜!”
苏瑜听了,不但不怕,反而笑了:“胡掌柜,您这话说得就没意思了。
在下手里有好东西,自然要卖个好价钱。您要是觉得不划算,大可以不做这笔生意,在下另外找人就是。”
胡文昌听了,脸色有些阴晴不定起来。
他做书斋生意这么多年,一本书是好是坏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以他的经验,这本《射雕英雄传》绝对是本好书。
只要印出来,肯定能大卖。别说两百两,就是两千两都能赚回来。
可问题是,如果答应分成,那他的利润就会少很多。
可如果不答应,苏瑜转头找别人,那这笔生意就彻底泡汤了。
神京城里做书斋生意的不少,文渊阁、墨香居、翰林书局,随便哪家都有实力吃下这本书。
更重要的是,苏瑜手里只有前五章,后面还有几十章没写。如果现在不答应,等苏瑜找到别人,自己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话本生意和其他生意还不同,别的生意你可以巧取豪夺,可话本不同,纯粹是靠天赋吃饭,你连抢都没法抢,真把人给惹急了,人家转头就跟别人合作去,你总不能挖开他的脑子把话本扒出来吧。
胡文昌在心里盘算了一番,最终还是咬牙决定答应。
“好。”他深吸一口气,“老夫答应你了。不过,老夫有个条件。”
“胡掌柜请说。”
“这本书的后续章节,必须全部交给文昌斋,不能找别人。”胡文昌说,“另外,分成比例为八二分,您拿二,如何?”
苏瑜想了想,摇头:“八二不行,要五五分。”
“五五?”胡文昌差点被气笑了,“客官,您可真是狮子大开口!
你知不知道我们要雇人制版、印刷、装订、发售,成本很高的,五五分的话,文昌斋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那就六四。”苏瑜让了一步,“在下拿四,胡掌柜拿六。这已经是在下的底线了。”
“不行……七三……这是文昌斋的底线了。”胡文昌的态度也很坚决。
苏瑜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那就七三分。不过在下现在手头有些紧,希望胡掌柜能先预支一笔银子。”
胡文昌皱了皱眉:“预知银子,您要多少?”
“五十两。”
“五十两?”胡文昌有些肉疼,“这有些不合规矩啊。”
“胡掌柜,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苏瑜笑着说,“相信您也能看出来,这本书肯定能大卖。五十两预付款,对您来说不过是小钱,但对在下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胡文昌想了想,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了。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钱匣,数出五十两银子,放在桌上:“这是五十两银子,苏客官点一点。”
苏瑜也不客气,接过银子,当着胡文昌的面数清楚,确认无误后,收进怀里。
胡文昌又拿出纸笔,写了一份契约,上面详细列明了分成比例、出版权归属、预付款金额等条款。
两人各自签字画押,契约一式两份,各执一份。
办完这些,胡文昌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苏客官,后续的章节什么时候能交?“
“半个月后交给你后续的十章。”苏瑜说。
“好。”胡文昌点头,“那老夫就等您的好消息了。对了,这本书老夫打算先印一千册试试水,如果卖得好,再加印。”
“全凭胡掌柜做主。”
两人又寒喧了几句,苏瑜这才告辞离开。
走出文昌斋,苏瑜长出了一口气。
怀里揣着五十两银子,这下子总算不用为钱发愁了。
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合理且稳定的收入来源。